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
休,息止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休”字的甲骨文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棵树,这是个象形字,意思是背靠着一棵树乘凉休息。无论金文还是小篆,“休”都是古人根据人们为躲避烈日晒烤而在树下憩息的事实造出来的。休字的产生,说明了树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它不但能给人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提供食物,而且能给人们提供荫凉——别忘了,人类最早就是住在树上的。《说文解字》在解释这个“休”字时说:“休,息止也。”累了,热了,就在一棵大树的荫凉下休息一会儿,美何如之。于是“休”引申为“美”“美好”“喜悦”等,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尔雅·释诂》说:“休,喜也。”又说:“休,美也。”成语“休戚相关”中的“休”就是“喜”、“高兴”的意思,戚,就是悲哀的意思。
关于“休”,有一句“一不做二不休”的典故。说的是唐德宗时的将领张光晟,先是跟随另一个叛将朱泚叛变,后来心生悔意,决定向朝廷投诚。负责平叛的将领李晟接受了他的投诚,但是唐德宗认为张光晟罪不可赦,还是决定将其处斩。张光晟临死时说:“传话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意思就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字里乾坤】
“休”的最初来源是人倚靠在树上休息,含有停止、止息的意思。后来休字引申为“美好”意,“止息”的意思就包含在了其中。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一首著名的《好了歌》,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要好,便须了,若得了,便是好。刨去它的悲观消极的成分,在某些意义上,“休”便是“美好”。比如工作太累,神经绷得太紧,这时候“休”一下,便很好。在“一不做二不休”里,关键在于“不做”,而不是“不休”。人生就如皮筋一般,不能绷得太紧,否则就有断掉的可能。与其到最后担心什么时候会绷断,还不如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松一下,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