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呼唤工匠精神

呼唤工匠精神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描述了美国工匠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我希望这本书通过:研究美国的工匠历史,能够为人们发现内在的工匠思维或者支持某个人的工匠行为提供案例支持。我想强调,复兴美国的工匠精神并不意味着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毕业,就像迪恩·卡门在第2章中提到的那样。美国工匠精神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在事物的碰撞中找到灵感。阿姆斯特朗因他艺术化的即兴能力和喜剧化的舞台形象而闻名。

传统教育不利于工匠成长

本书描述了美国工匠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正在失去一个使自身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的关键特征。我希望这本书中包含的那些故事能够鼓励读者去思考如何培养自己和孩子的工匠思维。

我没有在书中提及教育改革或者重新确立美国人价值观的补救方法,因为我认为这些评论很可能带有我的主观色彩。我希望这本书通过:研究美国的工匠历史,能够为人们发现内在的工匠思维或者支持某个人的工匠行为提供案例支持。

我想强调,复兴美国的工匠精神并不意味着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毕业,就像迪恩·卡门在第2章中提到的那样。

毫无疑问,如今大多数的创新都发生在科技领域,但是我相信如果一个社会过度专注于追求某种独特的技术,就会丧失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进行思考的能力。我担心我们虽然成为了专家,却也成为了真正工匠的敌人。

这可能是成本不断上升的高等教育导致的结果。随着大学学费的不断上升(平均年增长为8%,几乎是通货膨胀率的两倍,这意味着过去9年上大学的成本翻了一倍),教育专家一直在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而不在意一个全面的工匠的价值。如果父母愿意支付数十万美元来培养自己的后代,就需要得到明确的回报,即所谓的快速发展的行业中的高薪职位。

反对这个观点可能会打击一批文化精英。毕竟,只有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才支付得起几十万美元,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在全球化的经济中独立谋生。但是,这种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保证长期的成功,2007年,NFI机构的研究表明,调查中一半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倾向于喜欢专家而不是通才,有1/3的组织喜欢通才,而1/5的人表明他们部门在通才的帮助下更有效率。

换句话说,管理者希望他们的下属既是专家也是通才。“但比较讽刺的是,美国公司中创新和长期的成功是由通才驱动的,专家则会经常受到副总统级别及以下的奖励。”一位调查人员解释道。

奖学金和其他类型的金融资助使得更多的美国人可以接受传统的文科教育。但是,如果社会中所谓的实用主义者忽视了通才的优点,则会埋没真正的工匠。如果你在社会中的角色已经由你接受的教育和从事的职业决定,那么你通过重组现有的零部件改变某种工作方式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专业化也会让人失去美国人的信仰——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美国工匠精神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在事物的碰撞中找到灵感。美国人崇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乔布斯和巴菲特。最近几年,在意识到这种趋势后,企业招聘者开始寻找那些所谓的T字形人才:一竖代表在某个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一横表示能够与来自其他领域的专家合作——他们能够很好地了解自己专业领域外的东西。

爵士乐评论家加里·吉丁斯(Gary Giddins)将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写成了传说中的爵士乐小号手和艺人。阿姆斯特朗因他艺术化的即兴能力和喜剧化的舞台形象而闻名。吉丁斯了解阿姆斯特朗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在30多岁喜欢贝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的斯温·卡拉瓦(swing caravan),在50多岁喜欢上查克·贝里(Chuck Berry),或者迷上在交响乐的管乐组中流行起来的颤音的那些人里,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所处的世界受这位爵士乐家的影响有多大?

真正的美国工匠就像阿姆斯特朗这样。他们虽然用方言说话,但是却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激情取得了新的突破。当然,也有很多符合这些标准的人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工作,但是愚蠢的是他们会限制自己的工匠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杰出的工匠,但是每个人都有进行创新的能力。

在以结果为导向的尝试中,很多美国学校越来越重视提升考试分数,而不是图利的学校推崇的那种身临其境、基于实践的学习。

一些人尝试改变这一现象。2005年,著名创新和设计公司IDEO公司的CEO大卫·凯利(David Kelley),在斯坦福大学建立了普拉特纳设计学院,一个被称为d.school的无学位项目,来教斯坦福大学的七个研究生院中的学生如何拥抱不确定性、实验和失败的可能性。2011年,d.school的执行总裁乔治·肯布尔(George Kemble)告诉《华尔街日报》,d.school所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忘记他们在小学学到的东西。肯布尔解释道,对失败的恐惧在那些习惯应试的学生中很常见。“我们想让这些研究生与他人合作,勇敢地走出去冒险。”他说。

我女儿在小学中的某段经历非常典型。我们住在离纽约不远的康涅狄格州郊区,这里以其特殊的公立学校而闻名。很多家庭搬到这儿来都是因为这里的学校很好。这里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水平足以与国家最好的私立学校媲美。

