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里是前苏联的乌拉尔

这里是前苏联的乌拉尔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决定兴建三座大型钢铁企业,第一个是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麓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第二个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库兹涅茨克钢铁厂,第三个是位于乌克兰东南部的扎波罗热钢铁厂。由于大型钢铁厂的建设和煤田的开发,这里后来发展成为前苏联东部地区以钢铁、煤炭、机械制造和焦炭化工为主的最大的重工业城市。

世界上的钢铁企业大都依托矿山而建,最具代表性的是前苏联最大的钢铁厂马格尼托格尔斯克,简称“马钢”。

该企业所在地乌拉尔山脉东麓的小村落——马格尼特,是哥萨克人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那里距离莫斯科一千九百一十六公里,位于南乌拉尔东麓铁路与乌拉尔河交汇点。1929年,因为附近意外发现了铁矿山,建设者们从全国各地汇集到那里。

这是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产物。

当时决定兴建三座大型钢铁企业,第一个是位于乌拉尔山脉东麓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第二个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库兹涅茨克钢铁厂,第三个是位于乌克兰东南部的扎波罗热钢铁厂。这三大钢铁企业都是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空前经济危机钢铁工业大萧条这一难得的时机,利用美国的人才和技术援建的。其中马格尼托格尔斯克,是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美国格里工厂为原型进行建设的。

尽管这些钢铁基地都建于荒无人烟的草原上,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克服无数困难,使沉默的乌拉尔以东深山区和西伯利亚,成为了前苏联钢铁工业的核心。这些钢厂生产的钢材,不仅供应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的高尔基汽车制造厂,利用外国新的母机全部重新装备的莫斯科汽车制造厂,雅罗斯拉夫尔汽车制造厂,1940年开工建设、规模较小的莫斯科装配厂,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两大拖拉机制造厂,还供应了塔吉尔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列宁格勒机械制造厂、鄂木斯克运输机械制造厂、车里雅宾斯基机械制造厂,多家坦克、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厂,由此前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一跃成为钢铁强国。

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在创业之初,条件非常艰苦。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用废旧的火车车厢作居住房屋和办公场所。机械很少,主要靠手工作业。尽管如此,建设者们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建成了属于自己的钢铁基地。1931年,马格尼特建市。1932年,出产第一炉钢水,铸就了第一块钢板。在这块钢板上印有列宁头像和题词:用苏联工业巨人马格尼托格尔斯克第一炉钢水铸成。

斯大林在世时,马格尼托格尔斯克经历过十任厂长,其中九任受到斯大林的接见,三任在大清洗中被枪毙,一任被投入监狱和集中营长达十五年,给人们留下了灰色的记忆,但是马钢始终是前苏联人民钢铁精神的象征。

库兹涅茨克钢铁厂,位于西西伯利亚库兹涅茨克盆地南部、托姆河与其支流阿巴河和康多马河汇流处。建设者们穿越冰雪覆盖的山峦和没有道路的丛林,来到同样荒凉的库尔涅兹克,用一千天的时间建成了这两座大型钢铁厂。

库兹涅茨克钢铁厂工程师巴尔丁,曾经这样回忆艰难的创业历史:最高经济委员会主任古比雪夫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点对他说:“到那里去吧!我们已经决定在那里建设一个金属冶金工厂。现在那里还一无所有,等待你们去创造!”于是他告别家人乘火车离开首都到达两千公里之外的西伯利亚的一个小站,等待他的是一个马车夫和两匹马拉着的雪撬。斯大林为了节省费用,建设初期把大批政治犯发配到新建的钢铁基地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寒冷把工地黏土冻结起来时,土方工程依然没有停止,腿冻僵了,手冻裂了,也没有一个人离开前线。由于大型钢铁厂的建设和煤田的开发,这里后来发展成为前苏联东部地区以钢铁、煤炭、机械制造和焦炭化工为主的最大的重工业城市。

著名歌曲《马特尼特卡》曾经声名远播:

歌声长久响在我们心中

马特尼特卡再次篝火熊熊

远在战争年代里

火光照亮青春梦

曾经有过多少年轻生命

我们苦乐岁月相伴同行

马特尼特卡充满青春憧憬

篝火不灭常闪耀

如同诗歌一行行

写下我们许多怀念真情

只有火光照亮生活路程

只有我们面对炉火熊熊

听着白桦沙沙响

看着雨后草青青

带给人们许多泪流心动

时间带走所有疲倦忧愁

时间留给我们钢花飞迸

钢铁心灵和城市

钢铁意志和声音

宇宙火箭起程飞向太空

我在心中永远珍重

是对你们的一片真诚

我们同呼吸

我们是弟兄

事业火红心心相通

这首“钢城颂歌”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尼·多布朗拉沃夫作词,阿·巴赫慕托娃作曲,中文由崇明译词,是为前苏联最大钢城马格尼托格尔斯克的建设者而作。该钢铁基地为前苏联经济发展和伟大的卫国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把火红的青春献给了这里。如今,一座巍峨的雕塑屹立在城市中心广场——一位钢铁工人将精钢锻造的长剑交给前线战士。长剑在马格尼托格尔斯克的炉火中诞生,前线战士高举着长剑从乌拉尔来到斯大林格勒,又从斯大林格勒来到柏林,将德国法西斯劈得粉碎。

马钢不仅是前苏联的第一大钢铁基地,而且创造了享誉社会主义阵营的管理经验——“马钢宪法”。

其实,不只是前苏联,许多国家的钢铁企业走的也是依矿山而建的发展道路。

这在当时几乎成为唯一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