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泥水、木匠……新年一过,我们便将新居的装修安排进了议事日程,选建材、定橱柜、买卫浴……来来回回奔波了半年多,终于大功告成。当精心选购的窗帘挂上去后,新家眨眼间变得温馨亮丽起来,特别是那副楼梯,漂亮的栏杆、圆润光滑的扶手令人心醉。白色为主的楼上和粟壳色为主的楼下,两种色调相映成趣,看上去柔和可人。250平方米的新居,让我显得很忙,忙打扫、忙布置、忙整理……搬入新居,怎一个“忙”字了得。然而,我却倍感幸福。闲了,跑步机上运动运动;累了,拿本书坐进秋千晃悠晃悠;再不成懒懒地躺在沙发上看看报纸电视。晚饭后,在杨柳依依、优美如画的小区中散步,慢慢咀嚼有滋有味的日子,心,时时被甜蜜充盈着,浸润着,平凡的生活、普通的新居因了不凡的内涵而显得丰厚而有意思。
三十年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家的住房变了个大模样,匆匆脚步走过了三十年的日月晨昏,沧桑岁月尤其令人难以忘怀。回想三十年来家的变迁,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感慨。
梦想有个闺房
那时候宁海城区真小,也就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加个中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有同事问:“你家住哪里?”“哦,住小北门,走路上班不用十分钟就到”。我比画着告诉同事,然后她说了个大概,还蛮准确的,也许因为地儿不大,住户也不多,所以她大致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那时候缺衣少食、物资匮乏,不要说是汽车、摩托车了,谁家要是有辆永久牌自行车已相当了不起。当然那时候城区的路也不宽,大多是鹅卵石铺就的,县城里主要的大街估计一公里左右吧。仅有的几家商店、几个企业也相对较集中,大家几乎都是走着去上班的。
小北门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兴宁中路四明大药房处。有小河、水井、晒谷场、牛棚、还有两棵高高大大的沙朴树。一幢两层木结构的楼房外加一排公共厨房占据着一块较大的面积。几十户居民中有贫农、工人、干部等。每户人家都在两三平方米大的地方煮饭烧菜吃饭,完了,拖儿带女经过一个堆满了柴禾、晾衣架、杂物的院子,走一条木楼梯去各家的卧室睡觉。在这种一家煮肉,家家都能闻着香味;一对夫妻吵架,户户围在一起相劝的环境里,日子,日复一日流逝着。长大、上学、工作……因为房间不够,记得从懂事起我就与母亲睡一张床,有时同学或朋友们来,为了不影响我们玩,母亲就得拎起装着毛线的篮子去邻居家打毛衣。那时候,想拥有一张自己的床和一个独立的空间便是我最大的梦想。可是,也不知是母亲特别疼爱我呢还是父母确实没能力,反正明天就要出嫁了,今晚我依然安睡在母亲身边,姑娘时代向往有个闺房的梦想彻底破灭。
28平米的婚房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热恋中的男友告诉我,如果有结婚证,他就能从单位分得一套房子。这一“如果”真真让我失眠了好几天,一套可以自己单独住的房子啊。这太有吸引力了,虽然我们已谈了数年的恋爱,但要我真正下决心把自己嫁出去那可还得三思呢。可是……单独拥有房子的魅力实在太大,它容不得我三思了,早已到法定婚龄的我毅然和男友去领了结婚证。不是吗,爱情也得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呀。
半年后,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个28平方米的小套间里的女主人。16平米的卧室虽然简单地铺了张塑胶地毯,但仍被我们布置得温馨而浪漫;9平米的一个厨房,让它变换成一个小客厅;3平米左右的卫生间,就把它油漆成淡淡的绿色。婚后的生活我知足、我幸福。要知道今后再也不用在洗脸盆中洗澡;再也不用深夜让母亲起床陪我上公厕;再也不用去水井边打水洗衣服了……先生的一位做教师的朋友在我们结婚那天送我们一幅书法:“室雅何须大”。书法艺术如何暂不评价,那五个字实在是太经典了。它精确地概括了当时我们的家,为此,我一直将它好好地珍藏着直到今天。
