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妨偷闲学少年

不妨偷闲学少年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枕上翻阅《千家诗》,青年时期就能背诵的一首诗,重新让我体味再三:“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因此,“偷闲”实属不易。这说明“偷闲”不是躺在床上啥也不干,而是摈弃杂念,静下心来。“偷闲”之说,实际上是图个心静神闲。为了解除他的心魔,我建议他读一读程颢的上述《春日偶成》诗,不妨偷闲学少年,也学点诗人的潇洒。

枕上翻阅《千家诗》,青年时期就能背诵的一首诗,重新让我体味再三:“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几日,因电脑里几篇小稿丢失,些许小事不利索。压在心头,生出烦躁。睡前偶然翻阅,竟然找到医烦的良药。春日近午,一位飘逸的白发老人,分花拂柳,穿小径跨过前面的小河。口中微吟小诗,心里快乐萌发,闲情致逸,溢于言表。全诗区区28字,勾画出一幅恬静平和的图画、云淡风轻的意境和诗人悠然自得的神态。诗人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犹如烦闷的夏晚的一阵凉风,顷刻化解了精神上的微恙,带来心头的明澈。读书感悟到的开朗和愉快,无过于斯矣。

梁启超先生将老年人和少年人的心境作过剖析,提出了精彩的少年中国说。梁公认为,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少年人喜欢考虑未来。回忆过去产生留恋,易保守,易生忧虑,易厌事。考虑未来产生希望,易进取,易生欢乐,易任事。因此,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年人应该向少年人学习。学习少年人的锐意进取,学习少年人的天真无邪,学习少年人的乐而忘忧。鲁迅先生特别提到,要向孩子们学习,追求求知的奇趣,保持一颗童心。其实少年人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奋斗进取是一种境界,需要长期坚持读书,加强精神修养,才能保持少年心境。大学者马寅初、梁漱溟等人,即使长期身处逆境,也始终保持少年心境。所以能乐而忘忧,得以长寿。其读书修身功夫,已入佳境妙天。

我们既要学习古人,又不要迷信古人。大诗人也好,大学者也好。他们同样是人,他们的四时佳兴和常人相同。他们的读书境界,经过努力,常人也是能够达到的。我觉得,要达到古人的读书境界,经常保持少年心态,关键在于“偷闲”二字。照理说老年人无职无业,消闲不用去“偷”,其实,老年人大都在忙,忙于为儿女包揽家务,带孩子、辅导学习、做饭、收拾卫生,整天忙得不亦乐乎,难得有半日清闲。因此,“偷闲”实属不易。必须善于忙里偷闲,散散步,听点音乐,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跳出繁忙,静下心了,读点喜欢读的书,净化烦躁的心灵,写点想写的短文;走出家庭小天地,逛逛街,串串门,约老朋友打牌、聊天,海阔天空;“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逗孩子们玩耍,共度天伦之乐;与山水相伴,傍花随柳,让大自然帮忙,汲取乐趣,陶冶心性等。这说明“偷闲”不是躺在床上啥也不干,而是摈弃杂念,静下心来。“偷闲”之说,实际上是图个心静神闲。

当今时代变了,经过“两个文明”的熏陶,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开朗老人多了,会安享晚年的多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事,各家有各家的经。我也偶然发现一些老友,也像我一样,常常为些许小事而烦恼、而忧愁。前几天一位中学同学电话告诉我,他退休后与人合干一点事,遭到一点麻烦,可能要打官司。我哈哈一笑,商场险恶,出麻烦是常事,打官司解决早已司空见惯,实属正常,这些都大可不必烦恼。为了解除他的心魔,我建议他读一读程颢的上述《春日偶成》诗,不妨偷闲学少年,也学点诗人的潇洒。他问到哪里找?我说请翻阅《千家诗》,第一首便是。过了几天,他告诉我,他读了三分钟,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通了。读书心得能够和人分享,让人从中受益,自己也高兴。

2008年8月6日补写于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