首页 理论教育 校椅南街大庙

校椅南街大庙

时间:2023-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鼎建校椅圩庙碑记》是横州人陈翌熹为校椅街南街大庙撰写的一篇碑记,收录于清乾隆十一年横州官府编写的《横州志》。南街大庙是校椅街最大又最古老的庙堂,占地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南街大庙的神像就是那时被破坏殆尽的。由此可知,南街大庙就叫真武庙,它还是校椅街最古老的庙堂,因为在清《横州志》罗列出来的14座官府认可的民祀庙堂中,校椅圩除真武庙外再也没有别的庙堂。毕竟校椅街百姓立庙祭神,就是希望神灵保佑。

《鼎建校椅圩庙碑记》是横州人陈翌熹为校椅街南街大庙撰写的一篇碑记,收录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横州官府编写的《横州志》。这篇碑记刻在一块大青石板上,连同三四块乐捐者的芳名碑立在南街大庙前殿里左边墙壁上。1968年拆南街大庙,石碑被抬到水井边作洗衣台,至今还在,但很多字已被洗磨掉了,只有石碑的四个角残留些许文字。

南街大庙是校椅街最大又最古老的庙堂,占地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大庙四周是四块大青砖并砌而成的厚墙,从地面到殿顶高约十米。大庙门口正面向南,门前两条石柱分立两边,构成一个两三米宽的走廊。过走廊就是大门,门伏是一整块大青石头凿成,共有两级,高高的很显眼。大门由拖笼门和厚厚的木板门组成,关门时轧轧地响。进入大门就是前殿,两边分别立着两根大青石柱子,撑起前殿北向的殿檐。殿檐下边的护板雕花刻鸟,十分精致。殿脊高高立起,南北两面都画有精美的图案,塑有仙人像或狮子、龙等等动物。一米多长的翘檐像象牙一样向上斜挑出瓦檐之外,装扮得整个庙堂庄严肃穆。前殿之后是正殿和后殿。正殿之前辟有天井,立有祭坛供人们烧香拜神。据《鼎建校椅圩庙碑记》说,神殿里供着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中天太子民主三官大帝、游天得道三界圣爷以及都长暨尖岵山神。民国时期,政府曾下令破除迷信,除了南山寺和伏波庙被列为县级保护对象外,其余庙寺的神像菩萨全部毁掉,连横州娘娘山上的大铁钟也砸碎。南街大庙的神像就是那时被破坏殆尽的。正殿和后殿也被拆毁,庙内西边辟作乡公所,东边作高等小学堂。20世纪60年代,除了前殿,庙内只剩下一块空荡荡的地坪,后殿的位置上堆着残砖碎瓦,已经看不出殿堂原来的基本格局了。有一段时间,大庙里还住进韦清泉老中医一家。

我的家与大庙隔壁,小时候常常到庙里边玩。夏天中午天气炎热,躺在门伏上凉爽得不得了。还久不久就攀上前殿的殿顶,爬到翘檐上去掏鸟蛋。翘檐是用石灰混着少量葛麻稻草之类的东西做成的,几根铁丝包在里面做筋骨,因为前端伸出瓦檐外,为减轻重量翘檐做成空心。年长日久,前端不知什么原因折断,里面的空间成了鸟雀们卜居筑巢的理想之所。

爬到翘檐上去掏鸟蛋,绝对是个很危险的壮举。两手紧紧抱着翘檐,半个身子探出瓦檐外,最后还得腾出一只手伸到檐洞里面摸鸟蛋。那个情景现在回想起来都后怕。但那时伙伴们谁也不想被耻笑说是胆小鬼,成为不入粽的绿豆壳,无论如何也要爬上去一次证明自己的胆同瓮缸那样大。

南街大庙是校椅街文化娱乐的场所。久不久有外地的戏班佬来大庙搭台演戏,戏班做后勤的往往请我家为他们烧开水,给几张票作补偿。这是我很乐意做的交易。

校椅中心小学的师生常常来大庙唱戏。有一场戏我记不得名字了,是由镇东哥扮演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学生,一个女老师扮演班主任。镇东哥的父母是南下干部,原籍辽宁省,当时下放到生产队当社员。镇东哥身穿一套北方学生的校服,讲一口卷舌的北方话,一个翻身从窗口跳进教室里,那个形象,那个灵巧简直酷毙了。