在这套小小的蜗居里,我们的爱情磨合着,争吵有过欢笑更多,年轻的夫妻俩小心地经营着婚姻。婚后两年的那个秋天,我们的婚姻也收获着幸福和吉祥,说起来可谓是双喜临门:宝宝正孕育,新房钥匙也将交付给我们。一套55平米的房子呐,意味着将来可以在自己小家庭中烧饭吃了,家将像个真正的家。啊呀,当时那个开心啊,还没等完全装修完毕,我就挺着个大肚子把家搬到了新居。
55平米一住八年
简单地包个门套、铺个地板、贴个地砖、粉刷了一下墙壁,我们便入住了。几个月后儿子出生,一时婴儿床、玩具、小衣服……儿子的一切占据着刚刚改善了住房空间的新家,忽然间竟觉得本来蛮大的家显得很逼仄了,房间都不够用。当时我向先生感叹,什么时候我们再把家换个地儿呢,面积最好再大一点。先生笑我痴,“看不出来,你野心还蛮大的嘛,居然这山看着那山高”。当然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大房子的向往并不影响我们对眼前生活的满足。而且,想想当时的经济情况要换房也不现实,于是工作之余,我就安安心心地在家相夫教子,生活就这样行云流水般地过去了。渐渐地,儿子会笑了、会喊爸爸妈妈了,儿子会走、会跑、会跳了,两室一厅的套间里盛满了儿子的笑声,原本想暂时住几年,再贴墙纸的计划“自然流产”了,因为雪白的墙上满是儿子的涂鸦,时不时还要添上几笔。于是想:算了,干脆等儿子长大了再说吧。结果呢,命运之神还真眷顾我,在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时,幸运再次降临到我们家,我们竟然一口气将家搬到了一所16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
160平米风雨十年
十年前,当我拿着钥匙再次打开新居的大门时,吃惊得心都要跳出来,那房子太大啦!一个客厅起码就有五十平米,都可以做舞厅了呢。
当时已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宁海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市政建设越来越漂亮,城市在迅速扩大,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百姓的住房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如此,但在当时城区的住宅中,大面积的套间住房还是不多的,这套住房算是个例外了。“这所大房子真的归我们住了吗?”我不相信,迟疑着不停地问先生,我甚至怀疑自己的好运气,说实在,当时真的把我高兴坏啦。我们拿出所有的积蓄甚至不惜房贷,然后迫不及待地装修了起来。这一次,我们非常讲究地铺上了当时最时尚的地砖和最优质的木地板,购买了成套的家具,冰箱、洗衣机,音响彩电更是买了当时最好的。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后永远的家了。
知足吧,不是吗,有了如此宽敞的住房还有什么所求的呢。
住着宽敞明亮的新居,我们的生活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儿子上小学了,就慷慨地隔出一地儿给他做作业,自己呢也很奢侈地拥有一间书房。因了房子的大,我的想法也便多了起来,今天买盆花儿、明天买个跑步机、后天呢换掉沙发购套藤椅坐坐……安居才能乐业。随着心态的平和安宁,我们夫妻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工作让人快乐、工作也让人美丽。数年后,城区里不多见的私家车开进了我们的家,意想不到的是,随着先生单位车改的实施,家里再度添车,于是停车问题难住了我们。任房子再怎么宽敞,没车位,终究不完美。想换房、想换个有地儿停车的住宅成了我们为之向往的生活目标。
住房是一种记忆,也是反映社会变迁的历史画卷。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三十年来我们家居住条件的变化其实反映了不同年代我国改革成果的发展史,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两年前,当我们买下这个花园式的住宅小区250平方米的跃层住房时,不能不让人相信,小康生活其实已来到我们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