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4
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厕所文化”,但厕所里肯定也是能整出“文化”来的。记得马未都先生有文章介绍过古往今来的厕所,尤其着力介绍了厕所里的马桶,里头的文化就丰富得很。只是还未见着哪个地方率先打出“厕所文化”的牌子,而但凡闻着不臭的,各级地方政府都已充分利用起来了。
文化如今是牌子,是台子。我们可以掰着指头细数周边县、市都有些什么节日:象山有开渔节、奉化有桃花节、三门有青蟹节、慈溪有杨梅节、宁波有服装节……宁海当然不落后,有开游节,这是县、市一级的。还有乡、镇一级的,我们宁海,长街有蛏子节,胡陈有洋芋节,一市有枇杷节,桑洲好像有品茶的节……借着文化搭台,却是经济唱戏的春风,各地年年都要搞一次节日来庆祝,热闹得很。
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一书中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
第一种枯萎,实质是文化中人性的自由的枯萎。文化其实是一片能让人性顺着美好自由伸展的土壤,即荀子所谓“神莫大于化道”。“神”,指微妙的事理、高深的修养。“化道”,指受知识的熏陶而使气质有所变化。核心是“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化,像春天享受生命的自由和喜悦的化。这种化是青草绿了小径,映山红红了山坡,梨花白了果园,柳絮飞满湖堤……文化便是那“天街小雨”。
第二种枯萎,是金钱至上的社会旋涡中的枯萎。
几十年前,我们让文化成了一个监狱,而当下的社会又有把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的趋势。
文化一旦被贱卖了,就很滑稽可笑。
有人说,一个人缺什么的时候就会炫什么。一个社会也一样,当什么都可以急着拿来戴上“文化”帽子的时候,恰恰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严重缺少文化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文化,就像一个快要饿死的人见到最糟糕的食物都会赞其为美食。
以前流氓也文化,现在文化也流氓。有人把老房子推倒了建仿古建筑以为是有文化,有人把美术字刻在石头上或木头上以为是有文化,有人编故事抢祖宗以为是有文化,有人穿古装、拜山头以为是有文化,有人拿毛笔、耍杂技以为是有文化……
弄得人见到“文化”就想笑,笑到后来则连哭的心都有。
一个社会的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包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浸养出来的,做旧做不出真包浆,做假做不出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