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得香花山

记得香花山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香花山确与香花有关。翻开《宁海地名志》,有关香花山的记载里有一句是这样说的:香花山“以山脚多野花而得名”。我们最早看到电视也是在香花山上,更不要说,那时难得看到的电影,我们在香花山经常看。记得香花山,记得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记得香花山,记得对人世的温暖与温情的期盼。记得了,就别忘了,在香花山漫山映山红开的时候,在香花山漫山野菊花开的时候,相约着曾经的生活曾经的友人再次登临。

香花山,外地人一听,也许会被这富有诗意的山名诱惑。我告诉你,你对了,我佩服你拥有的那份诗心。香花山确与香花有关。翻开《宁海地名志》,有关香花山的记载里有一句是这样说的:香花山“以山脚多野花而得名”。我在长街教书的时候,曾有学生写过香花山野花的文章,春天火烧般的映山红,夏天各种各样的草花,秋天漫山的黄灿灿的野菊花,构成一道道的风景,有心欣赏,风景就长驻在心里。这里,我更为赞赏的,是你的诗心带来的诗情,你一听山名,就敏锐地触摸到了长街人的内心,你的才情让我服你,用句时尚的话说:“太有才了!”当然,我引用来的话完全是真诚的赞叹,你不要有误会。

香花山真是长街人心目中最富人性温暖的景点。你想了解,我可以告诉你。原来,宁静的滨海古镇长街有过著名的八景,分别是:鹭鸶晒网、洋浦泊帆、青墩落雁、石桥倒影、香山牧歌、大觉晨钟、梅岭晨春、羊岩夕照。而香山牧歌是长街八景中最别致的。为什么呢?朋友们一定知道,牧歌是流行于我国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民歌,长街这东海边三门湾内的一个小古镇的人,怎能与那些个“风吹草低见牛羊”地区的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相提并论呢?不过,你不要焦急,如果你听过长街山歌,我想你大概会有所明了长街人与牧歌的感情,明了长街人生活在大海边的浪漫情怀。朋友们也一定知道的,牧歌内容大多是表现放牧生活、爱情生活、赞美家乡、歌唱身边生活的。而长街人在这一点上与那些民族很相似。山歌中好多就是长街人对家乡对生活赞美之情的抒发。我生活的时代,已很少能听到长街山歌的歌唱,但我曾多次看到山歌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情景:夕阳西下,炊烟缭绕时,牧童骑牛吹笛,从香花山百步岭上慢慢地下来,村民荷锄相互呼唤互话桑麻打着赤脚归家,香花山脚下的庭院里,人们坐在小桌旁伴着那一圈圈用各种容器种植的鲜花共进晚餐。那时,我的心里就又仿佛听到了那首从香花山野花丛中飘来的音调开阔、高亢而悠长的山歌了。当然,你也可能从古镇其他景致中体会到三门湾海洋牧歌的意象与韵味,不是吗?譬如“洋浦泊帆”“鹭鸶晒网”“青墩落雁”。

古镇香花山的牧歌是远去了,不过,你别遗憾连连。香花山的浪漫温暖之歌却是随时代渐进,唱出了新的内涵。我生活在长街的时间里,香花山拥军爱民的歌让我感受着香花山的无穷魅力。香花山也因更有味的军民团结之歌,散发出更悠长的让人回味的芬芳花香。长街,三门湾内的小镇,靠海,驻军当然是海军,但不是军舰上的海军,是雷达站的海军,海军驻扎在香花山上。我最早了解雷达,就是在香花山上大雷达小雷达竖立的地方。军民关系亲如一家,我也曾有机会看着雷达屏幕了解这是山峰,那是海船,那边是飞机。我们最早看到电视也是在香花山上,更不要说,那时难得看到的电影,我们在香花山经常看。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大家说着“今天夜里到香花山看电影”的兴奋。整齐的军营也对我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更不要说山腹中打通的曲曲折折的山洞地道了。送水的温暖场面更是让人有说不出的感动。山上缺水,部队筑了小水库,平时用水不会有问题。有一年大旱,山上用水告急,香花山百步峋上出现了感人的一幕:长街村民,排队挑着水往山上送,其中还有一位八十岁的白发老太。这一幕就像老山界梯子岭上行军时的“之”字形火把留在陆定一的脑海里一样刻在了我的心里。如果你对毛泽东主席的诗句印象深刻,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脱口吟诵《十六字令》以抒发豪情:“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在当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时代,可以想见“赖以拄其间”给予人们的联想、鼓舞与激励。

香花山真的有山花的芬芳。我教书的时候,曾以满山文学社指导老师的名义,热情地接待过宁海中学柔石文学社的老师与同学。香花山对文学社的老师与同学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慕名而登山,看雷达,躺倒在草地上采摘星星般的小小野草花,开心地交谈着心中的文学梦想。虽然那时山上没有成片成片野花的芬芳飘香,但那平缓山坡上的草地,星星的小草花,让充满文学细胞的同学们流连忘返。我仍记得那份温暖的阳光照在躺在草地上的我们,温情满怀。二十年后,我曾问其中一位同学,记得香花山?他说,香花山,听过就不会忘记,更何况在那个地方还有深情的文学交流呢?这又让我想起,山上的年轻战士们,除了担负保家卫国的责任外,他们刻苦学文化的事。记得有一年,部队来校联系,说有五六位战士准备复习考军校,希望学校提供方便,学校当然是没有二话全力支持。两年间,先后有四位战士考入了军校。还听说,有一位战士看上了香花山下某位姑娘,转业就留在了长街,做了长街人,不知真否。人家说小城故事多,我说,古镇香花山的故事更多,且更多情更温馨。如果你想到香花山下学校里的一代代学子,他们无数次地登山,无数次地下山,无数次上山采摘野花,无数次上山藏宝,他们与香花山在耳鬓厮磨耳濡目染中发生的清纯美好的故事,他们会不记得香花山吗?我曾写过如下的句子:在长街生活过,尤其在香花山下的学校读过书的,对香花山都会有一份难舍的深情,这份感情随着离开长街时间的愈久愈远,而越发浓烈。不知学子们会否有如此真切的感受。

记得香花山,记得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记得香花山,记得对人世的温暖与温情的期盼。记得香花山,记得满心满怀。记得了,就别忘了,在香花山漫山映山红开的时候,在香花山漫山野菊花开的时候,相约着曾经的生活曾经的友人再次登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