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南海期待已久的愿望

中南海期待已久的愿望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月7日,《首钢扩建迁安钢铁基地可行性报告》正式呈报冶金部并国家计委。10月3日,冶金部在首钢召开会议,听取首钢关于扩大翻番成果的汇报和研究扩建迁安钢铁基地可行性方案。6月22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首钢交接十三家军工厂协议签字仪式在首钢红楼迎宾馆举行。

首钢与唐钢联合建厂,并非仅仅是从曹妃甸开始的。这个议题启动了多年,也反复了多年,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在冀东地区建设新型钢铁基地,一直是中南海国家最高决策者们挥之不去的梦想。

中国有三个铁矿石资源聚集区:第一个在东北辽宁的鞍山与本溪地区,简称“鞍本”;第二个在西南四川的攀枝花和西昌地区,简称“攀西”;第三个在冀东地区,首钢的迁安矿区和唐钢的遵化石人沟矿区都集中在这里。

早在1974年,冶金部就专门成立了唐山矿山建设指挥部,统筹冀东地区铁矿石资源开发事宜,并提出了建设冀东钢铁基地的设想。

1976年春天,由国家计委重工业局局长董辰领导的调查组,开始对华北地区的钢铁工业发展布局情况和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冀东地区,进行了以钢铁、焦炭、电力为重点的工业基地综合性调查研究。冀东工业基地调查组由胡序威、李文彦、黄让堂、陆大道、赵令勋、陈汉欣、张文尝、陈航、马清裕、周世宽等十人组成。调查组认为,该地区铁矿石资源储量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开采潜力巨大。国家计委组织了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研究,提出京津唐地区国土开发和生产力布局要向沿海地区推进,重点发展冀东地区,建议在乐亭县南部沿海的王滩镇建设大型钢铁厂和大型深水港口。调查研究工作共有六百多名专家参加,还提出了冀东钢铁基地几个可供选择的厂址方案。

1977年春天,他们在《冀东工业基地调查报告》中提出,可以在冀东地区新建一个年产五百万吨钢以上的大型钢铁基地,建议把唐山迁安县新庄、滦县邢各庄和乐亭县王滩等三个地点作为候选厂址。

迁安县新庄厂址,在首钢迁安矿业公司已经开采多年的矿区内;滦县邢各庄厂址,靠近铁矿石储量很大但尚未开采的司家营矿区;乐亭王滩厂址,在具备建设深水良港条件的渤海湾沿岸地区。通过综合比选,他们认为迁安和滦县两个靠近矿区的厂址需要大量占用高产农田,迁安厂址受地形制约,其交通位置和场地开阔条件不如滦县厂址。乐亭王滩厂址既可以利用大片沿海盐碱地,又可以利用海水以节约部分淡水,还可以结合港口建设利用海运以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但场地地质条件比较差,开发初期所需基建投资比较大。

厂址选择的关键在于:未来冀东钢铁大厂所需的矿石是全部取自当地还是部分采用国外进口。其后,冶金部指令北京钢铁设计总院在他们报告的基础上,对冀东钢铁大厂厂址进行进一步的调研。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宏伟建设规划,其中就包括建设十大钢铁基地。

冀东钢铁大厂和相关的港口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

当年秋天,胡序威等应邀参加了冶金部召开的冀东钢铁大厂选址论证会。冶金部钢铁设计总院提出厂址的比较方案,迁安、乐亭厂址与国家计委的方案相同,只是将滦县邢各庄厂址改为昌黎县九龙山厂址,即由滦河西岸改为东岸,与矿区联系需要增建跨河大桥,可以降低地震设防烈度一度。他们考虑新建钢铁大厂所用铁矿石全部取自冀东地区,因而极力推荐九龙山厂址。

1982年,冶金部钢铁设计总院负责厂址选择的汪雨松副总工程师也参加了工业组的调研。他也赞同综合组最后提出的京津唐地区钢铁工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即控制首钢、天钢、唐钢的生产规模,集中力量在乐亭县王滩沿海区建设冀东钢铁大厂。当时在选择王滩厂址除了考虑节地、节水和环境等有利因素外,还要考虑对外开放的形势,在临海建钢铁大厂可利用部分国外矿,产品可以通过海运直接供应各地,更何况王滩厂址地址和建港条件远远优于已经选定的宝钢厂址。

