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沧桑说府前,辉煌建筑记先贤。
难忘最是入城式,漫卷红旗喜万千。
这是一位诗人于广州解放初期咏及越秀区府前路的诗篇。府前路因位于广州市政府前面而得名。有人以为府前路是广州解放后才命名,其实早于20世纪30年代已有。
今广州市政府大院及人民公园一带,在清代时属广东巡抚署范围。民国初年孙中山在广州第一次建立革命政权时,建议把旧官衙改为公园,后来这里便建起“第一公园”(后称“中央公园”,1966年改名为“人民公园”)。
20世纪20年代末陈济棠主粤之初,决定在第一公园北部建设广州市政府合署楼。1929年10月到1930年10月,当局公开征集设计图样,广州著名建筑设计师林克明的设计获第一名。其设计被定为实施方案,形式是仿中国古典官署建筑。
林克明(1900—1999),东莞人,1920年留学法国,毕业于里昂建筑工程学院,后在巴黎建筑事务所随名建筑师Tony Carnier从事设计工作。1926年回国,曾负责设计广东省立图书馆(今孙中山文献馆)。1930年建设中山纪念堂时,他任工程顾问,主持现场监理工作。在建广州市政府合署楼时,他负责技术设计工作。1933年,他参加广东省政府合署楼设计方案竞赛,又获金牌奖。以后,又设计过广州市多所学校、戏院。他于1932年创办华南地区高等院校的第一个建筑工程系。抗日战争期间,他避居越南。抗战胜利后回到广州。广州解放之初,他被入城解放军宁在街上睡也不扰民居的行动所感动,主动让出越秀北路394号的住宅给解放军居住。50年代初,他率专家小组勘察毁于火灾、被美国专家鉴定为毫无修复价值的大新公司大楼,认为该楼钢筋骨架完好,可以修复改建。结果该大楼修建成南方大厦,一直使用至今。以后,林克明历任广州市建筑工程局局长、广州市设计院院长及总工程师、广州市建筑工程学校校长、城建大学校长、华南工学院建筑系教授、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他担任方案设计或主持设计的著名建筑项目有中苏友好大厦、广东省科学馆、新爱群大厦、广州宾馆等十多项。
府前路合署大楼
市政府合署楼第一期工程于1931年7月10日奠基,1934年10月竣工。大楼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整座建筑雄伟庄严,呈宫殿式建筑风格。建成后,市政府所属财政、土地、工务、卫生四局先迁入办公。大楼南面的马路改名为“府前路”。本来全署还计划有第二、第三期工程,但后来因政局动荡、资金不足等原因再没有动工。广州解放后,大楼一直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而大楼正门前的月台则是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的旧址。
府前路解放广州入城仪式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府前路的公园北面举行解放广州入城仪式以及庆祝广州解放大会,市府门前月台作为检阅台。检阅台上空悬挂的大红布横额,上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入城式暨庆祝广州解放大会”。会场上到处红旗招展,喜气洋洋,到会群众有二十多万人。检阅台上有叶剑英、陈赓、邓华、赖传珠、肖向荣、方方、尹林平、李章达、朱光等军政首长,受检阅的部队有解放军十五兵团、粤赣湘边纵队。队伍以军乐队及戴红花的战马为前导,从连新路进入府前路,接受检阅后,经吉祥路与群众队伍会合,再沿着惠爱中路(今中山五路)、汉民北路(今北京路)、泰康路、一德东路、靖海路、长堤(今沿江路)、太平南路(今人民南路)、上下九甫路(今上、下九路)、宝华路、长寿西路、长寿东路、丰宁路(今人民中路),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当时汉民路、西濠口还搭起庆祝广州解放的牌楼。游行队伍边走边喊口号及唱歌,群众夹道欢呼,庆祝广州解放。
1989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