但是,我的女儿很不幸进入一位缺乏激情的教育者的班级里。大多数的优秀教师都知道考试是教学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其他创造力,但是这位老师却坚持按照国家规定和董事会的要求教授课程。

更糟糕的是,该老师使用情绪性的话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我的女儿因为在完成书法练习任务后用彩色的笔进行了标记而遭到了她的责骂,并在作业的首页被写上了“请保持整洁”——她过度地使用了规章纪律。除此之外,她对于与课程没有直接关系的话题毫无兴趣,也不会在课堂上使用实例解说。

在整个学年中,我的妻子和我十分愤怒,努力保护女儿不受伤害。在家里,我们会丰富孩子的活动,包括读喜欢的图书、去博物馆和戏剧院、猜字谜,做数学练习。女儿表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所以我们帮她安排了一家课外艺术俱乐部和每周的钢琴课。

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对老师进行了一些暗示,老师开始为女儿提供她梦寐已久的机会:选修一门课并将成果展示给同学们。可以看出来我女儿紧张又兴奋——她终于有机会展现她的个人兴趣和创造力了。

作为一个刚入门的艺术爱好者,她选择巴勃罗·毕加索作为展示的内容。妻子和我高兴极了。我们带她去了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在那儿她近距离研究了毕加索,并选择了一个展示的主题。她打算为同学们讲解立体主义——他们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毕加索能画出他看的方式。她开始在网上查资料,并记录下一些关键要点以组织自己的想法。

不幸的是,她的老师似乎忘记了这个约定,也没有及时跟进工作。我的女儿并没有气馁,反而继续自己的研究,即使没有来自老师的反馈。她对毕加索绘画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整理了一些从当地图书馆借来的艺术书籍。

在经过我们的交涉后,老师对该计划进行了重新安排。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展示进行得非常成功。然而,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她的这次展示并没有反映在标准的成绩单上(唉,即使是成绩单上的评语也都是标准化的)。

在学年结束后,妻子和我都松了一口气。那年夏天,女儿向我们表示她在上学年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就是在春季学期的最后时刻打扫教室。她说她很喜欢指出什么东西适合放在什么地方,等到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后她会获得一种满足感。“这比在教室一直坐着有趣多了。”她告诉我。

众筹、创业营和孵化器,资助工匠的3种新方式

过去几年,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公司,似乎知道了学习更多的技能并不有利于鼓励工匠或者创新。或许美国公司的行事方式彼此有些不同,但是基本的理念是不变的。相比于从前端解决问题或者将压力施予工匠,它们更倾向于通过资助工匠行为从后端解决问题。

很多这类公司通过众筹的方式运营业务。众筹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让陌生人捐钱来赞助一个独特的发明或者有创新的项目,并在项目完成后可以获得回报。

另一个相关的商业模型是“种子加速器”,指初创科技公司快速成长或募集资金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的风险投资公司——一大堆企业家去竞争少量的利润丰厚的投资机会,种子加速器的框架是为一大群初创企业提供小型的资金资助机会,或者为没有经验的公司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加利福尼亚山景城的Y Combinator就是这种模式,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TechStars也是如此。

保罗·格拉汉姆(Paul Graham)于2005年创立了Y Combinator,他是哈佛博士毕业的计算机程序员。格拉汉姆把它建成了初创公司的训练营地,每年举办两期3个月的教学。在这期间,15~20名企业家会用公司6%的股票换取从Y Combinator经验丰富的专家那里学习的机会。这就为每个初创公司提供相应的少量资金,在14000~20000美元之间,资金的多少根据创建人的数量而定。这样可以使得参与者在参加该项目的时候不用进行其他的工作。在Y Combinator帮助的300多家公司中,大部分都获得了成功,包括Airbnb、Dropbox和Scribd。

连续创业者大卫·科恩(David Cohen)创办的TechStars,采取美国偶像的方式在纽约、博尔德、西雅图、波士顿和圣安东尼奥等城市面试了1000多位申请人的初创公司项目,最终只选择了不到一成。2012年春天,它在纽约收到1500个申请,且只选择了其中的14个。TechStars会为赢家提供14000美元和专家指导,还可以无限制地接触技术顾问,并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但是公司6%的股份归孵化器所有。SendGrid,Sensobi和Filtrbox公司就是这种模式的成果。

Kickstarter则坚持成为艺术项目而不是商业项目的助推器,它带给我的感觉像是“工匠孵化器”。可能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就是某种通才,而这点最像当今的美国商业社会所不支持的工匠。