校椅公社的放映队也经常来大庙放电影。看闸的人如果提前放我们入场,我们就很高兴,向他伸出大拇指。也有横着脸把守庙门口的,我们就站在他的身旁冲着他学狗吠“偶偶偶”,说他是“看门狗”。他扭头看过来时,我们就跑开。待到他不厌其烦转身驱赶我们的时候,其他伙伴就闪进大庙里面去。再不成,就在大庙外听电影,听到将要结束时放闸才进去。

当然也做过蠢事。有一次,一个比我大几岁的老表告诉我邻居陈叔家里有鱼钩,叫我去偷出来,他坐在大庙大门假装乘凉给我放风,约定有人回来就哼一声。当时穷,百姓没有什么值钱东西,一般的生活用具也成为偷窃目标,民谣曰:贼佬“入门三想,冇是菜刀就是镬铲”,所以许多人家大白天外出也不关门。我进去后刚在箱子里找到鱼钩,就听到老表“哼”的一声,慌忙躲在大门门扇后。回来的是陈叔,他也许感觉到异常,径直走到房子里。我赶紧闪出来拐过大庙跑到戴姐家躲起来。老表不跑或者跑不及,把我供了出来;又或许是脚步声惊动了陈叔,陈叔循迹而至,终至人赃两擒,还当着戴姐家人的面在屁股上赏给我一巴掌。

南街大庙是我们的习惯称呼,《鼎建校椅圩庙碑记》里没有说它叫什么名,只是说庙里供奉的主神叫“北极真武玄天上帝”,而人们习惯以庙的主神来作为庙的名称。清《横州志》说:真武庙“一在城北四十里交椅圩”,指的就是南街大庙。由此可知,南街大庙就叫真武庙,它还是校椅街最古老的庙堂,因为在清《横州志》罗列出来的14座官府认可的民祀庙堂中,校椅圩除真武庙外再也没有别的庙堂。大庙后来不知何时改称“列圣宫”,民国初年又改“列圣宫”为上北区自治会,不久改为北区民团局,1933年改为北区区公所,1943年改为校椅乡公所和中心校,直至1949年校椅街解放。

据《鼎建校椅圩庙碑记》记载,大庙建成于清雍正戊申孟春,即公元1728年农历一月。1959年搬高等小学到今校椅中心校处,拆掉大庙内两边厢房以及其他闲房,1968年,把大庙完全拆去在中心小学西头建两排瓦房(即今校园西头的幼儿园)作附设初中的教室。至此,大庙存在时间足足240个春秋。

拆掉大庙建学校是一种佑民善举,它改写了校椅街没有初中的历史(校椅中学属县级学校),使当年100多名小学毕业生能读上初中,也使此后的小学毕业生能读上初中,善莫大焉。如果大庙真的有神灵,必能理解并引以为荣。毕竟校椅街百姓立庙祭神,就是希望神灵保佑。而拆庙建学校,培育校椅子弟,正是保佑校椅街百姓的百年大计,千秋伟业。

读《鼎建校椅圩庙碑记》有两个收获:

一是它证明校椅圩建圩时间并非1989年横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横县县志》所说,是清嘉庆十一年即1806年所建(见《横县县志》第35页),而是建于1728年之前。这提醒我们,地方志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要本着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编写时尽可能广泛收集资料,然后细细披阅,沙里淘金,写成的志书才能符合或接近历史真实。

二是最重要的,是作者对立庙祭神的看法。陈翌熹认为,鬼神也是聪明正直是非分明的,并不像庸俗的人常说的那么狰狞可怕;也不会因为坏人供给牛、猪、鸡、鸭等等丰盛的祭品而保护他。要想得到鬼神的保佑,只有洗心革面,多做善事,不做坏事。这种看法对迷信鬼神的人是正本清源的教育。如果信神信鬼的人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敬畏鬼神,不敢做亏心事,社会风气自然淳朴起来。从这点上说,陈翌熹的说法即使放在今天也有积极的意义。当然,有神论并非科学时代的主流,但生活在280多年前封建社会的人能有如此见识,这不能不令我肃然起敬。

