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前后,城郊居民赶集购物,都是提着篮子,或背着褡裢、袋子。前几年地方领导上任抓民生,都要抓“菜篮子”工程,想必是起源于那时候的菜篮子,“菜篮子”一时成为群众生活的代名词。那时的菜篮子有竹篮、柳条篮等,赶集用于购物,回家就成容器。菜篮子可提、可挎、可挂,方便使用,一只篮子可用多年。为了方便,人们上街购物,将褡裢、布袋改制成提兜,后来提兜又发展成更轻便的网兜、尼龙兜。一些心灵手巧的女同胞用废弃的塑料绳等物,编织成精美的提篮和提兜,美观大方,经济实用。如果脏了,洗刷后依然美观。用它购物,既方便、美观,又环保、时尚。
70年代前后,塑料开始走进百姓生活。塑料袋子薄如蝉翼,轻如柳絮,成了稀罕物。包装购物,免费提供,十分方便,颇受大众欢迎。80年代以后塑料薄膜大普及,用途越来越大,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开始大商店才提供,后来连农贸市场的小商小贩也免费供给。塑料袋使用多了,谁也不稀罕了。东西买到家,袋子就随意抛扔,以至于大街小巷废旧塑料袋成灾。哪怕遇到小风满处袋子乱飞。“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以至于街头树梢上、围墙上、篱笆上等,处处挂满大大小小、形状色彩不一的“万国旗”。池塘里、草地上、公园里和旅游景点等,废弃的塑料袋、塑料瓶、塑料饭盒到处皆是。遇到稍大一点的风,空中乱飘狂舞,遮天蔽日,像沙尘暴一样,成了城市一灾。环保工人扫了又起,源源不绝。彻底根除这一公害,真是难上加难。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布限塑令,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停止无偿使用购物袋,禁用超薄塑料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从6月1日起施行。报载,大城市、大商店执行较好,有的小店、小贩我行我素。6月在京小住,感受了限塑令的施行。刚进商场,就体会到新袋付费,限塑开始。回家和老伴商量,将旧塑料袋整理待用,并预备了两个布兜。但多年购物形成习惯,上街买菜总是忘带,购物只能直接用手拿回。在农贸市场买把青菜,总共几角钱,再加1角袋钱也不合适。有些小贩,见影响顾客购买数量,便悄悄使用超薄袋子,出现新老塑料袋子并用、有偿和无偿并存的情况。后来限塑似乎不那么严了,觉得进小市场,带不带都行,自带袋子几次后,便不再带了。在北京,限塑令虽然施行一个多月了,但超薄塑料袋的使用并未禁止,估计超薄袋子的生产、销售并未停止。
环保人士指出,限制使用塑料袋,不是一纸法令就能根本解决的。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表面上是一件区区小事,实际上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场变革。关系到公民和商家文明水准的逐步提高。对早已习惯塑料袋购物方便的消费者来说,改变购物习惯,自觉限塑有一个适应过程。要让超薄塑料袋的生产者彻底停止生产销售,也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唯利是图的商家来说,不借机加价,也需要一个教育过程。但人们相信,在公民环保意识、节能意识逐渐普及的今天,用菜篮子、提兜购物的好习俗会逐步回复,自觉限塑也会逐步成为一种新时尚。把城乡建设成为繁荣、清洁、文明的发展目标也一定会实现。要有令必行,也要一步一步来。个人的事个人要办好,涉及公众的事,靠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办好。君不见,最近环境改善已有了成效吗?限塑令才实施一个多月呀。
2008年 6月30日写于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