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洲到过多次,这次走过几个地方,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要向你表达:桑洲,不论你到过没到过,你可都要来走一走,看一看。
像田洋卢村明代探花卢原质手植的乌楮树,像布局成“九宫格”、台前有古驿道的陈家三台,像始建于明清兴盛于民国而让你回味不尽的桑洲老街,还有传为南宋赵构皇帝称宝山必配宝水宝地而建成的白岩寺,等等。这些不说,从桑洲岭头到花地塔、外山周的油菜花,我们也不去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桑洲屿南山冈上的景致吧。
桑洲境内,丘陵起伏。北部前山冈,西部扁担岗,南部就是我们要说的屿南山冈。屿南山冈,在青溪以南,山冈东面就是台州的三门县。屿南山冈朝向桑洲镇政府所在地的山冈,就是观赏油菜花的最佳胜地。当油菜花盛开时节,屿南山冈上那金黄装点的美丽,让我说不出话来。前几年去婺源没看到油菜花开,后来看那儿的图片,有惊艳之感:太美了——却没想到桑洲的油菜花也同样美艳。有人看过屿南山冈油菜花的娇艳华美后,回味说:“那华美的色彩,早在眼影中定格;那浓郁的菜花香,就在记忆里萦绕。”三月里,我已两次来此观赏,我只是看,看,最后还是看。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成梯田状分布,鲜亮地铺展着;山间溪流流淌在花丛沟渠中,奏响清脆悦耳的音乐;树木发芽抽枝,新绿鲜嫩得像油画般的动人;各色野草花也任意绽放,传递着春天最美妙的讯息。转着弯在山冈上绕,不时还有梨花、桃花与杜鹃花一片片一丛丛地出现。层层的梯田,随山势盘旋而上构成的山水画卷一幅幅地变换色彩不断呈现,梯田那种自然的弧线勾画的丰富层次,让我真说不出赞叹的话来——美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婺源的油菜花在山谷坡地上村头路边更多,而桑洲的油菜花美在半山腰的山谷坡地上,更美在山冈顶上,它比婺源的油菜花更有了一种超拔与清雅。看到一群群的驴友穿行在花海中,那份生动,那份对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感动,让我铭记在心,深深回味。世博展现的城市美丽,我非常向往,但那被金黄花海包围着的山村也别有韵味撩人心魂,一种传统的诗情画意从心底卷起而弥漫开来:山村美如画,山村如画里。我陶醉在屿南山冈的油菜花海里。
现在是今春第三次来,这天,我们所见的最盛的油菜花已经开过,只有零星的金黄色的花丛不时在车窗外闪现。但梯田里的那种绿或蓝,那种结了籽的油菜田的色彩我真描摹不出来,自然的那种调色本领,我是叹服不已。花期已过,此次,我们要去看的是桑洲的茶叶。车子走完水泥路面后,向上爬上了沙石路,走不多远,与油菜花不一样的茶园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听介绍,这里的一片茶园,是桑洲镇最好的茶园,我们来的前几天,这里正举行全县采茶比赛,那种比赛的快乐还在茶农心头回味。桑洲是传统的茶叶产区。仅从1996年“双洋春芽”获农业部名茶认证开始,桑洲的茶叶已有“双尖香茗”“双尖白茶”“紫云山茶”等获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双尖香茗”还获得国际名茶金奖、世界绿茶最高金奖。整个茶园,空气清新,因在山冈上,视野极为开阔,此处可以北望桑洲岭,西望天台,东与南眺望三门县。我们走进茶园,与茶农聊天,他们一边说,一边手不停采。我们问他们一天的采茶量,一天的采茶收入,也问他们为什么只有老人与妇女在采茶。他们有兴奋,也有忧虑。茶叶长得好,人手不够,他们早晨五点多来到山上,有时就在茶场里住,家里也没时间照顾,摘茶手有快慢,一芽一叶采摘优劣不同,一天的收入也会有差异;他们也兴奋,茶场的收入,能让家里摆上电脑,能让他们的小孩安心上学,他们只是忙碌着,就这样满足地生活着。看着他们,不停地采,脸晒得黑黑的,人在半人多高的茶树丛中挤着,我们也不忍心多打扰。有时间帮他们采采茶多好。可我知道这只是一种愿望而已。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形美、味甘”四绝之称,而我希望桑洲的茶园也能真正走向大市场,产出更多更好的茶叶,让世人品赏回味。临走,我听同行说,把采来的茶叶放在手掌心里揉搓一会儿,能闻到茶叶的清香。访茶园,闻茶香,你是否也有与桑洲人同样的茶香在心呢?搓了搓,我真闻到了茶香。
山冈上的茶园,你有时间可多逗留,有兴趣也可去看看,并亲手参与茶叶的炒制,那种回归自然,享受自然馈赠的乐趣,会让你难忘的。访过茶园,我们又去了山里季村。这个村不大,20世纪80年代,倒有近120户500多人。前几次我都是到了能望见这个村子的地方打住,没过来过。今天转过几道弯,来到村口,就感觉不一样,一个整洁的湖,有凉亭,村道也非常整洁。村口几个老人见一群人从车上下来,也不惊不乍,“该干嘛干嘛”,一派云卷云舒的样子。走进村里,很舒服的感觉,几个老墙弄连着的几个圆顶后水门悠悠延伸出一种意味,让你情不自禁地想摆个姿势扮会儿模特把创意的影像留下。南面村口有两棵五百年的古树,见证着该村的历史。从古树东侧流过的山溪水,清澈悦耳醒目,一座小小的乱石拱桥横跨溪上,后面却有一个水碓的遗迹。想起来了,在《宁海地名志》里读到过的桑洲村落的文字,知道这些村落大多是明代建立的。山里季村季姓始祖就是在明正德年间从桑洲后溪迁来的。我们从桑洲镇边的清溪上一路走来,隐约能感觉到村落大多有深厚的历史韵味,不是明朝的就是清朝,或是更早的宋朝的。这不,另一个让我惊喜而感叹的地方在我们的回程中出现了。那就是夏家村。
据《宁海地名志》中介绍,夏家村在桑洲南3公里屿南山冈下。前几次来,我都没走到过这个地方。山里季村让我感叹这里应该是陶渊明居住的地方,而夏家的古树群,让我震撼。前些年,我在双峰山里看到红豆杉,震撼,那还只是一株树。而这里是一群树,不仅有红豆杉,还有枫树、槠树、楠树、望春花树等多种,单100年以上的树就有20多株,其中500年以上的有7株。想不到,800年以上的竟有9株!经历风雨的树,你想象吧,要多美就有多美,而挺拔却又是夏家古树群的共同特征。这些树不长在皇宫寺院中,却与民居、竹林、茶园、水田,与青山相映,别开生面。别的不说吧,比如,山冈上的上枫寺,单这夏家的古树群,就值得你一来再来。春来有春来的风景,夏来有夏来的阴凉,秋来有秋来的庄重,冬来有冬来的肃穆。树可通神,百炼成精。
桑洲,让你来走一走,看一看。我想,你会出神的。入化否,那就是你的造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