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来的鱼饼就更加金黄天上飞安鱼饼

出来的鱼饼就更加金黄天上飞安鱼饼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龙苑山庄饮食有限公司、均南酒楼等大型餐饮企业,也先后进驻经营。旅于均安,充当一回饕餮客,大啖各式特色美食,不失为一大快事。同年12月,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小吃评比赛上,均安煎鱼饼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在1998年顺德美食大赛中,“均安煎鱼饼”被评为金牌名菜。围炉饮酒烹鲜鱼,现在已成为均安人的重要饮食习惯之一。特色烧猪、均安蒸猪更是名满岭南。均安猪杂粥驰名远近的原因之一,是用料新鲜。
特色饮食_名镇均安

均安美食同样出色,无论天上飞、地上走、土里钻、水中游的动物,还是各种青葱滴翠的果蔬,都能成为均安人的桌上美味。

而均安人善于在简单的家常菜肴中铸造神奇。带着浓浓地方风味的均安蒸猪、均安特色烧猪、均安煎鱼饼、均安大头菜等,皆是闻名遐迩、地方特色鲜明又大众化,令人食指大动。近年来,龙苑山庄饮食有限公司、均南酒楼等大型餐饮企业,也先后进驻经营。旅于均安,充当一回饕餮客,大啖各式特色美食,不失为一大快事。

桌上鱼鲜

塘鱼生产曾是均安历史上的经济支柱之一。咸丰《顺德县志》载:福岸堡“居者织笠、耕鱼”;江尾堡“海岛居民,其业农多商少”。

靠山吃山,临塘自然以鱼为食。“无鸡不成席,无鱼不开宴。”水乡均安人的盘中美味,当然莫过于鲜嫩营养的鱼类。饮食里头乾坤大,“大鱼头,鲩鱼尾,三鯬肚,鲤鱼鼻”;“春鳊秋鲤夏三鯬(鲥鱼)”等谚语,是顺德也是均安食鱼文化的精髓。

均安人吃鱼,是极为讲究的。村民对塘鱼的煮法多种多样,著名的有油煎鱼饼、炸鱼饼、酥鲮鱼、酿鲮鱼、酱鱼、鱼茸粥、鱼生等等。

鱼饼 均安当地农家早就善于将鲮鱼起肉剁烂来做鱼青,或蒸或打边炉,味道鲜美。《顺德县志》载:均安煎鱼饼是均安镇的一款传统美食,已有百多年历史。相传在清同治年间,均安仓门人欧阳礼志将其父欧阳华长的厨艺发扬光大,加以改进,将鲮鱼青压成薄饼形,用慢火煎至金黄。欧阳礼志最初在均安圩中心街(今华安直街)设档,后来他的儿子欧阳寿钊继承父业,挂出了“寿钊鱼饼”的招牌。

均安鱼饼色泽鲜明,香气扑鼻,爽滑甘美,可佐茶,可送酒,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极受欢迎,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并传至香港、澳门、中山、海洲、新会等地,还登上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餐。时至今日,港澳仍有“顺德礼志鱼饼”出售。

1997年5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顺德美食节上,由梁兆荣师傅主理的均安煎鱼饼获优异奖。同年12月,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小吃评比赛上,均安煎鱼饼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在1998年顺德美食大赛中,“均安煎鱼饼”被评为金牌名菜。

均安鱼饼的材料多为鲮鱼。四大家鱼之一的鲮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用来做鱼饼特别爽滑。将鲜鲮鱼起肉剁茸,加精盐挞至有弹性,接着加入适量清水、生粉搅匀再挞,放入葱粒搅拌成胶糊,填入圆形的模里压成薄饼,然后慢火烧镬下油,放下鱼饼,煎至两面起黄丝蚁色即成。

均安鱼饼制作(均安镇宣教文卫办提供)

制作鱼饼,新鲜的鲮鱼自然必不可少。但是,均安师傅的手感才是不可剽窃的秘诀。搅拌鱼肉时要沿同一个方向搅动,挞鱼肉时力度要均匀,适可而止,这样才能保证做出来的鱼饼鲜嫩爽口而有弹性。鱼肉用机器搅出来后还要用手搓,因为师傅对鱼肉的手感直接影响鱼饼的口感。搓鱼肉时,如果鱼肉不够滑不够黏稠,可以加适量的水继续搓。如果喜欢,还可以加入适量的香芹粒、腊肉粒等。这里所加的水,有时并不是普通的清水,而是加了纯正蜂蜜的蜜糖水,这样,煎出来的鱼饼就更加金黄、香口。

