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坦率说一句,这本来是我想做的一个题目,并且为此准备了不算短的时间,然而两年前在闽南窑址考察途中,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说,有一位倪君早就在研究瓷器图案中的人物故事,据说已经收集并分析了数百件的实例。以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与这一位已著先鞭的同道接通联系,通信、通电话,然后见面。初次见面之前,我在电话中提议以相互考核作为彼此的见面礼,倪君爽快同意。他挟了电脑来,我则取出照片,于是各以几幅图片设问,结果两人各自向对方缴了白卷,算是打个平手。不过接下来倪君的“大展宏图”,我观看之下心里先挂了免战牌,同时毅然决定这个题目从此放弃。——以上好像是讲笑话了。认真说来,我与倪君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即有着一早一晚,亦即宋元与明清的区别,并且我更多注意的是漆器和金银器,就数量来说,后者自然要大得多,而倪君具备的几项优势我实不可及。外文资料的掌握是其一,与海外收藏家的接触是其二,由此又有第三,便是如此良性循环之下的见多识广。而考证是需要大量排列和对比材料的,出现在瓷器图案中的人物故事,总是当日的流行题材,如果只是孤证,立论便不大好成立。其实着眼点也不能仅仅是瓷器,同时代其他质地的工艺品都应在视野之内,绘画作品更是不可忽略,——它往往是工艺品设计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种“打通”式的研究方法正是这一题目特别吸引人的地方,由此生发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很能给人以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启发,还不必说它首先解决了一个长久以来的难题,即面对一幅明知其中有故事的图案,却因为不知究竟而只能笼统名之曰“人物故事图”,虽然这里解决的尚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我于此题虽涉入未深,却颇解得其中甘苦,倪君或即因此索序于我,我亦因此略志因缘如上。对着倪君的新著,临渊羡鱼,正是此际实在的心情。
(《看瓷说画》,倪亦斌著,中华书局二〇〇八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