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五千五”这个数字一出,就遭遇了凄厉的寒流。
原因在哪里?
我们还是打个形象的比喻吧!
我们肯定知道中国登山队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惊险经历:要从喜马拉雅山的山脚下攀登高入云端的主峰,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分阶段设立营地逐步攀登。先是海拔一千米的营地、海拔两千米的营地、海拔三千米的营地,才能循序渐进地逐级安全攀上顶峰。如果越过了哪个阶段的营地,直接登顶,就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巨大风险,从而导致失败,有时甚至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高炉的容积不是简单数字的增加,而是容积越大,技术含量越高,管理难度越大。
建设容积在五千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炉,就是中国炼铁业的“珠穆朗玛峰”,同样需要逐级攀登。如果越过容积三千和四千立方米的高度,贸然“登顶”,会面临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
在中国钢铁企业中,不乏容积一两千立方米高炉的设计、生产和管理经验。上海宝钢四千立方米以上的高炉,是当时中国钢铁企业中容积最大的。首钢在北京石景山老厂区只有容积两千多立方米的高炉,在迁钢公司和首秦公司,容积也只有两千多立方米,连三四千立方米的高炉都没有,就想一步登天,直接干容积五千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炉?
这是王涛他们的“软肋”。
所以消息一出,引起了许多惊异的目光。
首先,是国内兄弟钢铁企业不支持。
为了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任北京市副市长陆昊亲自带队到宝钢、武钢和鞍钢等兄弟企业进行调研。一听说首钢京唐公司要上容积五千立方米以上的中国最大高炉,都频频摇头——
“我们有必要上这么大的高炉吗?”
“你们操作得了吗?”
“原料供应条件合适不合适?”
“经济上合理吗?”
“你们连三四千立方米的高炉设计、施工的业绩都没有,凭什么说能干?”
…………
其次,是国内专家不支持。
最担心的是对流程的控制。
专家认为:
“容积在五千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炉,国内没有,国外少有,流程控制上存在着诸多风险,而能耗、环保等指标也不尽人意,建议上四千四百立方米的高炉。”
“从世界范围高炉的发展历史看,都是从小变大,特别是我国周围的日本、俄罗斯,过去都是容积在两千立方米左右,逐步发展到容积四千立方米,现在才发展到容积五千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炉。尽管高炉大型化是方向,但是也受到铁矿石、焦炭资源配制条件的约束和限制,所以中国不太适宜建设大型的高炉,特别是不太适宜建设容积在五千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炉。”
摆在王涛他们面前有两条路:
一是选择宝钢模式,在首钢京唐公司建设容积四千多立方米的大型高炉。这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过的、获得成熟管理、生产和运行经验的,比较稳妥的道路;另一条是自创首钢京唐公司模式,建设容积五千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炉。这是一条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没有获得管理、生产和运行经验的,充满风险的道路。
王涛执意选择后者。
面对波涛汹涌的质疑之声,王涛信誓旦旦,把胸脯拍得“啪啪”响,申述了三条理由:
“其一,中国铁矿石原料条件完全适合特大型高炉的生产,既然能够满足容积四千立方米以上高炉的需求,就能满足容积五千立方米以上特大型高炉的需求;其二,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建设一个容积五千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炉比建设五个容积一千立方米的高炉投资低,占地少,管理人员少,非常合算;其三,我们具有驾驭特大型高炉的能力!首钢的炼铁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是数一数二的,我们这些人在炼铁行业上干了好多年,从炉前工一直干到副厂长、厂长,拥有丰富的管理和操作技术,创造出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指标和产量业绩,我们完全有能力管理和操作好特大型高炉!因为大型高炉操作与小型高炉没有太大的区别。即使我们没有经验,还完全有时间学习掌握它的操作规律!”
再次,是国外钢铁企业不支持。
日本新日铁的工程技术人员说:“你们还是上容积四千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吧,比较稳妥!”
他们的意见得到了首钢京唐公司领导的支持。
首钢在沿海建厂绝非跟国内的钢铁企业竞争,主要定位是跟像韩国、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钢铁厂进行竞争。所以,首钢分析后认为要上特大型高炉,不仅可以实现高效化运行,还可以降低成本,体现竞争才是落脚点。
“叫板”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精神。
任何先进技术,都是在挑战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新超越的。而这种新超越,到了一定的时候,也会成为一种传统的技术,又需要新的挑战,才能实现更崭新的超越。这种轮回,永远不会停止。世界上任何科技发展史,无一例外地就是传统与创新、挑战与超越的历史。每一次挑战与超越,都会伴随着一场又一场尖锐而激烈的技术论争。这种论争本身,就是一种探索、进步和攀登。
这些精神,不仅仅表现在挑战国内技术权威上,同时也表现在同国外设备厂家的商务谈判上。
五千五百立方米特大型高炉方案获得国家批准后,就面临着设备制造的问题。因为国内缺乏顶尖级装备制造技术,他们决定走国际化集成创新的道路。
比如,无料钟炉顶技术设备。
最初决策时,出国考察的是卢森堡PW公司。因为除俄罗斯以外,全世界其他中型和大型的高炉,百分之九十都是使用该公司的无料钟炉顶技术,处于垄断地位。在亚洲,日本、韩国、中国使用的无料钟炉顶都是使用他们的核心技术。
双方的技术谈判进行长达三个月之久,十分艰苦。
困难在报价上。
王涛他们原来曾与首钢设计院碰过,预算估计每套设备最多五千万元人民币。
然而,卢森堡PW公司技术总监看王涛他们急于得到设备,提高了要价:七百四十万欧元加上一百四十万人民币,汇率百分之十,折合八千万元一套,两套共一点六亿元。
这比他们原来的估价每套高出三千万元。
王涛乍一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八千万,不可能吧!是不是两套设备总共这么多钱?”