均安鱼饼还有一种兄弟小吃——油炸鱼饼。据《顺德均安志》介绍,该品“始于清代光绪年间”,“制法是鱼青内加入适量蜂蜜拌练压成鱼饼,投入油锅内炸至金黄色,随炸随食”。其妙处是“以菜胆加汤煨松,鱼饼则分两层而含汤”。

七彩鱼茸羹

鱼茸羹 鱼可制成鱼饼,也可做成美味的七彩鱼茸羹。鱼茸羹用料包括:大鱼、胜瓜、韭王、腐竹、马蹄、榄仁、粉丝、冬菇、木耳。汤嫩白香浓,鲜味爽口。1985年5月,广东烹饪名师、顺德十大名厨梁兆荣师傅以七彩鱼茸羹参加加拿大美食节,并荣获优异奖。

酱鱼 除了鱼饼外,甘香可口的酱鱼也是均安人的家常菜。先把鱼开,在鱼身上划上几刀,方便入味。再以盐涂遍鱼身内外,把鱼挂在通风处。之后,用豆酱、汾酒、白糖、鲜蒜、香菜、香料粉等材料制成的酱料涂遍鱼身。晒干或阴干后,即可食用或储存,保存期较长。哪天买的菜不够了,或者突然嘴馋了,拿出一条蒸一蒸,鱼香喷喷,引人垂涎。

鱼生 均安人也嗜吃鱼生。将鲩鱼起肉去皮,剔清鱼肉上红色“瘦肉”后切成极薄单片。以酸姜、酸荞头、葱白、萝卜、白糖、炒芝麻和炸花生等作拌料。食时将鱼片分次加入拌料和精盐、糖粉、胡椒粉及花生油充分拌匀生食。

打边炉 吃鱼,打边炉是必不可少的。所谓边炉,即打火锅。明万历《顺德县志》载:“冬至祀祖,燕(宴)宗族,风寒召客,则以鱼、肉、蚬、菜杂烹,环鼎而食,谓之‘边炉’。”可见其历史之久远、受欢迎之程度。

“水鬼跳氹”指的是将鲮鱼去骨起肉剁烂,加入精盐、生粉练成鱼青,也有加入炸花生、葱粒、胡椒粉的。食用时以汤匙舀成丸状投入水锅煮熟,蘸以加有花生油、胡椒粉的酱油就食。

频沦鱼是一种快速的食法。鳙鱼(也有用鳊鱼)连骨切成小片,以生粉、豆豉泥、姜花、蒜泥、花生油、胡椒粉、精盐、白糖等调味料搅匀。锅水不宜太多,将鱼块分次放入水中煮至刚熟即食。

食猪之风

猪这种常见的烹调原料,到了均安人手中就演绎出极富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猪内脏做成的猪杂粥,是乡人与游客夜宵时的佳品。特色烧猪、均安蒸猪更是名满岭南。

猪杂粥 这是均安人饮食的重要一部分,甚至中山、新会等地的人也常来品尝解馋。均安猪杂粥驰名远近的原因之一,是用料新鲜。把新鲜的肝、肠、上颚(天梯)、猪咀、猪腰、排骨、软骨等等材料,用味精、油、生粉、盐、姜、葱等腌十分钟,再放进用大骨熬成、火候十足的白粥里煮熟。新鲜滚烫的均安猪杂粥,香味浓郁。

烧猪 顺德均安的特色烧猪,肉嫩皮脆,香酥味浓,为别地所不及。顺德祠堂林立,风俗较其他地方尤重祭祖,俗称拜太公。除清明墓祭之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按例在祠堂举行春、夏、秋、冬四祭(清代中叶以后夏祭不行)。每祭必然会献上三牲(猪、牛、羊),以表礼制及隆重。

