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仑,三百里黄金海岸

北仑,三百里黄金海岸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潮起潮落的东海岸边,北仑的东部延伸处横亘着大海,形成半岛地形,半岛生生地造就了三百里黄金海岸线。就这样,在21世纪海洋经济浪潮兴起之前,具有“天赋”的北仑人,依靠改革开放的春风,先走一步,已经把三百里黄金海岸线打造得风生水起。北仑三百里黄金岸线,海洋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在世界自然地理位置图中,虽然没有标明北仑二字,但从东海岸熟悉的地形图上,我依然感觉到地图的凸出位置就是她的所在。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北仑的东面是一片极其广阔的海洋世界。东海,仅仅是她的家门口,越过琉球群岛,便是广袤无边的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则是站在北仑土地上左上和右下两处视角可见,而右下边急转还可遥指大洋洲。

这样的一个视角是呈扇形的,更是开放式的。

在潮起潮落的东海岸边,北仑的东部延伸处横亘着大海,形成半岛地形,半岛生生地造就了三百里黄金海岸线。拥有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沐浴着几千年长风巨浪的北仑,注定具有非凡的魅力。

史料记载,在这块具有悠久历史的土地上,北仑因其在历史上通过海路向东南亚乃至亚非各国源源不断输出中国丝绸而著名,成为当时对外商贸的重要通道。北仑港是宁波港的核心港区,而宁波港起源于古老的河姆渡,境内的“句章港”是战国时期越国的重要港口。唐代,宁波港“海外杂国、贾船交至”,成为全国四大港口之一,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羽人竞渡,神舟启路”,成为早期宁波港口及东部海商活动的写照。

历史的天空,斗转星移。在历史的脚步不断地向前跨越中,北仑大地经历了唐涂宋滩,经历了明清沉浮,经历了多灾多难的民国三十八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终于在20世纪中叶,迎来了民族新生的曙光。

站立起来的北仑人,深深地眷恋着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思变思进思富,“守着金饭碗,就要吃好饭”。

港口建设初期,北仑人勇于奉献,积极投身于港口的开发建设,“牺牲小家庭,建设大港口”。当码头向海洋延伸,当塔吊振臂而起,汽笛声声中,大港口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实。在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北仑人不自满,求强求大,敢于进取,于是港口群向半岛的更深处集结。

就这样,在21世纪海洋经济浪潮兴起之前,具有“天赋”的北仑人,依靠改革开放的春风,先走一步,已经把三百里黄金海岸线打造得风生水起。

开发的春风和着自然界的长风巨浪,北仑沿海的岸线,变化日新月异,已崛起了一个个可靠泊现代巨轮的优良港口。雨后春笋般矗立的吊机,是描绘港口宏伟蓝图的画笔,一艘艘轮流靠泊的远洋货轮,是笔下活的图画。码头上色彩鲜艳的集装箱,更是移动的积木,流水般地移,循环式地动。“大吞大吐”,跨越式提升,使北仑港已成为中国港口的“皇冠之冕”。水深驶得万年船,依托绵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深水港口,作为“宁波商帮”后人的北仑人长袖善舞,以蔚蓝色海洋为通途的北仑,形成了一环紧扣一环的不断延伸的六大临港产业链和六大临港产业优势,外向型经济独具竞争力。

由此,“港口”“临港产业”“海洋经济”,成了北仑三百里黄金岸线的主题词。

北仑三百里黄金岸线,海洋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从古时口口相传至今的一则则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印证了先祖在与自然抗争中自身力量的渺小,于是,他们只有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着理想的图画,同时寄希望于子孙后代。如正义战胜邪恶的《北仑山》、与自然抗争的《王安石智筑穿山碶》、筑塘围涂求安居的《造石高塘》、求法仙人改造自然获得安康的《穿鼻洞》《梅福与梅山》、还有近代民间传说《孙中山深夜找大港》等等。在北仑三百里黄金海岸线上,有胆有识有抱负的北仑人,不但打造出了“港口和临港产业经济”这张“金色名片”,而且还利用自然优势打造出了九峰山望海自然景观、洋沙山海上景观、抗击外敌入侵海防遗址、渔人农家乐等“绿色名片”,北仑人还将“金色名片”和旅游产业的“绿色名片”“人文名片”相结合,推出了与“港口和临港产业经济”紧密相关的港口观光、临港产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实现了金山银山与青山绿水的良性结合。

改革开放,把北仑的海岸线打造得镶金铺银。倘若先祖有灵,从空中俯视北仑大地,先前他们曾经呕心沥血含辛茹苦筑塘拒咸,目的是把海洋拒之门外,可是他们的努力,不知多少次在强大的自然威力面前被粉碎瓦解。如今,他们的子子孙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子孙们站得高,看得远,会算账善谋划,巨轮往返、汽笛欢唱之间换回的却是丰厚而又无尽的回报。此情此景,先祖在天岂不捋须含笑?

北仑,三百里黄金海岸,三百里诗意画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