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绍兴市上虞,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
余姚属浙东盆地山区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中间微陷。南部为四明山区,山峦起伏,散布大小不等的盆地、谷地,最高峰为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为姚江平原,有孤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
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大岚镇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后入海,全长106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
余姚的得名,有一种说法是:据《风土记》载,其为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
余姚自古人杰地灵,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也是虞世南、王守仁、黄宗羲、蒋梦麟、沈君山、余秋雨等人的故乡。
王守仁,别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学、道学、佛学。王守仁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思想学说(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守仁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学术思想传至整个中国,还远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
2013年10月6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当晚,宁波大雨如注,一夜未停。
7日一早,甬城街头的曙光路、甬江边等低洼地段积水没膝。我接到报社电话,驱车赶赴位于卖鱼路的市三防指挥部,跟随副市长去余姚视察灾情。
小车在街头行驶,不时溅起水花,有些路段的积水快要没过汽车排气管。我东绕西拐,终于在8点钟到达市三防指挥部。但等了半个多小时,听了一个碰头会后,那位副市长还没到。后来一问,原来他从家里出来的路上小车遇水,过不来了。
根据安排,陪同副市长去余姚的还有市水利局的副局长、国土局的副局长。国土局副局长开的是越野车,我们坐上他的车,先接上副市长,出城走高速从江北出口再下到余姚。一路上,水漫马路,有的地段江水已溢出堤坝。
进入余姚地界,余姚市市长等人也开了一辆越野车,早已等在路边。在他们的领路之下,到达河姆渡镇河姆渡村。进村的路上,大水拦路,当地干部、消防队队员正聚在村口组织转移一名受困在山上的60岁妇女。
领导们下车察看灾情,听镇、村干部介绍情况后,继续前行。从河姆渡到余姚城区的公路上多处积水,有些地方水深达50厘米,车转向陆埠镇政府时,路上的水更深了,波浪翻滚,越野车前进很困难,开快了,溅起水花,路边转移的群众有意见;开慢了,车子进水,会导致熄火。一行人战战兢兢地来到陆埠镇政府,走进办公楼,从高处远看,周围都是水,有些汽车停在高处,有些浸在水里。镇政府已成“孤岛”,大楼断电,时近中午,食堂因地势低,早已进水,开不了饭。
匆忙之中,扒了几口快餐之后,我们向余姚城区前进。路上的水更深了,车开到中途,坐在前车的余姚市领导下来说:“前面水更大,为安全起见,你们的车不能再进去了,请市领导回宁波吧!”
此时,报社主任发来短信:“余姚城区告急,想办法留在余姚!”但此时,进,不能去余姚城区,因为前面车子已满员;退,回不到陆埠镇,没车送我去。所以,我只能坐原车返回宁波三防指挥部。
第二天,市领导、有关媒体记者强行进入余姚,全城成泽国的灾情被陆续报道出来:
余姚出现了60多年来最大的持续强降水和最高水位,全市83万人受灾。
昨天下午,记者驱车从杭甬高速驶入余姚高速路口时即被告知,受积水影响,余姚城区交通已经基本中断,小型车辆无法进入市区。记者换乘部队卡车进入余姚城区,只见沿途街道已成泽国,大量小轿车在低洼地段抛锚或停放在上坡处,一些车辆“没顶”。途中,部队卡车见到有群众招手立马停车施救。一对在水中艰难跋涉的母女被拉上军车后,母亲感慨地说:“我是陪女儿从陆埠回城区上班的,没想到车在半途被积水困住。我们已走了4个多小时,要不是遇上你们就迷路了。”
面对重大灾情,余姚市干部群众奋起抗灾抢险,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前天上午,由于溪道来水过快,陆埠镇全镇积水,部分人员被洪水围困,水位还在快速上涨。针对这一情况,该市迅速组织200余名部队官兵和民兵携带冲锋舟赶赴现场。救援力量克服道路受阻、水深流急等困难,通过肩扛手拉等方式强行进入现场救灾,转移群众4000余人。当天下午和晚上,余姚梨洲街道和凤山街道先后出现人员被困、姚江堤坝决口等险情,该市立即派出应急力量送去食品和抢险物资,加固姚江堤防。截至昨天下午,余姚已转移受困群众2.5万余人。
据余姚市防指办介绍,从前天早上8时起,面对雨量剧增的状况,该市加强与周边慈溪、上虞、北仑等兄弟县(市)区的沟通,全力争取支持。同时,充分借助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平台,将灾情信息及防台抗洪救灾知识送到各家各户。