陈翌熹是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人,他写《鼎建校椅圩庙碑记》,从建庙说到祭神,从祭神说到人心,探赜索隐,深入浅出,不愧是文章高手。现全文抄录如下,加标点并译成白话文,供读者参考和鉴赏。

鼎建校椅圩庙碑记

陈翌熹

州北三十五里曰校椅圩。其地居从化乡之中,东连怀城,西接峦州,北通宾柳,南由州城以达于钦灵,亦商贾往来辐辏之地也。乡人即其地建庙,崇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中天太子民主三官大帝、游天得道三界圣爷以及都长暨尖岵山神。非独凭借神灵坐镇圩里,亦所以佑我四民,邀嘉惠于无穷也。庙成,来请余记其事。

余思夫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是故喜则有赏,犹天之和风甘雨也;怒则有刑,犹天之雷电霜雪也。至于庆赏刑威之所不及者,于是圣人又借神道设教之意以范围之。盖欲藉鬼神之灵爽以收摄一世之人心,凡皆使之迁善去恶,狉狉獉獉,咸臻上理。非如世俗所传虚幻诞妄,可惊可愕之状也。古称瓯越间好事鬼,山陬水滨多淫祠,一切髦孺畜牧栗栗然,疾病死丧,悉归之于神。大者椎牛,次者击豕,小不下犬、鸡、鱼、菽之荐,意谓虔祷如是,神必转祸而为福也。呜呼,何其惑甚耶?夫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岂不知其人之善恶,徒恳祷之诚,仪物之盛,辄阴佑之哉?盖亦返其本可也。先正云:一念之善,则天地神祇,祥风和气应之;一念之恶,凶荒札瘥,亦随以至。是则人心者,修德之地,获福之基也。此乡之人,崇奉诸神,诚能洗心涤虑,积善厥躬,行见丰稔绥和,诸神共异之;寇盗奸宄,诸神共殛之;水旱疾疫,诸神齐祛之;孝子悌弟,忠厚良善,诸神齐保护之。岂独镇兹聚集之地云尔哉?不然,而为阳鲚之鱼,而为负嵎之虎,为凭陵之狐兔,则神且殄灭之不暇,而何有于邀福?《书》曰:黍稷非馨,明德为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敢以是为奉祀者警云。

是举也,财出于捐,不待募而集;工出于倩,不待劝而勤。经始于丁未之冬,落成于戊申之春。首其事者某某,盖乡之望也;副其事者某某,盖乡之良也;襄其事者某某,皆乡之好善乐施者也,例得备书。

雍正戊申孟春

译文:

横州北面三十五里处叫校椅圩。其地位于从化乡中部,东面连接贵州,西面连接峦州,北面通往宾阳柳州,南面由横州到达钦州灵山,也是商家往来做生意的集中地。乡里人在这个地方建庙,崇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中天太子民主三官大帝、游天得道三界圣爷以及都长暨尖岵山神。不单是想借着神灵坐镇在校椅圩里,也是用来保佑四方的民众,希求得到神灵给予无穷的好处啊。庙建成后,来请我记录这件事。

