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邵(xíng shào)(496—560?),字子才,小字吉少,“邵”一作“劭”,河间鄚(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是北朝魏、齐时的无神论思想家、著名文人,曾任著作佐郎、中书侍郎、散骑常侍、太常卿兼中书令、摄国子祭酒等职。“北地三才”之一,著有文集三十卷。
一千五百年前的无神论思想家
邢邵生活的时代,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兴盛。但邢邵反对“神不灭论”。他鲜明地提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的见解,这在1500年前是颇具胆识的。
文章华美洛阳纸贵再现
自魏孝明帝之后,北魏文风大盛,邢邵的文章深受人们喜爱,每篇文章写出来,人们便争相传抄,高声朗读的声音传遍远近,洛阳因此纸贵,由此可见邢邵文章之美。西晋时期,文学家左思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人们竞相传抄,以致有了“洛阳纸贵”。事隔三百年后,洛阳再次出现纸贵现象,可见邢邵文采之高。
你知道吗
邢邵的诗文,刚柔并济,代表作《冬日伤志篇》刚健朴茂,有魏晋风骨。
冬日伤志篇
昔时惰游士,任性少矜裁。朝驱玛瑙勒,夕衔熊耳杯。
析花步淇水,抚瑟望业台。繁华夙昔改,衰病一时来。
重以三冬月,愁云聚复开。天高日色浅,林劲乌声哀。
终风激檐宇,余雪满条枚。遨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
时事方去矣,抚已独伤怀。
注释:昔时,往日。惰,懒,懈怠。游士,泛指云游四方以谋生的文人。矜裁:同“矜持”。玛瑙勒,似玛瑙状的带嚼子的马笼头。熊耳杯,一种饮酒的器具。步,慢走。抚瑟:弹瑟。夙昔:同“宿昔”,往日。三冬:冬季。亦指冬季第三个月。林劲:强风吹拂树林。乌声:乌鸦的叫声。檐宇:屋浴。条枚,树枝、树干。宛洛:宛,古县名,洛,洛阳。踟蹰:徘徊不进,犹豫。草莱:布衣,平民。原意草莽,杂生的草。方:已经。
为官清正执法严明
邢邵在出任西兖州刺史期间,廉洁勤政,执法严明,下面官吏有什么贪赃枉法行为,都能及时处理。一次,距州府五十里的定陶县令之妻,挟丈夫之威,强索民财,激起民愤。邢邵得知此事后前往追查,吓得她连夜逃跑。因此,他治下的区域社会安定,鸣冤告状的人很少。邢邵兴修一些工程从不征用民丁,而是调用他所管辖的军士,百姓安居乐业,为此百姓在邢邵生前就为他修祠立碑,颂扬他的功德。
你知道吗
“词致宏远,独步当时。”—《—北齐书·邢邵传》
邢邵学识渊博,文辞宏远典丽,独步当时。每当公卿会议,遇到有关典故之事,邢邵“援笔立成”,而且征引恰当。如果遇到皇帝让写诏旨公文,很快就能拟定好(“取定俄顷”),而且“词致宏远”。邢邵与当时著名文学家温子升,同被誉为“文士之冠”,并称“温邢”;又与比他稍小的著名史学家魏收,并称“邢魏”:三人合称“北地三才”。
才高位显不自傲豁达简朴有爱心
北齐时,邢邵官至太常卿兼中书监(相当于宰相)、摄国子祭酒,当时大臣们基本只任一个官职,而他却身兼三个要职。他虽然声望和才能在当时都很显赫,但从不因此傲视他人,对人无论贤愚,都能以诚相待。
他生性简朴坦率、不拘小节,他的车马服饰、器皿用具,只要凑合能用就行。他经常坐卧在一个简易的小屋子里,客人来了,便将挂在梁上的果饼取下来与客人共同品尝。
他收养了一个叫恕的孤儿,视如己出,疼爱有加。邢邵豁达的性格、宽厚的人品,受到世人赞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