Kickstarter是共同创办人佩里·陈(Perry Chen)的想法成果,他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2002年还在新奥尔良居住时,他就决定主办一场奥地利人Kruder&Dorfmeister风格的电子音乐会。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需要冒很大的经济风险,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实现。他在想是否可以创建一个网络应用,为这件事情筹措资金,并降低单个创新者的风险。

在后来的三年中,他的计划也没有任何进展,但是他没有停止梦想。2005年他回到纽约,找了一份服务生的工作。一天他将这个概念描述给一位顾客,即年轻的摇滚音乐记者扬西·斯楚克勒(Yancey Strickler)。斯楚克勒对这个计划很有兴趣,然后两人便开始设计计划。第三位合作伙伴查尔斯·阿德勒(Charles Adler)则带来了技术知识。陈和斯楚克勒努力想使Kickstarter成为现实。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们几次都近乎放弃,但是陈坚持下来了。2009年4月Kickstarter最终成功成立。

Kickstarter对资助项目的筛选与工匠们遵循的传统方法有所不同。申请者们将他们的创意挂在Kickstarter的网站上,并选择他们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资金量以及筹措资金的最后期限。同时,他们还要为参与者提供回报。一般最常见的捐赠者会提供25美元。如果项目不能在最后限期内融到足够的资金,项目就不会进步。如果它及时融到了足够的资金,项目就会在众多小型投资者的帮助下向前发展。

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可以通过Kickstarter融资。Kickstarter雇用了一批筛选人员来选择符合他们理念的项目。在一般情况下,Kickstarter不会认可慈善、政治、职业或者初创公司,因为这些都偏离了纯粹的创造力,他们可以去别处融资。公司也不会支持那些仅希望获得施舍来购买东西的项目。公司鼓励参与者写出创意的具体思路,也可以制作说明视频。

Kickstarter早期最成功的一个例子便是亚特兰大的音乐家阿科森·维斯(Allison Weiss)申请的项目,她想在60天内融资2000美元以资助她最新专辑的录制。她在10小时内完成了融资,并最终从200多位资助者那里获得了7711美元。

相对于工具类和商业类项目而言,Kickstarter更倾向于专注创造性的工作,但这似乎只是一种挣扎。原因之一就是它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12年公司的成交额达到3亿美元,是2011年的三倍,融资的项目超出了创始人提倡的艺术项目的范畴。比如,曾经签约一个独立唱片公司的音乐家阿曼达·帕尔默(Amanda Palmer)在2012年计划在30天内筹资10万美元以完成和宣传她的新专辑。最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从24883人那里获得了1192793美元的资助。

另外一个原因是,虽然Kickstarter仍支持着音乐、电影和艺术类的项目,但是它也成功资助了一些工匠的著名产品。最著名的例子就是Pebble智能手表,它的显示屏类似于亚马逊的Kindle。Pebble的原型就是用电话的零部件制作的。Pebble的制作者埃里克·米基科夫斯基(Eric Migicovsky)于2012年5月在Kickstarter发起了一项融资10万美元的计划,最终他从将近7万名支持者那里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资助。

但是,Kickstarter的核心却没有改变。根据一位知情人士所言,创建者将自己看作当代的梅第奇,基于民主的选择重新设计了融资模型。这意味着Kickstarter既支持大项目,也支持小项目,既支持主流项目,也支持突发奇想的项目。因为公司会从每个公司融资额中扣除5%,所以公司从那些获得7位或8位数融资额的项目中获益很多。但是,以往Kickstarter并没有从这些项目中获得任何股票,所以它更倾向于支持最新最好的项目。

在Kickstarter赞助的一些有趣的工匠项目中,一个是利用NASA技术来控制流汗、减少异味、清除褶皱的衬衫生产线;一个是能防止咖啡太热或太冷的不锈钢咖啡杯;一个是利用阳光来设计图像的创新性纺织印刷过程。

Kickstarter的美丽之处在于那些愿意资助项目的顾客成了项目发展的故事的一部分。每个项目会因为一群观察者的直接兴趣而兴起或者死亡。通过融入这些天马行空的热情,工匠更能沉迷于自由的探索过程,使他们远离让人窒息的公司生态系统。

工匠精神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科技使得工匠重新回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经历的那种创新方式:不可预知、没有负担和不确定性。我认为美国的工匠精神可能是一种周期资源,有着休耕和丰产的周期,并受到重大世界事件的时间影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工匠拥有的全部破坏性能量中,他们最终成就了一项高贵的事业。毕竟,工匠将我们从危险的命运(停滞)中拯救了出来。

只要美国持续为那些看待问题方式不一样并且坚持自己梦想的人提供发展空间,工匠就会为我们提供最宝贵、可持续的资源。最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要知道可以突破界限是美国工匠精神的内在本质。虽然困难但是要努力,坚决而又要理想化——正是这种矛盾有利于我们国家的长期发展。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非凡的勇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