“不是!这只是一套的价钱!”
“还有商量的余地吗?“
“一口价!”
可把王涛他们气坏了!
他们估算了一下,如果自己干下来,每套也就一千二百五十万元,只相当于卢森堡PW公司要价的四分之一。
“为何不自己干?”
“对,我们自己干!”
“自己干!“
大家异口同声。
他们向首钢京唐公司领导作了汇报,决定再等对方十天的时间。对方能降就降,不能降就算!
当时,党中央刚刚开过“十六大”,鼓励自主创新,这给他们送来了强劲的东风。他们做好了三套准备:一是说服领导自己干,二是说服同事自己干,三是说服首钢设计院自己干。
有的同行问:“承担这么大风险,为什么?”
王涛响亮地回答:“一是给中国人争口气,为中国炼铁工业做点儿事!二是利用这个时机,锻炼首钢机械制造队伍!外国人想垄断这门技术,我们决不让他们牵着鼻子走!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
主意一定,他们就赶到首钢设计院,特意找到主管高炉设计的炼铁室主任张健和总工程师苏维:
“我们自己设计吧!”
“没干过啊!”
“谁一开始都是从没干过走过来的……”
“好,那咱们就自己干!”
消息传得很快。
不知怎么,卢森堡PW公司公司知道了,很快就汇报总部。他们也不想丢掉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和已到嘴边的这块“肥肉”。为此,卢森堡PW公司总裁亲自带队,特意从遥远的欧洲赶到北京,拜访朱继民、王青海等首钢领导,提出他们公司还想干!
王涛他们去意已决,决不后退!
对方将价格降到每套四千五百万元,比原来减少了三千五百万元。
王涛他们还是不松口。
双方僵持住了。
这件事传到了有关专家耳朵里。他专门给朱继民、王青海等写了一封信,极力主张使用卢森堡的设备,认为:“进口设备保险,为什么不用?”
朱继民和王青海经过慎重考虑,采纳了这位专家的意见,对王涛他们说:“还是让他们干吧!”
技术谈判得以继续。
王涛他们最终接受了对方提出的价格,以每套四千五百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订做了卢森堡的无料钟炉顶这一世界顶尖技术设备。
仅仅是无料钟炉顶技术吗?
不!
比如干法除尘。
首钢在迁钢、首秦两家新厂容积两千五百立方米的高炉上首先使用了这种单一的干法除尘技术,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这是颠覆性的革命啊!但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时,却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是担心,认为“风险太大”;另一种则是坚定的支持。宝钢钢铁技术研究院长刘卫国就说:“这可是世界级特大型高炉的一个技术亮点啊!是在中国高炉建设史上点起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王涛他们说:“肯定亮!”
朱继民、王青海等首钢领导十分尊重专家和院士们的意见,首钢京唐公司已经开工半年了,还不放心,特意把有关专家和院士请来,组织了一次技术答辩会,当场提出质疑。王涛他们首先引用了迁钢、首秦使用单一干法除尘技术获得的成功经验,满怀信心地说:“我们不是蛮干!我们也不是逞能!一是我们经过了充分的论证,二是我们考察了日本、韩国的有关技术设备,三是通过了多年实践。有了这三条,我们就有了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把握!技术创新是颠覆性的革命,必须具备深厚的技术基础和对炼铁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关键是要有为中国的炼铁事业献身的精神!我们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了,都在高炉前干了许多年,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具有相当的实力,其次才是敢于挑战世界尖端技术的勇气!”
他们的答辩,获得了在场专家和院士们的频频点头。
首钢京唐公司的五千五百立方米的特大型高炉,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特大型高炉,引起了日本新日铁的警惕。
他们早知道首钢搬迁曹妃甸,准备建设临海临港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当年他们援建过宝钢,曹妃甸要比宝钢条件优越得多。他们不希望在中国再出现第二个宝钢,再出现第二个竞争对手,所以千方百计地进行有意封锁。
王涛曾和首钢领导到日本新日铁考察,对方具体负责接待的是年过六旬的高桥先生。在参观过程中,这位高桥先生像防贼一样,不许越过警戒带。
这把王涛气坏了。
在一号特大型高炉开炉前,首钢京唐公司特意邀请新日铁、韩国浦项等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
那位高桥先生也来了。
有人告诉王涛:“高桥来了,允不允许拍照?”
王涛大手一挥:“随便拍!随便照!不像他们似的!”
高桥先生参观完首钢京唐公司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的中国第一座特大型高炉时,感到非常新奇,不仅连连拍照,还赞口不绝:“漂亮!漂亮!实在是太漂亮了!没想到你们把高炉建设得这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