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院的流变与改制

书院的流变与改制

时间:2023-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清,统治者一开始实行严酷的文化禁锢政策,他们害怕书院的自由讲学之风会撼动其统治基础,对书院的活动严加控制。随着清王朝政权的巩固,或许考虑到书院影响久远,堵不如疏,统治者又改变文化控制的策略,转而大力倡办书院。清末,国家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振兴国家需要新式人才,而培养人才必须革新教育,书院走向改制,书院制度也慢慢解体。

至清,统治者一开始实行严酷的文化禁锢政策,他们害怕书院的自由讲学之风会撼动其统治基础,对书院的活动严加控制。随着清王朝政权的巩固,或许考虑到书院影响久远,堵不如疏,统治者又改变文化控制的策略,转而大力倡办书院。雍正元年(1723),诏令“各省改生祠、书院为义学,延师授徒,以广文教”。雍正十一年(1733),朝廷认为,“书院之设,于士习文风有裨益而无流弊”[15],“建立书院,这一省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中,使之朝夕讲诵,整躬厉行,有所成就,俾远近士子观感奋发,亦兴贤育才之一道也……将来士子群聚读书,须预为筹划,资其膏火,以垂永久”[16]。清朝在支持书院的同时,还加强了对书院的引导和控制,从书院山长的任命、书院经费的筹措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确定,甚至考核标准等,都须经过官府批准。清代的书院藏书事业,发达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主要原因是兴朴学,重经史,更有朝廷赐书和官员赐书,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自行刻书,书院藏书一时蔚为大观。清末,国家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振兴国家需要新式人才,而培养人才必须革新教育,书院走向改制,书院制度也慢慢解体。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将书院改设为学堂,省城设大学堂,各府和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于是,自唐朝兴起的书院,延续千余年,至此算是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