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度假区交通规划

度假区交通规划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 应急预案按照法定应急并结合度假区特殊需求考虑极端大客流交通应急保障,纳入度假区市级基层应急管理单元总体预案,遵循市级预案要求,并按照“企业负责常态运营,政府负责应急指挥”的原则执行。
度假区交通规划_旅游梦之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创新实践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交通规划目标是构建一套因地制宜的适合度假区特点的人性化、文明化、公平化以及安全、通畅、经济、舒适的交通体系,同时保护好城市和度假区的环境品质,提高游览者的主观感受,从而保持度假区的长期吸引力和长远发展。

交通规划立足高品质、多功能特点,秉承“可落地、可实施、可操作”的原则,体现迪士尼交通服务的“人性化、舒适度、便捷性”为核心,尊重个体出行选择,常态下采取低限制性交通组织的总体思路,科学、合理地配置交通设施,确保交通运行安全、有序。

一、度假区道路规划

(一)核心区内部道路

度假区核心区范围规划“1环、2辅、3大道、1支”共7条道路,总长10.8千米。7条道路中除环路东北段外,其余道路在迪士尼乐园开园前全部建成投用。

(二)度假区外部道路

直接联系核心区的外围道路包括:1条专用高架(度假区高架),4条高、快速路(S1、S2、S20及南六公路高架),3条主干道(六奉公路、秀浦路、航城路)及5条次干道(唐黄路、川六公路及3条规划路)。

乐园一期共配套外围道路9条,包括度假区高架、S2(S1—S32)、南六公路(S1—S32)、六奉公路(周邓—南入口大道)、周邓公路(申江路—南六公路)、秀浦路(申江路—S2)、秀浦路(S3—申江路)、航城路(S2—南六公路)、唐黄路(S1—周邓公路),开园前全部竣工。

(三) 配套交通

核心区将建成:1条轨道交通11号线,核心区内设1座车站(迪士尼站);3个公共交通枢纽,即西公交枢纽、南公交枢纽和北支路公交枢纽;5个停车场(不含应急停车场),即西停车场、P1、P2、P3、P4停车场。

图2-1-1 核心区道路系统规划图

图2-1-2 核心区外围道路规划网络图

图2-1-3 度假区一期外围配套道路实施图

图2-1-4 开园年核心区内部计划建成交通设施布局图

二、交通分析

(一)客流特征

1. 服务人群多样化

度假区定位以休闲、娱乐、购物为主的体验模式,迪士尼乐园、各类公园等因项目吸引特征,其服务对象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出行;购物村等项目考虑服务对象消费习惯,预计以中等收入以上的中、青年群体居多。

2. 私家车出行比重高

结合度假区区位特点,合理评估度假区各项目游客来源,考虑社会经济水平、道路条件等因素,并借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野生动物园等出行结构数据,预计江浙地区及本市游客私家车出行比重较高。

3. 与本市高峰基本不叠加

迪士尼乐园根据工作日、周末及国定节假日等不同特征日确定开、闭园的运营时间,总体上工作日期间下抵离园区交通与本市日常通勤交通高峰基本不重叠。

(二)交通服务层次

层次一:外省市及外籍游客(约占游客总量的55%)

游客出行主要以高铁、飞机等方式抵达本市,通过两大机场和铁路枢纽换乘市内交通(轨道、商旅快线等)到达度假区,重点考虑在机场和对外交通枢纽开通市内商旅快线予以保障。

层次二:长三角地区游客(约占游客总量的25%)

除个体交通外,游客抵离度假区将以“点—点”的省际商旅快线方式为主,以高铁到达枢纽换乘市内交通为辅,由于省际商旅快线服务优势非常明显,应重点考虑运营保障。

层次三:本地游客(约占游客总量的20%)

除考虑私家车抵达外,在集约交通方式上,本地游客将以轨道交通及市内商旅快线(交通枢纽或旅游集散中心始发)等方式作为首要出行选择。

(三) 运力构成

1. 个体交通

重点考虑分级停车供应措施、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本地车辆与外地车辆行车路径适当分离)及完善的交通引导标志(三层引导)。

2. 集约交通

包括以政府主导的常规公共交通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的特色交通服务。常规公共交通运力包括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应急公交、出租汽车(包括市域出租和区域出租)等;特色交通包括商旅快线(含市内商旅快线及省际商旅快线)、旅游包车及酒店巴士等。