因此猪一直是祭祖的重要食品,“扫祖墓后,祠堂例分胙肉”。祭祖后,操刀手大刀挥几下,将烧猪大卸八块,每家分一块带回家,人人有份,永不落空,正是“挂彩披红祭祖回,祠堂齐供金猪肥。太公含笑挥霜刀,分与儿孙沐远辉”。

顺德有谚语云:“老鱼嫩猪。”均安烧猪采用的猪,是刚好长成的猪只。烧猪可以重10到20公斤,烧出来的肉是脂肪及肉均较多而厚。而烧乳猪一般只重5到6公斤,除了一层脆皮以外,只有很少的脂肪和肉,嫩滑细腻,口感极佳,而且骨软可吃。

均安烧猪一般的制法是把猪宰杀后从腹部剖开,用特制烧烤叉撑开,然后浇上热水令猪皮收缩。烧烤时可以是逐只放在火上烤,亦可掛入烤炉烤成。烧烤时要在猪皮上刺上小洞,让皮下的油流出,其间在猪皮上涂上油,令猪皮充满气泡,金黄酥脆。

烧猪以肋骨部最为肥美可口。平常在烧味中的烧肉,即是烧猪的肋骨部位,称之为火腩,以皮脆肉嫩为上品。烧猪的头、肘等多骨部分,可以用作熬汤或煮粥等。于是便有了美味的烧骨粥,咸鲜可口。

均安烧猪(均安镇宣教文卫办提供)

现在,烧猪不仅仅见于祭祖桌上,还是均安及附近地区民众的日常美食。大批皮色金黄、肉香诱人的均安特色烧猪正源源不断运往本镇以及中山小榄、古镇等地的市场。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均安镇投入使用了新屠宰场。均安屠宰场原址在均安二桥侧,占地15亩,每小时的屠宰能力仅为37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群众对肉类食品需求量的增大,均安屠宰场的生产能力已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均安镇政府投入800万元,在南沙大桥附近的新华社区境内,重新规划建设新的均安屠宰场。新场占地30多亩,为原址的一倍多,设计屠宰能力为每小时180头。均安烧猪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蒸猪 均安的祭祀,除了分派烧肉外,也有分派均安蒸猪。蒸猪以均安最为正宗,而在均安,尤以沙浦村的蒸猪最为出名。该村的蒸猪不仅在该镇、大良镇,甚至广州市、阳江市、恩平市等周边地区,都经常有人订购。

如果说均安烧猪享誉远近,是因为平常食物中见功夫,而以沙浦为代表的均安蒸猪,则是以鲜明的个性特色蜚声岭南。它不仅是难得的顺德特色佳肴,还具有丰肌体、泽皮肤、润肠骨等功效,可辅助治疗病后体虚和妇女肾虚腰痛、经血淡稀、贫血诸症。中青年女性常吃此菜,亦有益肤美颜等作用。

制作时,选一只肥瘦适宜、重约百斤的“走地猪”整只放在特制的木托盘中,把盘置于大锅内,加盖隔水蒸至熟透。因而均安蒸猪,还有一个亲切豪迈的称呼——蒸大猪。一首竹枝词描述道:“蔡澜翘指叹雄哉,港澳食家眼界开。赳赳香猪成百重,谁知蒸自木笼来。”

蒸猪为馋涎欲滴的食客,带来了大快朵颐的畅淋快感,以及蒸全猪的恢宏视觉。随着师傅“起锅嘞”的一声高喊,巨型大木笼被径直抬出,待盒盖打开,一阵蒸气散开后,一头遍体粘满白芝麻的熟大猪赫然入目。

由于大猪的油脂在蒸制过程中会化去,故猪肉吃起来肥而不腻;又由于蒸笼可将多余的水蒸气吸收,因此猪肉干爽清雅。猪肉蒸熟后,香气四溢,临吃之时再撒一层熟芝麻,更为可口。食家认为蒸猪的肉不宜切得太薄,也无需任何蘸味料,成菜的味道已经足够了。

