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这个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的冷兵器时代,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居南北要冲之地,为兵家所必争。大同号称“三代京华”,是北魏王朝的首都(时称“平城”),辽、金的陪都(时称“西京”)。在驱除蒙元之后,明朝为了防止元裔及北方其他蒙古游牧部落侵扰,在边防线上设置了9个边防重镇,其中大同城因为扼险固守,号称“神京之门户,全晋之屏藩”,特派代王就藩,为二级王城。其设施之坚固,布防之严密,墙体之高大,在中国古代城防史上极为罕见。大同城当时驻兵占全国总兵力的十三分之一。“大同士马甲天下”绝非虚夸。因此,大同城被誉为“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也足以想象。
东城墙内城被开辟为中国雕塑双年展之地,代表了当代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墙体内另辟展览馆,永久保存了参展作品。据说,北城墙复建后,将被辟为中国雕塑艺术馆,更加全面地集中展示中国雕塑艺术成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大同一直被称作“中国雕塑艺术之都”(冯骥才语),其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里的雕塑艺术作品,不但年代久远,更重要的是艺术成就相当之高,获此殊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抬眼望望马道,坡陡而道宽,心想有恐高之忧的人恐怕要放慢脚步了。拾阶而上,终于缓步登上了城楼。城墙上,旅游部门专门设置了自行车和电瓶车,供游人租用骑乘。
城砖全部采用原工艺、原材料烧制,一律为青色,城楼上的重檐歇山顶高挑峭拔。从城楼眺望整座城池,一种阔大雄壮的感觉油然而生。据导游介绍,大同城墙周长7.2千米,面积3.2平方千米。墙高14米,比南京城墙还要高2米,为了支撑这么巨大的体型,大同城墙的基础采用了巨大的条石,城墙内芯用三合土夯筑,墙体外面包了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
大同城墙的女儿墙有一米多高,上面筑有垛墙。女儿墙有个说法:在古代,有钱人家和官宦人家十分讲究未出嫁女子不能轻易出门的礼教约束。这样,一到元宵佳节,甚至一些庙会的时候,为了也能看到热闹,就在屋顶四面砌上砖墙,供闺秀们在房顶上登高远眺,故名“女儿墙”。大同城墙内侧上部原来就建有女儿墙。女儿墙一般不会高于1米,厚度在一砖以上。城墙上有580对垛子,战时可以用来射箭御敌,据说这代表着原大同城墙修筑时所管辖的村庄数目。
顺着关城一直往前走,就是月城,再往前走,是瓮城。瓮城实际上就是城外看到的主城门,它也和主城墙相连,墙体上建造了偏门楼,瓮城圈内地面十分窄小,就像是平时使用的水瓮,一旦敌方的军队进入瓮城,守城的将士就可以居高临下,予以歼灭。现在大同复建好的是东城墙和南城墙,其中南城墙关城永泰门规模最大,它除了月城、瓮城和关城外,还各有东西耳城一座,并且关城的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是一个能容纳万人的文化广场。
大同城墙一个独特之处是,墙体有52座望楼,这在一般城池建造中是很少见的。远远望去,52座望楼一字排开,其间马面凹凸相间,气势无比宏大壮阔。网上曾有驴友议论大同城墙的这种格局是不是有“越制”的嫌疑——“怎么看上去比京师的气魄都大?”其实,这也是大同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所导致的。
城墙四角都有角楼。去过故宫的人一定对角楼印象比较深刻,但大同城墙的角楼因为规制和用途原因,多了一分雄浑壮阔,少了一分繁复绮丽。尤其是城墙西北名为“乾楼”的角楼,最为高大壮观。它因状为八角,又被称作“八角楼”。传说每年重阳佳节的时候,人们常登上此楼观赏秋色。此处景点,被称作“镇楼秋爽”。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贽应当时大同府巡抚梅国桢之约来游历时,在此楼上写下了“此城真与铁城同”的著名诗篇。清朝时,大同县县令吴麟登上此楼,顿感视野开阔,神清气爽,情不自禁地写下了“郡城西北有高楼,此日登临爽气浮”的名篇。
大同城的角楼无疑是个怀古幽思的好去处。从角楼朝城内望去,闻名遐迩的华严寺、善化寺、府文庙、关帝庙等著名景点星罗棋布,尽收眼底。从此处俯望,护城河澄碧如带,巍峨的城墙倒映其中;极目东眺,东小城对面御东新区高楼林立,一派现代气息,和古城的传统岁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张力不可遏抑。登临东城墙角楼,还可以看到特意修建的梁思成纪念馆,以此纪念这位建筑大师所提出的“梁陈方案”对大同完整修复古城的伟大启示。
远远地,南城墙上传来雁塔叮叮咚咚的铃声,清脆而又空灵。雁塔结构奇特,婀娜秀丽,常有大雁栖息于此,所以有了雁塔这个名字。又因雁塔是古代士子中举后祭拜和夸官的地方,所以也被称作“文峰塔”。雁塔内有踏垛的砖梯,让人能登到顶层望城郊原野,故也是战时重要的侦察据点。 自从后晋石敬瑭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之后,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大同一直战乱不断,故象雁塔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建筑,也往往散发着兵燹气息,非常有趣。
站在大同城墙上,朝古城内眺去,可以看到古韵悠长的旧居名刹气象万千,华严寺、善化寺、清真大寺、纯阳宫高大宏伟,城北帅府街府衙威严,而龙壁影壁又点缀其间,代王府如海王府,森严肃穆。有道是“(大同城)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其街道规整通达,牌楼林立,商铺云集,据说是研究有唐以来都城里坊规制的活标本,这种磅礴的街区气魄,只有登临城墙,才能触摸到。而北、东、南三个小城又像单边展翅的凤凰一样,和主城形成掎角之势,更显得大同城气势如虹,固若金汤。难怪1900年慈禧太后西狩至此,称赞说:“大同可谓福地宝城。”
再朝御东新城看去,一座座现代化大桥宛如道道彩虹,将人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轴双城,新旧两立”,大同确实完美地诠释了梁思成完整保护古城的伟大思想,使后人能有一个形象而立体的空间得以遥想华夏古老文明的辉煌。
环绕城墙,大同还修复了大约深5米、宽10米的护城河。每年夏秋季节,护城河波光潋滟,城墙下的环城公园草木葳蕤,为雄浑的古城增添了别样意韵。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登临大同城墙,一种“欲与天下人分享这一胜景”的念头会不由自主地萌生。试想,我们的心若能怀有庙堂,便是宰相的格局;若能怀有天下,便是帝王的格局;若能怀有宇宙,便是佛陀的格局;而一种文明,只有能与人真诚分享,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今天大同的胜景与包容气度,确实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高度,这样一个坐标,这样一种气度与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