(四)主要结论

1. 交通组织

为避免外省市车辆对市区交通造成影响,外围将G15—S32—S2作为主要引导通道,中心城区以中环—申江路高架作为主要引导路径。

2. 引导标志

配合交通组织,兼顾分层引导、功能引导和动态诱导等原则,外围高速公路引导“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方向,并增添迪士尼元素;周边引导区在高、快速路上将“生态园”“购物村”等作为目的地进行引导,实现入口分流;同时考虑度假区周边高、快速路增设动态诱导屏。

3. 停车管理

按照个体交通承担客流需求测算,开园年将供应0.9万个常态小汽车泊位和1.1万个应急保障泊位,并针对不同特征日采用四级停车响应措施。

图2-1-5 开园年度假区交通保障运力构成示意图

4. 轨道交通

全线采用大小交路,迪士尼段平峰发车间隔6分钟,运能1.86万人次/小时,并有条件增开迪士尼段小交路;常态下运营时间可较好覆盖开闭园,超高峰日市场化购买服务增加定点加班车。

5. 商旅快线

主要由本市“3站、2场”对外枢纽及3个旅游集散中心始发的8条线路和上海周边300千米范围内的省际商旅线若干条组成,开园初期省际商旅快线主要开设重点客源城市,其他城市予以预留。线路采用公交化运营市场化操作模式,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运营主体。

6. 地面公交

主要考虑利用度假区周边既有线路通过调整方式引入,共计3条线路,运营主体为浦东公交。

7. 出租车

考虑市域出租和浦东区域出租共同引入服务,采用市场化调节与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游客出行,购买服务主体应协调明确。

8. 其他方式

除上述常规集约交通方式外,还考虑旅游包车和酒店巴士作为开园年交通运力构成以服务外地游客;同时核心区内部开设接驳巴士。

9. 信息平台

建立度假区交通信息平台,与市交通委指挥中心、市交通信息中心、浦东交警、申通集团等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换。共享与交换的信息包括接入路况、事件信息及视频数据等6项内容,共享客流、道路、枢纽、停车场等相关信息与视频数据。

10. 应急预案

按照法定应急并结合度假区特殊需求考虑极端大客流交通应急保障,纳入度假区市级基层应急管理单元总体预案,遵循市级预案要求,并按照“企业负责常态运营,政府负责应急指挥”的原则执行。

三. 内外交通组织方案

(一)“静态引导与动态诱导”相结合

1. 常态下

长三角及远郊区设“双层引导”,将G1051—S32—S2及G15— S32—S2作为主要路径,避免穿城,到达周边引导区后再进行多级别、分功能引导(至各出入口);中心城区可自由选择抵离路径,主要经中环至度假区高架进入西入口。

2. 高峰日

西入口大道拥堵时,核心区外围动态诱导屏互动显示信息,向南和东入口引导分流;超预期客流情况下园区无法承受车辆进入时,动态信息屏发布园区内部情况,从外围疏散车辆,并同步启动各项交通管控措施。

(二)“计划分流与强制分离”相结合

1. 计划分流

通过周边引导区重要节点设置交通引导标志,分流乐园游客和过渡开发区游客,有计划地引导不同目的地游客在外围选择路径,避免高度叠加。

2. 强制分离

对可控制的、固定运营的集约化方式车辆统一安排由探索路—申迪北路—申迪西路抵离西公交枢纽,避免与个体交通在西入口交织。

(三)“功能引导与分层引导”相结合

外围引导区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为引导信息,到达周边引导区后以度假区三个出入口大道作为引导信息。

图2-1-6 长三角及远郊区交通组织方案

图2-1-7 中心城交通组织方案

四、交通引导标志方案

(一)外围引导区静态标志

结合交通组织方案,主要引导至G1501、G15和S32等主要通道,高速公路在互通立交、转向匝道前设置指引标志,按照二级引导为原则,共在12条高、快速路上的22处节点设置静态引导标志63块。

(二)周边引导区静态标志

周边引导区覆盖核心区周边5千米范围,涉及中环、外环、申江路高架、S1迎宾高速、S2沪嘉高速、S32申嘉湖高速等高、快速路以及申江路地面道路、秀浦路、周邓公路、南六公路、航城路、唐黄路等地面道路。对于周边引导区遵循不同目的地分别引导的原则,高、快速路静态引导标志设置9处、共计34块标志牌,地面道路静态引导标志设置22处,共计22块标志牌。

(三)动态诱导屏

1. 外围诱导屏

动态诱导屏结合交通组织方案主要沿周边高速路、快速路设置(共13处),地面道路辅助设置(共4处),为游客提供实时信息,应对大客流及突发状况,有效避开交通拥堵路段及节点,平衡周边道路资源。