均安蒸猪之所以色香味俱全,皮滑肉爽,不肥不腻,是有其制作的秘诀。

制作均安蒸猪,一般选用重约50到60公斤的大猪为佳。将猪去毛剖腹后,精心地用利刀将其骨架取下,再用凉水冲洗干净猪身,在猪腹内用刀将猪肉割成小块。刀法巧妙之处在于,要把猪肉分割成既彼此分隔又不断开的肉块,以利于受热蒸熟,且肉必须粘连于猪皮上。然后用盐、白糖、黑椒、五香粉、味精、白芝麻等材料调制调味品。将调味品涂遍猪肉全身,再用两手搓擦,使之更均匀地沾在猪肉上。腌制一个小时左右,调味料的味道已完全被猪肉吸收。猪体外皮不需加任何染色素。最后将其摊开放在不锈钢架上,等候进蒸笼。

蒸笼由木托架、铁镬、木盒组成。把猪体摊放于木托架上,入大镬,盖上木盒盖隔水蒸。

木托架用杉木条做成,因为杉木质地疏松,易于吸收水蒸气。每条木条呈拱形,长2米,宽0.8米,木条之间隔开约0.1米。木盒盖也是用杉木制成,呈长方体状,长约2.3米,宽约1米,高0.8米。不用时,一定要将其浸于水中,以防干燥开裂而令在使用时漏走蒸气。

蒸猪所用的燃料,一般用木柴,特别讲究的食肆,会特意向附近果农收购荔枝树枝。因为荔枝树烧起来没有油烟味,只有淡淡的香味,这样有利于蒸猪的成味。在旺火的燃烧下,锅内的开水发出“泊泊”的沸腾声,在蒸的过程中,肥膏不断流出,又被杉木吸收。

大约蒸了20分钟后,蒸猪师傅会用布满钢刺的不锈钢锥子,对着浑身散发着热气的白猪扎去,这道程序谓之“放油”,令猪肉入口更清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制作蒸猪是故意选择肥猪来做,而且没有放油这道工序。现在健康饮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制作蒸猪的均安师傅们便与时俱进,克服猪肉太油腻的问题。

放完油后,再闷蒸了约20分钟后,打开镬盖,一只熟透了的香味四溢的蒸猪就呈现在众人面前。揭开木盒盖,在熟后的猪身上再撒上一层白芝麻,这时,蒸猪已大功告成。

之后用小木塞将木盒盖底的四个通气孔和中间的圆孔封住,合上木盒盖保温,及时把整个木盒连同蒸熟的全猪装上车便可送到客户处。

均安蒸猪(均安镇宣教文卫办提供)

均安蒸猪是对烹饪原料领域的开拓和对烹调技法的探索。每一次蒸猪,师傅必征询食客的意见,请求食客指出优缺点之处,记录好后,认真分析钻研,采纳有益的意见。今天声名远播的均安蒸猪,是均安师傅们不断改进的结晶。

草根美食均安大头菜

均安镇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主要是团粒结构,土质松软肥沃,蕴含丰富的有机物。肥沃的地力,十分适宜作物的生长,正所谓“擂浆棍插落地都生得叶”。鱼塘之边,塘基之上,桑树、甘蔗、蕉、蔬菜葱郁旺盛,而尤为突出的是大头菜的种植。菜头大,清香爽脆,是均安大头菜的特色。均安人常常自豪地用他们独特的地方口音,向外来游客介绍:“艾地(我们)均安大头菜,个个都咁大个!”

据《顺德均安志》的介绍:均安大头菜原称江尾大头菜,是江尾农民在荷塘冲菜腌制方法上进行改革的成果。他们把整个大头菜切成片状,不需加任何香料,便制造出了独特的江尾头菜。

大头菜是均安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农家的日常菜肴。每到大头菜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把收获的大头菜放到一个大石缸里,洒上大把盐,放上调味料,然后把缸封好,用石头压在上面。过上一段日子,大头菜腌好了,留下一部分自己食用,其余都拿到市场去卖。

经过腌制之后的大头菜,肉色金黄,咸香、清脆、可口,是下饭的可口菜肴。用大头菜制成的各式小吃,如头菜丁、头菜蒸土鲮、头菜蒸皖鱼等,更是美味甘香。

均安大头菜在华南各省和东南亚各国饮誉百多年,声名遐迩。这道农家常用的佐膳小菜,以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口味,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精心制作的大头菜化身为零食,独立包装后放上了商场的货架,以另一种面貌走进千家万户。现在,这种均安的农家美食,已成为许多著名酒楼的餐前小食。

均安农民喜收大头菜(均安镇宣教文卫办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