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的地平线

新的地平线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全面停产,断绝了热能,有的地方开始结冰。在二百二十多公里以外的曹妃甸,有关钢铁的记忆才刚刚开启,一座现代化海上钢城,每年将有一千万吨的优质钢材,从这里输送到全国各地的家电生产厂、城市地铁工程、汽车制造厂、大型造船厂和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比如说首钢有四座停产的大型高炉,可以改造成博物馆;比如其他大型工业设施,可以打造会展之城、文化创意之城。

现在的首钢北京石景山老厂区,已经由过去名副其实的十里钢城,变成了“没有钢铁”的老首钢。

这个壮阔的厂区,恰似一本以斜插的厂区公路为脊而翻开的两页大书,顺其自然地分为两个区域:北区和南区。

北区,是炼铁区。原来耸立着五座巍峨的高炉,一座早已拆除,另外四座万籁俱寂,如同幽静的森林。只有炼铁厂对面墙壁上“炼优质铁,做优秀人”的企业文化口号和张贴着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先进班组彩色照片的橱窗,还在无声地诉说着炽流如瀑的岁月。

南区,是炼钢区。三座大型炼钢厂已经“清门闭户”,如同遗弃的古堡。路旁橱窗里的先进班组和先进人物照片已经发白,记录着如火如荼的骄傲与自豪。连接北区和南区的厂区铁路专线,如今已经车轮停歇,再也见不到运送铁水的鱼雷罐车隆隆驶过,将曾经炉火一般炙热的首钢戛然而止在历史的瞬间,把沸腾的一切凝固为冰冷的记忆。厂区里再也听不见鼓风机的巨大呼啸和火车车轮的咣当声响。原来强大的脉搏,已经停止跳动。这里的空气也起了变化,没有了硫磺和煤气的味道。

石景山、群明湖、五一剧场,都成了安静的风景。

每到傍晚,在附近居住的老头和老太太们,三五成群地在空荡荡的五一剧场、群明湖旁边悠闲地遛弯散步,欣赏着落日余晖。特别是首钢的干部职工对企业的感情是很深的,离退休的干部职工还时不时地到厂子里走一走,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群明湖里是炼铁和炼钢排出的冷却水,过去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湖面上也是热气腾腾的。由于全面停产,断绝了热能,有的地方开始结冰。只有通行多年的58路公交车还在照常往返,在沿途的站牌下抛下零星的乘客。位于石景山南侧半山坡上的红楼迎宾馆,过去宾朋满座,现在则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北京的石景山区随着工厂的建设而诞生,随着工厂的扩充而发展,相继建设了一片又一片工人住宅区,成为北京西部最大的居民区。在原先长满野草和堆积垃圾的荒地上建成的厂区林荫大道,无数首钢人从这里走过,创造着两侧管道纵横的独特风景,也创造了数不清的光荣,但是今天,这一切都已成为永恒的过去。

这里,曾经给首钢人留下了太多的记忆。

每一根管道和每一间厂房,都将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史上渐行渐远的雕塑,向世人无声地继续诉说着这里的巨大变迁。

在二百二十多公里以外的曹妃甸,有关钢铁的记忆才刚刚开启,一座现代化海上钢城,每年将有一千万吨的优质钢材,从这里输送到全国各地的家电生产厂、城市地铁工程、汽车制造厂、大型造船厂和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到外地上班的人,也在怀念着他们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首钢北京石景山老厂区,期待着在崭新的文化理念指导下,每一座高炉和每一座厂房都复活起来,成为再生的风景。

事实上,首钢不仅仅是搬迁调整的过程,还有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把永定河边、石景山下这将近九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使干部职工既能在前线看到首钢一业多地的创新、创优、创业的辉煌成就,也能在后方看到奋斗了九十多年历史的北京石景山老厂区,如何实现新的产业替代,保留好已有的钢铁工业遗迹,使大家的感情始终和首钢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离退休干部职工,还可以经常到老厂区走一走,看一看。尽管他们已经不上班了,看看自己工作过的地方,寄托难以割舍的思念,也是一种人之常情的心理需要。

比如说首钢有四座停产的大型高炉,可以改造成博物馆;比如其他大型工业设施,可以打造会展之城、文化创意之城。不仅首钢创意设计人才可以留在老厂区工作,还可以吸引同类人才在这里聚集。首钢老厂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丰台区、门头沟区和石景山区紧密相连,拟建的长安街延长线“穿膛破肚”直达永定河。如果首钢老厂区开发好了,就会为上述三区的联动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2010年底,石景山区已经有六百多家企业入驻休闲文化产业,拥有很多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如果培育得好,会创造出比传统的钢铁业更高的附加值,等于再造一个新首钢!

