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镇生活一直深怀情意,缘由之一就是少时听到的见到的那份富足与感受到的那份温柔敦厚。
村镇连接了村与镇的生活,少时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奢望,过年热热闹闹地有吃有玩有新衣服穿,四时八节虽然只是点心那样数量极少的一点点却还能吃上的各种时令果品和糕点,邻居间有吵嘴吵架的,也有那递来递去的菜蔬麦糕青麻糍、乌饭麻糍洋糕米粉糕的……那种生活既有山居的宁静,又有集镇的热闹,既有山珍又有海鲜,既有吵闹又有和谐,想来,在农业经济时代,那还是相当富足的,尤其对我们这些从没走出二三十里地,见识过外面世界的小孩子们而言,觉得那种生活就是我们应该过的生活,那就是我们富足的生活。正像孙犁在《芦花荡》里所说的那样:即便是在抗战的风火年代,“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我生活的那个年代,那种特殊氛围下,我们没怎么感受物质的贫困,少时就参加过打猪草斫柴、上山搞小秋收、下田拣稻穗等各种劳动,在劳动光荣的教育中,我们也没怎么感觉到劳作的苦与痛——双抢苦,却也有帮着大人做事的快乐,因为什么都在生长,连带我们对生活的好奇与新鲜。蜂蛰了,知道随身找点东西就可治治,蚂蟥叮了,知道用点盐水渍渍便好……天热了,我们有时倒还能享受那种畅快流汗、舒心无忧、偷闲玩乐的快乐——“扑通”就扎进清澈的河水中,像《小兵张嘎》中嘎子一样潜水钻入荷叶丛中享受清凉。艰苦奋斗,其乐无穷嘛。再加农闲时坐在庭院街巷上听老人摆谱闲说龙门阵,感觉生活就是这么一种样子:大人们忙大人的,我们忙活我们的。农闲夜晚的时光,静静的星空下,闲说野听,听说宁波天封塔建造全用沙包搭高层层向上的传奇,听说坐火车“咔嚓、咔嚓”一杯水一点都不晃荡出来,听说大寨虎头山红旗招展,听说全国山河一片红,红卫兵不要一分钱就能走遍全中国,听说到内蒙古赤峰当兵站哨不注意会冻落耳朵,听说南海椰林女民兵飒爽英姿,听说南海海军用小炮艇击沉敌人大军舰……有听没听的听说,让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向往与憧憬。
温柔敦厚悄无声息地听说的,还有全是身边的小事儿,有点惊险,有点好奇,有点兴奋,现在想来还有很悠远的回味。有到山上碰上“九里达”野蜂伏在水田里机智逃生的;有比气力挑三百斤从狮子山上下来的;有远方来客人邻居送鸡蛋咸肉过来的;有生产队斫草在革命草丛中捕捉到鳗、黄鳝聚餐让人流口水的;有下小海捡泥螺踏蛤蜊泥涂里抓弹涂鱼笑乐的;有夜里偷偷到河港里放钓黎明去暗暗收钓抓鳖的;有点着煤油风灯到田里照黄鳝,烈日下到砌坎的河道上摸蛳螺钓小河虾的;有赌吃油条皮蛋涨噎得张飞一样让人哄笑的;有岳飞“精忠报国”故事在弹棉花四眼老头口头悠悠传说的;有暗暗传递消息在某个庭院道地里说走书让人念念不忘的;有为了一只下蛋的母鸡找不到,请风水先生找而找到的……更不要说清风明月不收钱,有时松涛可以自听,有时海浪可以自赏,取之不尽,随意尽心的快乐了。小孩的无忧无虑,在那时,真的可信。“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孙犁先生所描绘的多有回味啊,那真是如诗如画美丽而风月无边啊!我们的心中也有那一片天,那一方水,那一弯月亮,那一条小船。
听到的看到的自己去做的,更有深刻心头、绵延久远而感到温厚的。村镇边上校园里的桂花香,那琅琅的悠远的读书声;有书的人家那份宁静致远的味儿,让人真正感受书香绵绵,读书人家真就不一样;小铜匠的吆喝,卖桂花的米箩担,香花山海军每月的电影,神秘的雷达,雷达山下厚厚水泥门密封着的神秘的洞巷道;基干民兵实弹训练的诱惑,上雷达室搜寻美将飞机军舰的光荣,军民鱼水情,一担担送水到香花山上的动情,铁姑娘队半夜悄悄收割完整片稻田的无私奉献……那时,我们的心头感受的是一份热切、冲动与精神。腊月过年几家几户合在一起或轮工捣年糕、炒冻米、炸兰花豆、晒番茹糕的,冬日暖阳下溪滩上洗被洗衣服迎接新年的,那种冬日暖阳的太阳味,现在想来,仍在心间,暖意融融。后来读到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文中说到“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虽然我没有那榕树叶哨,我的心却也像那只小鸟,时时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我那老家门口,停落在我们常常一排排坐听故事的光滑的大石头上。黄河浪说“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我生活的村镇不像黄河浪记忆的那样,但那份对小镇的深情却像黄河浪一样悠久绵长而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心。
现在的物质生活,与那时的比,真有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之别,那时曾经的梦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用说了,现在村镇中豪华轿车别墅也不少见,各村体育器械上锻炼玩乐的有闲村民,也是很常见的现象,餐桌上的丰足,要鱼有鱼,要肉有肉,只要你够努力,什么都能办齐。想想物质生活的巨变,真要感谢时代的发展,可我们这些过来人的心里却总也还有一份不满足,觉得现在的生活还是很穷很穷,穷得像有些人所调侃的那样只剩下钱了。你看那物质的追求让传统悠闲的人们显得那么浮躁急迫,又让人时时感受到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重:房子、车子,其他什么都要“登科”得“子”。少了,真的少了些东西,少了些许我们民族温柔敦厚的意韵情味。前些天看《在那遥远的地方》电视剧,我倒感觉到那时生活的简单与富足,忽然有一种“天是晴朗的天”的“清明”感觉: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这就是大康大同的清明清朗的天啊,这清明里有风骨有情韵,更有热烈温柔与精神。人们不是常说一句话吗?人活一份精神。我明白我们国家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只是更希望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一样在提升中变得更为富足,富足得让我们的生活时时感受一份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温柔敦厚,见义勇为的行为也不再是大会表彰的,也不再是金钱奖励的,而是像我少时见到的那样,是发自内心的不思考就行动的那种,是终身享受的敬重。而这份敬重呢?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显得自自然然,且那份发自内心感激化而为感恩的行动,自然地深深地影响着周边的人:人就这么做,就像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所言“及宿止,冬让温厚,夏让清凉”般的自然,体现出“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的千年文明古国的温厚、富足与大度。忽然想到孙犁《芦花荡》中小女孩微笑着说的话:“洗一洗就精神了!”是啊,真富足了,洗洗就更精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