因为京津唐地区国土规划前期研究报告,涉及华北钢铁工业布局和冀东钢铁大厂厂址方案,所以上报后受到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宋平等的关注。

首钢捷足先登。1984年6月13日,首钢党委在呈报给冶金部党组的《首钢关于扩大翻番成果的请示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首钢实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到1995年,决定在上交利润递增百分之七点二,不要国家投资,只贷款一亿美元引进设备的条件下,在河北迁安新庄依托原有的矿区建设冀东钢铁大厂,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的规划,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8月7日,《首钢扩建迁安钢铁基地可行性报告》正式呈报冶金部并国家计委。8月23日,冶金部在呈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首钢包干成果的请示》中支持首钢在完成北京石景山地区技术改造的同时,在冀东迁安矿区新建年产钢三百至五百万吨的钢铁基地。9月18日,首钢召开第九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加快改革步伐,努力扩大翻番成果,为1995年再扩建一个年产钢三百至五百万吨的钢铁基地而奋斗》的工作报告。9月28日,又向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冶金部和北京市计委呈送了《关于首钢扩建迁安钢铁基地的补充报告》。10月3日,冶金部在首钢召开会议,听取首钢关于扩大翻番成果的汇报和研究扩建迁安钢铁基地可行性方案。12月4日,国务院财经领导小组召开办公会,研究了首钢在迁安扩建分厂的问题。1986年,首钢时任董事长周冠五等前往中南海,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介绍了首钢的发展规划和新建迁安分厂问题。1987年1月22日,首钢向国务院呈送了《关于首钢年产三百吨钢的规模配套发展规划的汇报》。1988年2月18日,首钢向国务院呈送了《关于首钢进一步发展的请示报告》,提出靠递增包干自己积累的资金,到1995年在迁安新庄建设成五百万吨的钢铁基地。

6月22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首钢交接十三家军工厂协议签字仪式在首钢红楼迎宾馆举行。首钢开始壮大队伍,满怀信心地准备由年产八百万吨钢向一千万吨钢迈进。全厂热血沸腾,摩拳擦掌,各分厂纷纷递交请战书,争取第一批到新厂工地上去。那气氛,那劲头儿,就像一场正在拉开的“历史性大决战”的序幕。

不料,遭遇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京津唐地区,是国家的心脏地区。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格外看重“项目带动”的年代。只要有一个重大工业项目出来,就有无数个省市在国家部委门口排队等着,都把能获得重大工业项目当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冀东钢铁大厂,是一个除宝钢以外最大的钢铁再建项目,也是能带动当地钢铁工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因为冀东地区的铁矿石资源集中在唐山地区,几个候选厂址又都在冀东地区的唐山市所属的乐亭县王滩镇、滦县的邢各庄和秦皇岛市所属的昌黎县九龙山,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激烈竞争。

当时河北看中的冀东钢铁大厂的厂址,是在当年孙中山先生谋划建设北方大港的地方——唐山市所属的乐亭县沿海的王滩镇。

早在1977年至1978年,交通部就组织考察组对王滩港址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1979年9月,国家建委在昌黎召开冀东钢铁大厂选址论证会,并委托有关勘察设计院在九龙山和王滩进行打桩实验。同年,河北省地质局提交了滦县司家营铁矿的地质勘察报告。冶金部规划设计院提交了冀东钢铁大厂的地质勘察报告。1984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历史性地提出了“大钢、大港、大电厂”的“项目立市”发展思路,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首先建设了通往港口的专线铁路——滦县京山线坨子头站至王滩镇铁路,接着建起了唐山港——今天的“京唐港”,以此来推动冀东钢铁大厂的项目尽快落地。

因为首钢的新厂选址在迁安,属于陆地;而河北的新厂选址在乐亭,属于沿海,所以当时又被称之为“山派”与“海派”之争。

正当首钢与河北激烈争夺冀东大厂项目的时候,一个人向国务院的紧急上书意外地改变了事态的走向。

这个人就是胡序威,中国科学院经济地理部研究员,原来的国家计委冀东工业基地调查组成员。

1984年8月16日,胡序威紧急致信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说明该部近两年承担的由国家计委组织开展的京津唐国土规划前期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冀东地区具备再建一个年产五百万吨钢以上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基础。信中强调首钢提出依靠自己企业的力量为建设冀东钢铁大厂做贡献是一件好事,但不同意把冀东钢铁大厂放在迁安地区,而建议放在王滩沿海地区,并就两个厂址做利弊比较,认为像冀东钢铁大厂这样的大建设项目,涉及到大量场外工程,不可能由首钢一家企业全包。首钢钢铁新厂要与河北唐山、天津钢铁工业布局发展统筹安排,最好是与唐山钢铁公司和天津钢铁公司联合建厂。