我在首钢,不止一次看到主管宣传文化的时任首钢党委副书记姜兴宏带领首钢党委宣传部和首钢源景文化公司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风尘仆仆、脚步匆匆地穿梭在活动现场,为打造北京西部文化创意城不遗余力。

姜兴宏,1954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务过农,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总支书记。1975年,在大连海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该校当过政研室教师。1983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攻读哲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任中央党校哲学部讲师兼培训部组织员。198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生。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

我一直把他尊称为首钢的“翰林”。首钢的朋友们告诉我,姜兴宏这个特殊人才是被时任首钢党委书记的周冠五发现并破格提拔使用的。他在北京读书找工作期间,正好赶上首钢招聘专业人才,他迈进了首钢的大门,担任首钢精神文明研究所所长。他本来是外来人,到首钢准备写点儿东西。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尽管他对首钢并不熟悉,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写了大量有关首钢改革和管理经验的文章,不断被有关报刊转载,还出了一本总结首钢承包制与首钢改革经验的专著。这些引人注目的成果被时任首钢党委书记周冠五发现,向有关人员打听:“这个姜兴宏是什么人?”当周冠五得知他的经历后,如同在沙海里发现了珍珠,非常欣赏,与他在辽宁兴城疗养院见了面,大手一挥:“你就到宣传部当副部长吧!”后来又相继被提拔为第二炼钢厂党委书记、首钢党委宣传部长兼首钢日报社社长。他从2001年担任首钢党委副书记,到2014年退休,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三年。

我是2006年9月与姜兴宏结识的,那时他和时任首钢党委宣传部长张文喆专程从北京到唐山参加长篇报告文学《曹妃甸》的赠书仪式,在会上发表了令人难忘的动人讲话。12月11日,我来到首钢进行深入采访。受到了姜兴宏和张文喆的热情接待,当天下午两点半,姜兴宏百忙之中来到我住的红楼迎宾馆三楼会议厅,热情地向我介绍了首钢的历史和搬迁调整的进程,并就采访创作问题提出了真诚的希望:

“首钢是一本大书,要走进首钢深处,用大手笔来书写。首钢的历史绝不是一个企业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工业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首钢与五四运动同时诞生,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历史很厚重,很有底蕴,很有分量。如果不从这个高度来书写首钢,就会变得狭隘,就不可能真正反映首钢的历史进程和精神风貌!写首钢有很多视角,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比较多,所以有些作家也想来,但是不敢来。首钢搬迁经历了艰难探索的痛苦过程。这个‘痛’,表面上看是首钢人之‘痛’,实际上是中国钢铁工业之‘痛’,中华民族工业之‘痛’!你不要回避这个‘痛’,正视矛盾,大胆地写,放心地写,跳出首钢写首钢!可以写一个侧面,也可以写整个历史,反映新时代的主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共舞。首钢搬迁,是一个典型示范,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需要有这个典型示范。首钢搬迁到曹妃甸,涉及到国家高端决策、首都环境治理和河北地方政府的支持,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精华和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和超越的精神!”