抗灾抢险中,余姚全力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专门组织力量每半小时对低洼地段、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通道进行巡查,及时了解掌握积水点的积水实况,并对相关地区的居住群众,所有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的人员、车辆以及重要物资进行了转移。
目前,余姚市、镇两级的饮用水、食品、麻袋等各类防汛救灾物资储备充足,随时可以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各乡镇街道和部分村已选择有利地势、安全地点,建立起充足的避灾安置点,并储备好大米、蔬菜、食用油、衣服、被褥和医药等生活必需品,确保危险区域人员“转得出、转得进、能安心”。
昨天,市委、市政府向余姚增派了180余名解放军官兵、30辆牵引车、30艘冲锋舟和橡皮艇投入抢险。昨晚,余姚的降水有所减弱,水位也略有下降。今天,宁波还将按计划再向余姚紧急调运一批食品和救灾抢险物资。
截至昨晚7时,余姚市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145个建制村和社区被困,受灾人口832870人,25650间房屋受损较严重。
(《宁波日报》 2013年10月09日)
受台风“菲特”影响,余姚遭遇连续强降雨,截至昨天21时,该市平均降雨量已达414.6毫米,最大降雨量达到714毫米,姚江水位达到5.09米,比1962年的4.80米高出0.29米,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年以来的最高水位。
余姚山塘水库、河网水位不断上升。截至昨天21时,四明湖水库、陆埠水库、梁辉水库、双溪口水库等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达1.6392亿立方米,占总汛限库容的131.1%。截至昨天18时,已出动解放军官兵、武警官兵、民兵3800多人次,冲锋舟16艘。
昨天上午,姚江水位猛涨,河姆渡镇境内已停止施工的小泾浦、苗浦江塘、水闸等缺口相继进水。对此,该镇三防指挥部命令民兵应急抢险小分队当即赶赴现场。四明山区的梁弄镇村干部及时把东溪、岭头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95户144名群众安全转移,并将他们安顿好。在跑完9个行政村后匆匆来到新岚村的大岚镇党委书记毛柏生,第一句话就是:“该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转移了没有?”截至昨晚9时,大岚镇已安全转移群众215人。
在鹿亭乡,台风登陆前,乡村干部已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200余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昨天,随着溪道水位猛涨,沿溪两旁又出现了新的危险地带,乡村干部紧急行动,背的背,扶的扶,又把150多名群众转移到乡政府、卫生院、中心小学等安全地带,乡敬老院的10余位老人则被转移到了乡卫生所。公交停运、出租车停运、私家车被淹、高速全线停运、城区超七成被淹……目前,余姚市区、陆埠及四明山区不仅停水停电,更面临缺水断粮的困境。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08日)
“菲特”登陆以来,余姚出现了持续强降雨,雨量之大可能是百年一遇。四明湖水库、陆埠水库、梁辉水库、双溪口水库等大中型水库的水位超过了汛限水位;姚江水位在昨天上午9时至10时,已经达到了5.33米,超过警戒水位1.56米,为60多年来最高,到晚上8时水位略有下降,但仍有5.25米。姚江多处堤防告急,凤山街道、河姆渡、三七市段等多处出现险情。
余姚市区大面积受淹,主城区交通瘫痪,大部分小区低层住宅进水,主城区全线停水、停电,商贸业损失严重,市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1728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1000公顷;死亡畜禽21万只。山区公路交通全部中断。山区溪道、电站、灌溉等设施受损严重,平原河网的姚东浦塘全线漫堤。
据初步统计,余姚全市直接经济损失69.91亿元,其中工业、商贸业损失35.1亿元,交通等基础设施损失8.21亿元,农林牧渔损失6.12亿元,水利设施损失2.78亿元,城市受淹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其他损失2.5亿元。
(《宁波日报》2013年10月9日)
余姚全城进水的同时,鄞州、江北、奉化、宁海等地灾情也很严重。据媒体报道,第23号强台风“菲特”给宁波市造成惨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333.6亿元。
全市11个县(市)区的148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24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9.5万人,224948户城乡居民家中进水被淹;倒塌和严重受损房屋1280间,一般受损房屋42142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万公顷,其中成灾6.5万公顷,绝收2.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33.6亿元,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余姚市直接经济损失达206亿元。此次台风和洪涝灾害受灾群众之多、危害损失之大为历史罕见,直接经济损失大大超过去年的“海葵”台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