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掩人耳目,清政府把“逃跑将军”陆军统帅卫达三押回北京,在菜市口砍了脑袋。刘坤一看了十分满意,让人刻印几万份,带到北京,四处散发,刘坤一一下从怕死将军变成了拼命英雄。其实,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一个人做事时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什么都不顾,甚至损害他人的利益,非但不知悔改,还欲盖弥彰,早晚有一天会被人发现。
【字源】
掩,敛也。小上曰掩。从手奄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吕氏春秋·自知》
【汉字履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大败。为了掩人耳目,清政府把“逃跑将军”陆军统帅卫达三押回北京,在菜市口砍了脑袋。
当时驻守榆关(山海关)的刘坤一,虽有10多万人马,却假装生病,躲在城里,不去增援。其实,他对战争失败也有责任。北京有个读书人知道事情真相后,写了一副对联:
卫达三呼冤赴菜市
刘坤一托病卧榆关
刘坤一知道了,又气又怕:这要是传进宫里,让皇上、太后知道了,脑袋还不得搬家吗?于是,找来心腹幕僚商议。这幕僚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第二天,这幕僚把对联改了三个字,呈上让刘坤一过目:
卫达三呼冤赴菜市
刘坤一拼命出榆关
刘坤一看了十分满意,让人刻印几万份,带到北京,四处散发,刘坤一一下从怕死将军变成了拼命英雄。其实,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字里乾坤】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做贼的人,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别人。一个人做事时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什么都不顾,甚至损害他人的利益,非但不知悔改,还欲盖弥彰,早晚有一天会被人发现。行得正、坐得直、光明正大的人,不但对待任何事情都能处变不惊,而且会受命于危,即便没有干出一番大事业,其人格的高尚也会受人敬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