2. 动态停车信息标志

为确保小客车到达核心区前提前预知各停车场信息,提出两层停车信息标志圈。第一层,结合周边引导区静态交通标志,设置6处停车信息标志作为第一层信息提示;第二层,结合核心区主要出入口,设置4处停车信息拓扑图,提示停车场剩余泊位信息及到达路径。

图2-1-8 外围引导区静态交通标志布局图

图2-1-9 周边引导区静态交通标识分布图

图2-1-10 动态诱导屏布局图

图2-1-11 停车信息标志分布图

3. 离园诱导屏

在核心区内部道路结合出入口大道合理设置离园信息诱导屏,提供离园时周边主要高、快速路交通信息,方便游客预判离园后的出行路径,提升园区服务品质的同时缓解周边道路交通压力。

五、停车运营管理方案

(一)供应能力

核心区内部规划建设5处停车场(含西停车场, P1~P4停车场),可供应小汽车泊位8 979个、大巴车位528个。考虑极端高峰停车需求,在核心区内部增设P5、P6两处临时停车场(B-1、B-2地块),预计新增小汽车泊位3 390个;另外,在核心区外围(南片区)设置1处应急备用停车场,预留小汽车泊位8 000个。核心区及周边共配套8处停车场,可供应小汽车泊位2万个。

图2-1-12 核心区内离园诱导屏布局图

图2-1-13 诱导屏版面设计方案

图2-1-14 核心区停车设施布局图

(二) 停车分级保障响应机制

按照开园年停车设施能力、布局及可协调临时设施,结合不同特征日客流需求,确定四级响应方案。其中Ⅳ级~Ⅱ级为常态下运营,Ⅰ级为应急条件下启用。

Ⅳ级:常规组织管理(应对工作日客流),适应日均客流6万人以下,交通配套设施维持常规管理与运营组织,停车泊位供应0.7万个。结合乐园、购物村等建筑出入口位置,就近启用相邻停车场:西停车场优先满足核心区游客,P4(或P5、P6)补充服务,根据管控方案灵活调整;P3停车场主要满足购物村及生态园游客,P2补充服务;P1及核心区备用停车场作为Ⅳ级响应下备用停车场。

Ⅲ级:局部保障(应对周末高峰客流),适应日均客流6万~9万人,需要在常规组织管理基础上,适当采取局部性应急措施,停车泊位供应1.1万个。停车场启用顺序:西停车场及P4同时开放优先满足乐园游客,当泊位饱和,启用P5、P6作为补充;P2及P3停车场主要满足精品购物村及生态园游客,P1补充服务;南片区应急停车场作为Ⅲ级响应下的备用停车场。开园初期建议按照本级别响应。

Ⅱ级:核心区全区域保障(应对极端高峰客流),适应日均客流9万~13万人,在常规应急组织管理的基础上,需采取全局性的临时应急措施,停车泊位供应1.1万~1.6万个。停车场启用顺序与Ⅲ级响应下基本保持一致,同时结合停车需求启用南片的1处应急备用停车场。

Ⅰ级:突发情况下应急保障(应对超预期突发客流),适应日均客流超过13万人,在确保人员安全集散的基础上,同步采取外围区域应急组织管理、远端信息发布与交通管控等措施,停车场启用顺序与Ⅱ级核心区全区域保障措施一致。 8处停车场全部饱和情况下,一方面外围发布信息、采取交通管制等方式减小或控制车辆进入;另一方面在仍有车辆进入情况下考虑利用周边道路包括航城路、唐黄路、周邓公路等设置临时路边停车场。

(三)停车分级保障配套措施

1. 收费模式

当达到Ⅲ级以上响应机制时,西停车场调整为“先进场后收费”模式,避免收费广场成为瓶颈引发度假区路高架拥堵。

2. 交通管制

当达到Ⅱ级以上响应机制时,度假区高架或三个入口大道均可视情况封闭,同时外围地区进一步考虑挖掘停车场潜力,引导和疏散车辆。

3. 宣传引导

当达到Ⅱ级以上响应机制时,远端加强多媒体信息发布鼓励集约化交通,近端结合三个入口及停车场使用情况发布动态诱导信息,缓解瓶颈路段。

4. 公共交通

核心区内部,接驳巴士环线可结合分级响应机制灵活调整运能及运营计划,大客流下做到核心区内部游客“既不停、也不快”,避免发生大面积拥挤;在核心区外围,当达到Ⅱ级或Ⅰ级响应机制时,对抵离园区的商旅快线及公交专线采取加密发车班次、增加运能等措施,并通过媒体信息发布等方式引导游客由个体交通向集约化交通方式转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