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坤侠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引下,党和政府提出学校要办在家门口,让孩子们都能就近入学。于是村村办小学(有条件的村还办初中班),乡乡办初高中,区要办大学。小学五年制,初中两年制,高中两年制。
1975年秋,我们樟树乡中学创办了高中机电班,一个班级招生73名,在一个宽7米、长7.6米的教室里排了横五直七35张双人桌,中间走廊最后加排三张单人桌,我任班主任。开设的主课有语文、数学、化学和机电,分别由罗纪华老师、毛永夫老师、华招绨老师和我任教。两年之中,教学秩序非常正常,有很好的班风、学风。每学期执行平时单元考和期中、期末考制度,还开展各类学科的知识竞赛,故学生的学业成绩比较好,基础较扎实。
1977年7月首届高中班毕业了,学生要回生产队劳动。我在毕业“话别会”上对学生说,高考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同学们的基础比较好,平时要多看书学习,今后有希望能报考大学。下半年,高考恢复的消息真的来了!我立即召集全班同学开会,组织宣传发动,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住机遇、抓紧复习、积极准备参加高考。我们四位老师决定举办义务复习班,在白天完成正常教学工作后,周一至周六晚上加星期日对学生进行高考复习补课,学生自愿参加,同时欢迎社会青年参加。
刚毕业的周建庆同学在参加补课期间,白天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赚工分。每天都同社员一起到10公里外的山上去砍柴,回来要挑100多斤重的柴,十分辛苦。一天晚上补课后,我找他谈话,说你诚心参加高考就别上山砍柴赚工分了,你原来基础较好,全心全意投入复习是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回去跟你爸妈说,这是关系人生前途的事情,是决定“穿草鞋还是穿皮鞋”的事情。他的父母听后都表示支持他复习。
因为报名人数极多,宁波教育局决定先进行预考。第一轮预考,我们樟树乡、天东乡、彭东乡、桥头乡四乡合并的考点设在樟树乡中心小学。当时考点负责人是乡教育干部岑乾章老师,考务主任由毛永夫老师担任,我任主考老师,监考由小学老师担任。试卷保管由乡教办和乡政府保卫人员负责,保卫、保密工作十分细致、严密、严肃,被定为一项政治任务,还设有医务办公室。考场设施很差,教室又小又挤,课桌和凳子也是又矮又小。那时的考试生活都是学生独立自理,根本没有家长陪同。
预考我班有9名考生通过,这也大大鼓舞了我们的信心。第二轮全省统考的考点设在县属横河中学。我带着9名学生,背着被席、大米、饭盒和书包,住在学生宿舍里。考试过程中难忘的是,第一天下午考完理化后,学生感到试卷较难,情绪低落,有个别人甚至想放弃第二天的考试。当时我就急得发了火,狠狠地批评了他们,同时又安慰他们、鼓励他们:你难别人也难,大家是一样的。你们基础不错,不会比别人差的,大家要放下包袱,认真仔细地做好明天的试卷。并规定任何人不能提前交卷,绝不能随意放弃。
胜利来自坚持。结果我班有三名学生上了录取分数线,真是意想不到的喜讯。三名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根本不懂志愿填报。当年浙江省招生名额只有5000个,既要符合考生的意愿,又要确保能被录取,志愿确实比较难填。好在最后录取通知书都来了,而且都是按第一志愿录取了,让我悬着的心落了地。周建庆同学被浙江医科大学录取,诸自强同学被浙江大学电机系录取,王兴国同学被录取到舟山海洋学院捕捞系。记得我带领三名学生去横河区政府办理户籍、粮食关系迁移那天,我们四人步行10公里到区政府办公室,当时办公室秘书章菊凤同志看到他们仨娃十分惊讶,说你们16岁就考上大学,真是聪明!是的,他们是全区1977届应届生中仅有的三个大学生,要知道当年有许多学校是“剃了光头”的。我们的成绩也惊动了余姚县教育局章亦平局长,这也为我们樟树中学赢得了较高的声誉,激励了78届、79届应届生发愤学习。
三名学生入大学后勤奋刻苦,学业相当突出,以后的工作、事业颇有建树。现在周建庆同学任宁波市李惠利医院院长,王兴国同学任浙江海洋大学教授、常务副校长,诸自强同学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任教授。1977年高考恢复,他们三人考取大学让我终生难忘,也让我终生感到自豪。
岑坤侠 匡堰镇中学退休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