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防微杜渐,避免“病”入膏肓

防微杜渐,避免“病”入膏肓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不久,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给晋景公治病。成语“病入膏肓”即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病”字出现很晚,大约在先秦时期。“病”乃形声字,从疒形,从丙声,古时通常都指重病,而小病则称为“疾”,所谓疾病就是小病和大病的意思。大凡疾病,如果是小疾还好治,如果是大病,往往不容易痊愈。

【字源】

病,疾加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医生还没到,晋景公就恍惚地做了个梦。他梦见两个小孩正在他身旁说话。其中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不得。”

不久,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给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不行,扎针又达不到,汤药的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是没法子治啦。”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与梦中两个孩子所说的一样,便说:“你的医术真高明。”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成语“病入膏肓”即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病是人的性命的一大杀手,小病磨人,大病害人,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没有人不惧怕病魔侵袭。“病”字出现很晚,大约在先秦时期。“病”乃形声字,从疒形,从丙声,古时通常都指重病,而小病则称为“疾”,所谓疾病就是小病和大病的意思。

【字里乾坤】

大凡疾病,如果是小疾还好治,如果是大病,往往不容易痊愈。这就像是在做一件事情,如果一开始出了问题,就尽快解决,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事情还可以顺利进行;倘若听之任之或是忽略隐患,小问题就可能会变成大问题,直到无法挽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