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查检范氏天一阁藏书记

查检范氏天一阁藏书记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一阁藏书的存佚,历来是人们关心的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冯贞群编《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在自序中创天一阁“五劫”之说。究其意见相左的原因,不外乎缺乏某一时期藏书遭劫的具体记载。如今,查清冯目以后天一阁藏书散佚情况,就成了我们的历史责任。直至一九五八年,管理天一阁藏书的范氏后裔范鹿其在离开天一阁前移交书籍时,与冯目作了核对。茶陵、象山二志散出后由朱氏别宥斋收藏,朱氏于一九七九年赠书归天一阁。

骆兆平

天一阁藏书的存佚,历来是人们关心的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冯贞群编《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在自序中创天一阁“五劫”之说。可是不久就有人撰《驳天一阁五劫文》。究其意见相左的原因,不外乎缺乏某一时期藏书遭劫的具体记载。如今,查清冯目以后天一阁藏书散佚情况,就成了我们的历史责任。

冯目编成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月(越三载刊成),同年八月十七日起,天一阁藏书为避战祸,即开始转移出阁,最后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四月运往龙泉山区存藏。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二月藏书回归阁中。次年三月四日《时事公报》报道:“三月一日起天一阁对外开放三天,公开展览,招待各界。天一阁楼下陈列《平定回部得胜图》及《历代帝王名臣图》,中间长桌有范文正公、袁忠献公遗像,手卷两旁放有珍贵书籍,楼上书橱大开,任人观览。”但是,阁书在外九年多,对归藏之书是否核查?有否缺失?均未见记述。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物局郑振铎局长视察了天一阁,并在一九五一年《文物参考资料》二卷七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天一阁藏书的数字统计》的文章,其中说到:“倭乱之役,所失不多,据范氏后裔告诉我,只失去了方志两部。”然而浙江图书馆刘子亚在该馆一九五三年七月号馆刊上发表的《天一阁访问记》中却说:“在此期间,损失方志四部二十八卷。”

直至一九五八年,管理天一阁藏书的范氏后裔范鹿其在离开天一阁前移交书籍时,与冯目作了核对。他在一张缺书清单上写着:“鹿其于一九五八年九月间离开天一阁时,移交了全部天一阁藏书,经与边起鹰一同检查结果,计缺藏书二十五种。”其中所缺之明代地方志为嘉靖《雩都县志》二卷、嘉靖《茶陵州志》二卷、嘉靖《象山县志》十五卷、嘉靖《大埔县志》九卷。这四种方志合计二十八卷,总数与刘子亚文中所述相同。其他所缺二十一种之中,有一种《荣封双寿录》,系集范光燮其妻姚氏寿言,乾隆二十一年刻本,存阁复本较多,因清单重复著录二次,误作二种算。范鹿其还写道:“上述之缺书系在我负责期间及负责以前散失,与以后管理人员无涉。”

此后,管理天一阁藏书的工作人员先后有边起鹰、李崇武、邱嗣赋。一九六四年四月,邱嗣赋因病需长期疗养,便把天一阁藏书交我管理。我们共同作了一次复查,发现范鹿其所列缺书清单中有十一种被找到,即:

资治通鉴纲目元刻本卷四十八、四十九

风宪忠告一卷

御史箴集解一卷(以上二书附于原存明嘉靖刻本申明宪纲二卷之后,三种合一册)

紫庭内秘诀修行法一卷

太上老君大存思图注诀一卷

上玄高真延寿赤书一卷(以上三书附于原存明蓝丝阑抄本太上除三尹九虫保生经一卷,太上老君玄妙枕中内德神咒经一卷,黄廷遁甲缘身经一卷之后,六种合一册)

顺治三年丙戌科浙江乡试书一房同门录一卷清顺治刻本一册

云山秘典无卷数

奇门三元歌阳阴遁歌八门九星定例歌(以上二书清抄本合一册)

荣封双寿录一卷、又七部

光绪鄞县志一卷

在找到上述书籍的同时,新发现缺失书三种,即金石契一卷,皇明进士登科考五十二页,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三卷。这样,一九六四年复查后缺失书清单记录为十六种。

一九六六年一月,我因参加社教工作队下乡工作,便把天一阁藏书又交邱嗣赋管理。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此后除一段时间里藏书被封存外,掌管天一阁书楼钥匙的人员调动频繁。直至一九八○年,善本编目工作告一段落,藏书由沈元魁管理。一九九一年四月,沈元魁退休,由袁慧接管至今。我在一九七九年和一九九四年现两次编目期间,又陆续找到十六种缺书中的五种,即:

金石契一卷明刻本

太湖新录一卷明刻本(以上二书附于原存七人联句诗纪一卷之后,三书合一册)

顺治三年丙戌科会试春秋房同门录一卷清顺治刻本

康熙汝宁府志一卷清康熙刻本

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三卷明万历刻本

凡找到之书,所谓“缺书”不缺的原因,不外乎二点,一是移交匆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寻找,二是冯目不著每种书的册数,遇到合刊本或合抄本,往往分别几种编入目录,这样凡附刊、附抄的著作,就只见书目而不见书本,容易误认为缺失。

查检结果,自一九三七年八月至一九五八年九月,这二十一年间,范氏天一阁藏书实缺十一种,清单如下:

皇明进士登科考

明俞宪编,明鴸鸣馆刻本。(冯目著录存六十一页,缺五十二页)。

嘉靖雩都县志二卷

明许来学、袁琚纂修,明嘉靖二十五年刻本。

嘉靖茶陵州志二卷

明张治纂修明嘉靖四年刻本。

嘉靖象山县志十五卷

明毛德京、杨民彝纂修,明嘉靖三十五年刻本,有隆庆增补。

嘉靖大埔县志九卷

明吴思立纂修,明嘉靖三十六年刻本。

张文定公四友亭集

明张邦奇撰,明刻本。(冯目著录存五页,今全缺)

袁正献公燮从祀录六卷

清徐时栋撰,清同治袁氏进修堂絜斋集附刻本。

敬乡楼丛书

黄群、刘景辰编,民国十七年至二十四年活字版本。全书四集三十七种,缺如下四种:

浮沚集九卷补遗一卷(缺卷一至八)

宋周行已撰

江南征书文牍一卷附一卷

清黄体芳撰

谏垣奏议补遗一卷

明李维樾撰

珤研斋吟草一卷

清方成珪撰

以上明刻本六种,清同治及同治以后刊本五种,其散失原因,据范鹿其手写缺书清单,前者为“运龙泉返阁经检已缺”,后者属普通古籍,“抗日时存甬所失”。雩都、大埔二志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茶陵、象山二志散出后由朱氏别宥斋收藏,朱氏于一九七九年赠书归天一阁。

(作者工作单位:天一阁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