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国有足迹

佛国有足迹

时间:2023-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看到的是黄色照壁上“咫尺西天”四个俊秀挺拔的大字,离西天佛国只有咫尺之距,那么循着灵隐寺的路径向前,是不是就能通往佛国圣地?“灵隐寺”的名字就此而来。其次,领略到当时灵隐寺“灵”的境界。“云林禅寺”的匾额从此也成为寺中的一大“镇寺之宝”。出了灵隐寺沿天竺路向南而去,有相关的路标指示三生石的位置。
佛国有足迹_灵隐寺游记_中华古都文化之旅

寻 寺

灵隐寺,一个从寺名上就非常引人遐思的地方。它位于西湖的西北角,清晨沿着杭州植物园向灵隐寺行去,满眼充盈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晨光尚早,城市刚睡醒,路上很安静,那种美好无法用言语来准确描绘。

当我还在努力试着寻找“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古寺的一角已在林木中乍现,灵隐寺近在眼前了。

首先,看到的是黄色照壁上“咫尺西天”四个俊秀挺拔的大字,离西天佛国只有咫尺之距,那么循着灵隐寺的路径向前,是不是就能通往佛国圣地?1600多年前的建寺者——前印度僧人慧理,当年他来到此处时,看到这里古木参天、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佛国圣地。“灵隐寺”的名字就此而来。

背面照壁,眼前之景,首先体会灵隐寺“隐”的境界。整座寺庙深藏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茂盛密林之中,要先进入飞来峰景区,才可以抵达。也就是说寺前照壁就在身后,山门就在眼前,可你要经过一段路程,才能到达寺的天王殿。

其次,领略到当时灵隐寺“灵”的境界。相传康熙皇帝下江南巡至灵隐寺时,登上北高峰,看到笼罩在晨雾中的古寺,有着云林漠漠的景色,御笔一挥,题下“云林禅寺”,自此灵隐寺便有了另一个名字。“云林禅寺”的匾额从此也成为寺中的一大“镇寺之宝”。

洗 心

日出时分,抑或细雨纷纷的雨季,行走在这样的山涧里,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这样的地方最适合陶冶心性。

在这细雨纷纷的雨季时节,雨欲来的清晨,进入飞来峰景区,向着灵隐寺走去,穿过合涧桥、春淙亭、壑雷亭,冷泉亭,一路上流水潺潺,风景如画,原本烦躁的心开始走向安静,满身的疲惫开始得到舒缓。白居易曾在《宿灵隐寺》一诗中写道:“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两年的时间里,作为地方父母官,忙里偷闲,十二次来灵隐寺。苏东坡也同样做了白居易的职位,但似乎比白居易清闲,因为常来天王殿外的冷泉亭饮宴赋诗。他写道:“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冷泉上的壑雷亭名字便由此诗句而来。没有寻到水穷处,但同样可以坐看跳波赴壑产生的云起之境,听“奔雷”般的天然响声,多美好的人间享乐。

“东南山水,余杭为最。就郡则灵隐寺为尤,就寺则冷泉亭为甲”,这是白居易在《冷泉亭记》中的记述,可见天王殿外的冷泉亭是个好地方。那就先不进寺,先在冷泉亭上坐坐吧。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这是冷泉亭上的对联。“泉自几时冷起”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佛的足迹》里那四张泛绿的照片,绿色代表着生机,象征着希望,但在这四张照片里,绿色让人感觉到的是静谧,通向佛国之路的静好,而其中那张名为《洗心》的照片,应该就是在冷泉流经处所拍。青山间,幽谷中,绿树环绕,“灵山本清静,一泉淳其中”,从绿荫深处涌出来的泉水奔腾赴壑,好一个清雅之所。

“峰从何处飞来”则引领着我再次把目光投向泉水对岸的飞来峰。钟灵毓秀的飞来峰风景绝异,因慧理大师曾称赞此山:“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飞来峰的名字由此而来,并还有着灵鹫峰的另一名字。慧理大师圆寂后,长眠于飞来峰岩旁,后人以“理公塔”命名,成为抵达飞来峰景区首先见到的景点。