我想,上天生百姓而立君主,使君主专职管理百姓,不使他们失去善良的本性。因此君主高兴时就奖赏,就好比上天的和风甘雨;发怒时就处罚,好像上天的雷电霜雪。至于那些奖赏和刑罚不能到达的地方,圣人又借助神灵来教导百姓,想用鬼神的灵验来收拾世上的人心,使他们向善去恶,僻野未开化的人们所作所为,都符合天理。(鬼神)不像庸俗的人所传说的那样虚幻怪诞,惊悸可怕。古书说瓯越那里的民众喜欢侍奉鬼神,偏僻的山角落和水边有很多不合礼规的祠庙,所有的老人孩子甚至牲畜对鬼神都很害怕,疾病死丧,全部归因于神灵。供神的祭品大到杀牛,次到杀猪,最小的也有狗、鸡、鱼、豆子等,意思是说如此诚心诚意拜祭,神灵一定会把祸转变为福了。唉,为什么那样糊涂呢?那些神灵都是聪明正直的啊,难道不知道那些人做善事,那些人做坏事,单单靠诚心祈祷,祭品丰盛,就暗中保佑他们吗?还是回到本质上来说吧。前贤说:一个善良的念头,天地神灵就用祥风和气来回应它;一个恶毒的念头,则荒灾疾病也随之而至。那么人心就是修养德行的地方,获得幸福的基础啊。这个乡里的人们,崇奉诸神,真能彻底改变不好的念头,亲身多做善事,表现出富足安和,诸神就会赏识他;偷鸡摸狗伤天害理的,诸神就会击杀他;水灾旱灾疾病瘟疫,诸神就会制止它;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忠厚良善的,诸神就会保护他。哪里仅仅坐镇在这个人口集聚的地方呢?否则,如果成为贪婪的阳鲚鱼,背靠山脚顽抗的恶虎,依仗山岭而猖獗的狐狸野兔,那么神灵灭绝他们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去施行好处呢?《书经》说:五谷不香,好品德才香。《易经》说:多做善事的家庭,一定有吉祥传给后人;多做坏事的家庭,必定有祸害遗传后人。我敢用这句话来警示祭拜神灵的人。

建庙的钱是民众自愿捐献,不用募集;人工是请人做的,不用督促而努力去做。工程开始于丁未年(1727年)的冬天,落成于戊申年(1728年)的春天。负责策划的人某某,是乡里有名望的人;协助策划的人某某,是乡里的好人;协助办事的人某某,都是乡里好善乐施的人。按照例规都要记上名字。

雍正戊申年(1728年)一月

①不入粽的绿豆壳:本地话,原话是“绿豆壳不入粽”。校椅人过年喜欢包糯米粽,粽心里的绿豆必须去掉外壳,否则很难吃。文中的“粽”是“众”的谐音,“不入粽”就是不受伙伴们的认可。

②列圣宫:据民国《横县志》载,“列圣宫”一在校椅圩,一在青桐街。青桐街的“列圣宫”于民国初年改为青桐团局附设小学校,二十二年改为青桐乡公所附设中心学校。

③怀城:贵州,后来称贵县,今称贵港市,古代贵县曾称怀泽郡,其郡治称怀城。峦州:永淳县的前称,治今横县峦城街;宾柳:今宾阳和柳州;钦灵:今钦州和灵山。

④北极真武玄天上帝:又称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简称玄天上帝。传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封的。说朱元璋为摆脱追兵躲入武当山一座蛛网尘封的真武庙内。那些被朱元璋撞破的蜘蛛网即行愈合,使朱元璋转危为安。朱元璋一当皇帝,即加封真武大神为玄天上帝。现在校椅街信真武大帝的还有人在,如新屋入火请神镇宅,贴的符咒就是“北极镇武大帝”。“镇武”是 “镇天真武”的省称?抑或“真武”的笔误?

尖岵山:又称瞻顾山、尖固山。清《横州志》载:尖岵山,在州北四十五里,俗名尖谷山。极高而顶平。上起尖峰,峰顶有石块,方长,浮地面,石心开小窝,宽深数寸,常注清水,不干不溢。山下有龙潭,深不可测。

⑤狉狉獉獉:指野兽在草木丛中出没的景象。这里指未开化的人及其言行举止。

⑥阳鲚之鱼:春秋时期,鲁国的宓子贱即将到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南)做官,他向渔人请教用人之术,渔人说:钓鱼的时候。有些鱼见到鱼饵就咬,这种鱼叫阳鲚鱼,肉薄味淡;有些鱼见到鱼饵,就像没看到一样,想吃又不贪吃,这种鱼叫鲂鱼,肉厚味美。后人以“阳鲚鱼”喻贪婪而又无才学的人。

2013年12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