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生长在农村,不仅是京外之地,也是穷乡僻壤。初中之前,步行六七里地,才有幸见到的唯一有名的人,一位下乡蹲点的副县长。在三年困难时期,到了豫北大县城读高中时,才见到了真正的名人名家。
见到第一位名人是杨秀峰,当时任国家的教育部长,他到地方视察时,到过我们学校,还和全校师生见了面。但见这位教育家、老革命,没有丝毫颐指气使,清清瘦瘦的,长脸戴着眼镜,虽然衣着极其普通,但显得谦和文雅,颇有长者风范。他在上千人的学生队伍中,注意有几个戴眼镜的,显示对师生健康的关心。接着我作为共青团员的代表,到新乡一所大学,听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报告。当时学院大礼堂座无虚席,我是站在最后边。虽然看不清胡耀邦同志的面孔,但胡耀邦同志幽默的谈吐,不时引发阵阵笑声。当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胡耀邦同志主要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战胜困难,增强信心,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讲了三部分,主要是三句话:一是形势非常好,二是问题真不少,三是还得往前跑。觉得他谈吐不拘形式,站得高,看得远,很有水平。以后,虽然有机会听到耀邦同志讲话,但无机会近面交谈。直到北大百年校庆时,到胡德平同志家拜访时,才有机会在耀邦同志灵前鞠躬致意。
20世纪60年代初考入北大,开辟了新天地,见到名人的机会骤然增多。那时国家接待外宾多用人海战术,动辄组织几十万、上百万群众夹道欢迎。使得普通大学生有了参与外事活动,接触世界各国政要名流的机会。我多次参加过欢迎西哈努克、苏加诺、恩克鲁玛等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看到过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在群众集体中,几次一睹国家著名领导人的风采。在人民大会堂听过外国政要讲话,听过周恩来总理报告,听过蒋南翔、彭真等领导的毕业工作报告,听过宦乡讲国际形势。北京高校运动会,在北大五四运动场举行。我作为搞警卫的工作人员,得以和运动会总指挥、当时国家唯一的一级体育教授马约翰先生交谈,并看到了相貌堂堂的荣高棠同志。北大也是政治、外事活动集中的单位,在北大校园,我欢迎过外国来宾,参加过中日青年大联欢,听过国内战斗英雄报告,看过中央歌舞团演出等,见到过来校的国家领导人。在北大办公楼礼堂,听过国家领导人南汉宸、包尔汉讲话。也见过不少国外著名政治活动家,印象最深的有印尼共产党领导人艾地、约多等。
北大是崇高的学术殿堂,校内有一批学富五车的、国际国内一流的知名的教授。如冯友兰、翦伯赞、朱光潜、周培源、王力、吴组湘、冯定、曹靖华、季羡林、芮沐、傅鹰,等等。在北大读书期间,有幸一睹他们的风采。还有机会听过其中一些名宿的讲课,和其他社会名流的讲座。印象比较深的,有副校长、著名教授魏建功的工具书讲座,图书馆馆长、梁启超之女梁思庄教授的图书借阅讲座,冯定讲人生观。听过中央领导将五四运动,和作家杨沫讲《青春之歌》。为了学中国法制史方便,我特别想多学一点古汉语。后来,如愿听取了语言学家王力教授的文言虚词讲座。听后不满足,又偷偷听了几次。之后突发奇想,参加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课的考试,试试自己的古文水平。我通过中文系的老乡卢甲文老师的安排,竟然考了60分,让我高兴了好几天。还听过西语系系主任冯至教授讲座,我中学时代就读过他的诗作,听讲是慕名而来。还听过不少当时是少壮派,后来成为名流的老师的课,如沙健孙讲党史等。学习国际私法时,听过外交部司局级领导讲课,内容活泼生动,比教授学者讲解,又是一种风度。
有一次我从“三角地”的海报中,看到北大举办纪念鲁迅活动,请许广平先生作报告。当我赶到第二教学楼时,见大教室座位已满,只能站在门口。只见许广平先生慈眉善目,白发披肩,飘然有松鹤之态。但许先生的南方话,听起来很费劲。因为一两句听不清,就听不懂段落大意。好在我站在门口,离讲台很近,看人看得清楚。初中就读鲁迅杂文,知道许广平,崇敬先生的道德人品。这次来听讲座,主要是看人,听懂多少是多少,有听不懂的地方,也不在意。和听许广平的讲座不同,几次听郭沫若同志的讲课,听得最清楚。郭沫若同志到北大讲过青铜器、甲骨文,我听过两次。郭老讲课,并不带讲稿,具体讲些什么,先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临时决定。先请六七个同学举手发言后,郭老取下夹在耳背上的铅笔头,草草在纸片上写几个字,便是授课提纲了。讲授内容,是大家所提问题的概括。讲解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引人入胜,速度平缓,抑扬顿挫,连标点符号都能够记下来,不愧为一代宗师。
总之,无论是春意融融、夏风煦煦,还是秋风飒飒、冬雪霏霏,在北大都能看到名人名家的身影,听到名人大家的讲课、讲座。这些名人名家讲课,虽然内容不同,风格迥异,但蕴涵丰富,才智独具。随着时间的流淌,这些名人名家身影逐渐模糊了,他们的讲课和讲座的具体内容记不住了。留在脑海中的,是越来越清晰的大师们的风范、魅力、睿智和风采。
2008年11月29日写于沈阳嘉麟“寻味”书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