飞来峰山势高峻,怪石嶙峋,树木葱茏,唐代诗人宋之问早在千年前就用“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的诗句做了形象的描述;苏东坡则用“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来明晰地诉说他对飞来峰的喜爱。在飞来峰沿水岸的峭壁和岩洞上,古人在五代、宋和元这几个历史时期,留下了珍贵的摩崖造像。当你在冷泉边洗去俗世的尘埃,正好可以过桥到对岸寻佛,虔诚地瞻仰和礼拜。

问 佛

天王殿里,殿正中正面是弥勒佛,一进寺庙就能见到笑容可掬的他,让人觉得亲切和祥和。背面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是从南宋年间保留下来的,很是珍贵。两旁便是熟悉的、高大威武的四大天王。

整座殿很高,需要高高地抬头才能看到殿顶。深色的朱红雕花大门向外打开,形成了巨型的花窗。窗外是翠色欲流的古树,一幅幅叫“檐分积翠深”的风景画;窗内是佛堂深深,框起的是一幅幅叫“禅静的佛国足迹”的照片。

大雄宝殿供奉着高达24.8米的释迦牟尼坐像,背面则供有“慈航普度”“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这是庄严神圣的地方,不允许拍照,连摄影师也不例外。张望是与佛有缘的摄影师,用了九年的时间深入佛门,与寺里的众僧们同吃同住,与法师们共同参禅,算是半个佛门中人,精诚所至,才得到了方丈的允许,可以拍摄。为此,我们才得以看到这张拍摄释迦牟尼坐像的照片。佛在上,下方是朝拜的僧侣,外面是广大的凡夫俗子。照片的构图很是巧妙,但最引人入胜的是通过影像所要传达的佛境教义——空灵恬静的禅之美,佛国足迹的禅之境。佛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照应了照壁所题的“咫尺西天”。

出大雄宝殿往后就是药师殿,是近些年才重建的。如果没有北阀战争时期那场因个人私欲——窃取千年的古珍佛宝而纵的大火,这座由李世民钦命的千年古刹就应该是留给后人的财富加丰富的遗产。

《金刚经》有偈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意思是佛家认为存在于大千世界的一切皆是众缘暂时聚合而成的幻像,变化无穷,一如对灵隐寺有着深厚感情的白居易为寺所写的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在灵隐寺所在的区域,还有一处佛的足迹——那就是飞来峰上的三生石。

佛家讲究轮回,《圆觉经》上说:“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有轮回,万物生生不息,前世、今世和后世的佛家理论深入人心。而三生石,是传说中位于黄泉路上、忘川河边、奈何桥头的一块通体鲜红的石头,代表着“前世、今世、后世”。

出了灵隐寺沿天竺路向南而去,有相关的路标指示三生石的位置。一路上树木葱葱、溪流潺潺,如果这就是黄泉路的话,地狱应该就在天堂的隔壁,它们隔着黄泉相望而已。跨过一座石桥,只不过奈何桥头,只有三生亭,还有一间茶楼,不知里面有没有孟婆卖孟婆茶。要见三生石,还要继续向前。

很快,慕名已久的三生石就出现在眼前。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三块聚在一起的嶙峋怪异的大石块,并不是通体鲜红,中间那块象征着“今生”的石块上用碗口大小的篆书刻着“三生石”三个鲜红的大字,下面还有一行黑色的字,字迹模糊,看不大清楚;右边那块象征着“来世”的石块上的刻字据说是圆泽和尚留下的,只能依稀辨认得出“自灵山来”四个字。

三生石旁有《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讲述着三生石的由来。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整个故事充满了佛理。然而,三生石广为人知的故事,却是和爱情有关。故事不一样,想要传达的信息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心永存”,想要告诉世人的是人生有轮回,不必执着,有缘只会相逢,相逢一笑就好,也不必执着于过往。

虽说传说只要在三生石上刻下两人的名字,就可以缘定三生,生生世世都在一起。“你在身边就是缘,缘分写在三生石上面”。虽说这里并没有设置专人看管,只是有标志提醒不能在三生石上刻画,但三生石上少有刻记,可见佛祖告诫世人还是有效果的。

佛国有足迹,欲说已忘言,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就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