他在首钢党委副书记岗位上勤勉工作这十三年,正是首钢从迷茫到突围的最关键时期。他主抓了一年一度的首钢“创新、创优、创业”经验交流会,为搬迁调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他主抓了《首钢企业文化培训系列教材》《首钢学习创新发展》《朱继民企业文化纵横谈》等丛书,为弘扬首钢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他邀请和带领国内有影响的作家到首钢深入生活,创作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首钢大搬迁》《咱们工人》,担任总策划,组织拍摄了大型专题片《石景山——铁色记忆》《曹妃甸——蓝色之翼》,为传播首钢企业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1月,北京市颁布了《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明确描绘出了这里未来的美好蓝图:建设成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区、行政中心、工业主题公园、滨河生态休闲区。

2009年4月,文化部与北京市签订了文化建设框架协议。首钢与中国动漫集团举行仪式,在首钢第二通用重型机械厂开始打造、启动、建设中国动漫游戏城,成为首钢石景山老厂区新产业开发的先试部分。2013年9月,第二届“动漫北京嘉年华”在首钢举办,作为重头戏的“动漫北京音乐节”,更是吸引了许多喜欢动漫的“漫迷”们前往观赏,在中秋节上演了一出动漫狂欢的大戏。

停产后的首钢北京石景山老厂区,越来越成为工业旅游和影视剧的理想外景地。开始是小火车工业旅游,市民乘坐“先行号”观光火车游览大型钢铁工业遗迹;后来是一个个剧组,特别是反映工业题材的剧组,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取景拍摄,成为全国惟一的重工业影视基地。

2012年9月,首钢举办了首届灯光节。在群明湖南侧设计安排了二十二排三千余观众席和六百多平方米的舞台。舞台底下就是水平如镜的群明湖。这个昔日用来冷却炼铁水的水池,在仿古长廊和高大牌楼的映衬下,几乎变成了缩小了的颐和园。群明湖的北侧是悄然伫立的石景山和高耸夜空的炼铁厂一、二、三、四号高炉,南面是氧气厂和三座大型炼钢厂,环绕成山水相依、错落有致的独特世界。无数炫目的光柱辉映起来了,无数震撼的音乐飞扬起来了。工业遗迹和现代光影技术结合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特别是巨幅水幕电影和音乐喷泉,让观众亦真亦幻、如醉如痴。

2013年5月,由戴玉强、魏松、莫华伦等中国男高音“唱响首钢”大型实景音乐会在炼铁厂举行。演出地点就在被拆除的五号高炉数千平方米地基上,用六辆铁路平板运输车拼起了一座四百八十五平方米的钢铁舞台,四周环绕着耸立云天的一、二、三、四号高炉,在灯光和激光的交相辉映下,构成了一个五彩霓裳的玄妙世界。三千多名首钢离退休和在职职工观看了演出。一曲曲辉煌的歌声,震撼了这个已经沉寂了的钢铁王国。正是周末,许多从迁钢、首秦和曹妃甸返京的首钢广大干部职工都赶来观看,好多在北京老厂相处多年的老工友又在这里重逢。演出获得空前成功,返场声此起彼伏,高潮迭起,异常火爆。

2013年9月,光影文化季暨首钢第二届灯光节拉开帷幕。该项活动成为石景山地区一项品牌性休闲娱乐活动。由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和首钢联合主办,石景山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和首钢源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9月30日,作为该系列活动之一的“梦动钢城”音乐汇在群明湖的水上舞台上演。在知名主持人董路的主持下,以水木年华成员缪杰、音乐人贾楠、民谣歌手杨峰等知名艺人为主要成员的“老歌老友”乐队献唱首钢,为观众带来了近六十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上千名观众情不自禁地随着乐队舞动起来。

2014年5月28日,中国三大男高音又在首钢京唐公司业主码头岸边的货场上隆重举行了“走进曹妃甸,唱响新首钢”专场演出活动,四千多名干部职工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他们除演唱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等大家熟悉的歌曲外,还专门演唱了久违的《金色的炉台》,激越的旋律在辽阔的渤海湾上回荡。

现代化的钢城,就是凝固的音乐。

2013年9月,首钢向新闻媒体宣布,经过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评审,石景山钢铁工业文化景区正式成为三A级旅游景区。

一切只是开始。

首钢北京石景山老厂区工业主题公园、总部经济区、综合服务中心区和综合配套区正在抓紧建设,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形成规模。

首钢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突出“铁色记忆”,以停产后的十里钢城为背景,彰显和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兴起。相信有一天,更多的人会来到这里,欢庆另一个崭新的、更具魅力的新首钢如同火红的朝阳一样喷薄而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