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早听到苏霍姆林斯基是在1990年“楠溪江之秋”魏书生经验报告会上,那时只关注魏书生的“科学民主”,想着学习的也只是魏书生的经验,而没去想魏书生成功的理论源泉在哪儿,再加上魏书生只是在列举杜威等西方教育家时“顺便”提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也就没太在意这位教育家,听过也就听过,没放到心里去。等到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书的时候,时间又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后来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随手翻翻,觉得说的都是最平常的教育教学问题。是理论书吧,没理论书的严谨体系;是经验总结吧,一百条似有凑数之嫌。正是这一犹豫,让我最终放下这本书——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杭大路文史书店,把这本书拿起来又放下的情景。
近几年,随着对教育教学问题思考的深入,我开始自觉地关注教育理论,也购置了一些教育理论书,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到这时才伴着其他教育书籍进入我的书架。我现在拥有的这本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蕴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的新版本——《给教师的建议》。静静地翻读,我的观念仿佛全变了,读着品咂着,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逐渐显现,读着思考着,我才真正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确实是应该列入伟大教育家的行列的。他在书中说的都是大实话,却都是教育的真理,魏书生说他教学的具体做法是“雕虫小技”,当时我还很不理解,现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才明白了魏书生为什么要这样说的道理了:从实践中提升而来的理论具有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想想当前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真正关心教育的人怎么会不深深忧虑呢?苏霍姆林斯基接着说:“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想到《高考在美国》中提到的“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潜在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掘,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想到其中提到的“中国的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我为我自己坚决执行目前的择优汰劣的不能很好地全面地尊重教育对象教育规律的考试而深深自责。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本质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读着这本书里一条条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话,我感受了震撼。下面的几段都是我看了又看,放在心里玩味不尽的,我读出了我的差距和不足,也读出了我的方向。
《给教师的建议》,历久弥新,具有强大的精神激励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
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
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育经验的实质,也就在于教师每一年都要有些新的发现,而在这种发现新事物的志向中,也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这样的话,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随处可见。人是要不断地被提醒的,当教师的时时要被提醒,这一条条的建议就是最好的提醒。我现在有了电子版的《给教师的建议》,打开电脑读几段就是在醒脑。读书就是读自己,《给教师的建议》让我读出了一个当教师的有希望的自己。一本书让读书人读出自己,怎么会不是一本好书呢?不仅仅限于此,我还在其中读出了魏书生,读出了中国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朱永新,读出了成就教育事业必须要有扎根实践土壤之上的理论的深切感悟。《给教师的建议》虽不是我的至爱,却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我希望自己能读到更多这样的好书,并在这些好书思想的指引下,做一个传递生命气息让学生感受精神辐射的出色的教师。
最后我想与朱永新一起默念哈佛大学校长说过的一句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以上就是一本好书带给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