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祖籍安徽旌德,为当地名门望族。吕碧城的祖父吕伟桂,字馨园,曾为国子监太学生。其子进士及第后,被赐予“奉政大夫”、“中议大夫”。吕伟桂与夫人汪氏,生有五子一女。长子吕烈芬,同知衔,曾任直隶正定、保定等府候补知县。次子吕烈茂,从九品,后赐封奉政大夫。三子烈苏,从九品,后赐封中宪大夫。五子烈惠,保举从九品。
碧城之父吕凤歧(1837—1895),字瑞田,别号石柱山农,是吕伟桂的四子。吕凤歧自幼开蒙,跟随族叔吕伟震、举人庄慎等塾师习学儒家经典,学业精湛,十二岁时就被塾师赞以“歧精灵”。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咸丰元年,他十五岁时,正准备参加乡试时,母亲突然病故。之后太平军进占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江南乡试一停就是七八年。
咸丰九年(1859)十月,江南乡试重开,吕凤歧以第六名入府学。曾国藩屯兵祁门时,他曾入营做过襄办文案,还在南昌等地书院、家馆授过课。同治七年(1870),吕凤歧中戊辰科举人。
光绪元年(1875),吕凤歧曾专程到天津拜见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还在小站与淮军将领周盛传等共叙乡谊。
光绪三年(1877),年过不惑的吕凤歧,以复试一等第三名、殿试二甲二十二名的成绩授丁丑科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不久任国史馆协修、玉牒馆篆修,家居皇城附近的南半截胡同,闲时课子读书。
光绪八年(1882)夏,慈禧太后在东暖阁召见吕凤歧,垂询训勉。吕凤歧奉命到山西视学。他途经保定时,受到代理直隶总督张树声等安徽同乡在两江会馆设宴招待。到达太原时,山西巡抚张之洞率属亲迎。不久,吕凤歧正式出任三品衔的山西学政,主管全省教育。
吕凤歧与元配蒋氏生有贤钊、贤铭两子。蒋氏去世后,吕凤歧续弦严氏。严氏为安徽来安人,其父为举人,胞兄严凤笙(朗轩)为官五品。严氏生有贤钟(惠如)、贤鈖(美荪)、贤锡(碧城)、贤满(坤秀)四女。贤钟、贤鈖生于北京,贤锡生于山西太原,贤满生于安徽六安。
光绪十一年(1885),吕凤歧“附片请假三月,回籍修墓”。厌倦了官场蝇营狗苟和尔虞我诈的吕凤歧,念及自己“赋性直傲,耻于苟同于世,遂决计乞病退休”。他没有回祖籍旌德,而是在六安城外东南乡,买下一个乡绅的老宅院作为安居之所。安徽巡抚曾请他主持肥西书院,被他婉拒。
从此他过上了隐逸的闲适生活,除去编修家谱,整理往日的诗文之外,主要精力都放在儿女的教育上。以后吕家又用三年时间,在老宅东侧,兴建了一处名曰“长恩精舍”的大宅,拥有一个藏书数万册的大书房。
光绪十三年(1887),吕凤歧长子贤钊因逃学,受到塾师和父母的责难,寻了短见,时年十九岁。四年后,次子贤铭也因病夭亡。家中两个男孩先后去世,令吕凤歧悲痛欲绝,忧郁抱病数月,因得眩疾,体气日以亏虚,没过几年竟一病不起。
让吕凤歧感到欣慰的是,贤钟、贤鈖、贤锡三女年少时就负有才名,被誉为“淮南三吕”。吕凤歧继室严士瑜,幼承庭训,能诗能文。《安徽名媛诗词征略》曾收录严士瑜的一首《纪梦》,足见其家学功底。诗云:
自我为妇来,不获侍慈姑。
昨梦高堂上,色喜泪盈裾。
敛衽前跽问,窃闻处贫庐。
子贵亲不侍,母乃戚无愉。
为妇奉苹蘩,敢不中厨趋!
慈颜亦莞尔,梦魂渺已无。
吕凤歧患病后,严氏亲自课女,习学儒家经典,四个女儿都接受了很好的私塾教育。贤钟、贤鈖十几岁时诗文书画就已名满乡里。贤锡自幼即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五岁时,其父出了个“春风吹杨柳”的上联,她随口即对出“秋雨打梧桐”的下联。贤锡年少时曾作过一阕《法曲献仙音·题虚白女士看剑引杯图》的词。词云: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浸把木兰花,谈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
与吕凤歧同年及第的好友樊增祥,看到这首词竟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断不敢相信“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如此荡气回肠的词章出自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之手。
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十九岁的吕凤歧溘然长逝,同族子侄欺负凤歧家没有男子,强行入嗣,要求继承家产,竟将严氏母女禁闭起来。严氏不堪族人逼迫,在长女惠如嫁给其表兄之后,带着另外三个女儿回到娘家。越年,严氏将十三岁的贤锡送到在天津塘沽任职盐课司大使的兄长,也就是长女惠如的公公严朗轩家抚养。
碧城后来回忆说:“舅方司榷津沽,奉母命往依之,冀得较优之教育。”从碧城就职《大公报》不久,就接连发表大量的诗文判断,她在塘沽生活期间,不仅阅读过许多介绍新学的图书报刊,还可能学习过英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