这封信,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研究如何使首钢与河北联合起来,以利用唐钢、邯钢的基础。

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上提出由首钢、唐钢等联合建厂。

双方的激烈竞争仍在进行。在冀东大厂的厂址论证中,双方都在寻求学术界的支持。

1986年11月,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在石家庄召开区域规划和城市经济学术会议,河北省领导利用这一机会邀请与会人员多留一天。时任河北省省长解峰和时任省委副书记岳歧峰主持召开了“冀东地区钢铁基地建设及城市形成条件”论证会,着重就新建冀东钢铁大厂厂址的比较进行了发言,并在会后将上述发言材料汇编成册上报中央。

竞争日趋白热化。1988年,首钢第三次提出建设冀东钢铁大厂。

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首钢在北京不宜再扩大规模,需要在外地给他们以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首钢又把目光投向山东济宁地区。1989年首钢提出与山东省政府联合投资,在济宁地区建设大型钢铁基地——齐鲁钢铁大厂。有利条件之一,是可以依托日照市石臼港。首钢设计院编制的《齐鲁钢铁公司预可行性报告》提出:从石臼港1985年建成的两座可以停靠十万吨级船舶的出口煤炭码头,向外延伸四百米,可以建设停靠十五万吨级船舶的铁矿石码头。首钢远洋航运公司自运进口铁矿石,可以解决运费和外汇问题。

9月14日,首钢与山东省政府联合上报国务院,正式申请立项。12月13日,首钢与山东省政府联合召开“建设齐鲁钢铁基地论证会”。此前首钢以联合或委托形式与山东省和铁道部、交通部、国家地震局等十一个单位共同就有关专题进行了调研,写出《齐鲁钢铁公司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齐鲁钢铁公司论证材料》以及地质、水文、煤炭、矿石、运输、环保等专题报告。1990年3月16日,召开了由国家计委、冶金部参加的齐鲁钢铁大厂项目论证会。与会一百八十一名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写出了《齐鲁钢铁大厂项目论证报告》。

冀东钢铁大厂是中国政府邀请日本新日铁帮助建设的第二座大型现代化钢铁厂,与宝钢完全依赖国外铁矿石资源不同,新建的钢铁基地计划充分利用国内铁矿石资源。所以,具体的厂址还需由日本新日铁专家考察组实地考察后才能提出比选报告。日本新日铁专家考察组先后考察了乐亭王滩、昌黎九龙山等具体厂址,并向冶金部提交了比选报告。遗憾的是原本由冶金部做出的结论性意见始终没有出台。

更令河北想不到的是,1991年连云港、惠州、攀西、湄洲湾等地也参与了该项目的竞争,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

1992年,国务院决定缓建冀东钢铁大厂。首钢齐鲁钢铁大厂项目,最终因为山东省政府不赞成选址在济宁,坚持选址在日照而搁浅。首钢最终没有实现一千万吨钢的宏伟目标,一直维持原来的八百万吨钢的生产规模。唐钢只获得了在年产二百二十万吨钢的基础上,扩建三百万吨钢生产能力的机会,只达到年产五百万吨钢的规模。

1996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到唐钢调研,听完时任唐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天义关于在丰润县贾庵子地区新上五百万吨钢项目的汇报后,表态说:“我不反对你们上新项目,但唐山有一百多个小炼钢厂,怎么调整,怎么重组?我认为钢铁的生产总量不能增长,现在的关键是要重新研究华北地区的钢铁产业布局,首先要促进首钢与唐钢的联合!”

在冀东地区兴建新的钢铁大厂,一直是首钢和唐钢的共同梦想。

能否像党中央、国务院期待已久的那样实现联合建厂?

历史把悬念留给了后来的人们。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原则批复首钢搬迁曹妃甸,与唐钢共同建设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一个期待已久的愿望即将变成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