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 旅游文化应当包含 “旅游” 和 “文化” 两个领域, 以及由其按不同方式组合的边缘领域。 “旅游文化” 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合著的 «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 一书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学者开始重视旅游文化的研究,1984年出版的 «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 首次将 “旅游文化” 作为专业词条收入该书。 目前我国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主要有以下3种:
(1)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旅游文化指的是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
(3)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 旅游客体、 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旅游三要素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构成或形成旅游文化。
(二) 旅游文化的特征
1. 地域性特征
旅游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主要是指文化的地域差异性。 它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因素: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我国古代就有 “五里不同风, 十里不同俗” 的说法。 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人们生活的结构、 范围和对象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以至形成带有强烈地域特点的文化形式。 形成这种地域性文化的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就是民族环境, 民族分布的地域性又是文化地域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正是这种文化的地域性、 民族性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魅力, 从而促进了国际旅游的发展。
2. 民族性特征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 它们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 使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 每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产、 生活方式, 形成了不同的语言、 文字、 艺术、 道德、 风俗习惯, 构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3. 承袭性特征
旅游文化的承袭性特征, 即文化的继承性。 一种文化一旦形成, 便会在特定的群体中代代相传。 人们从前人那里不仅继承了有形的物质遗产, 还承袭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思维习惯、 情感模式和行为规范。 文化的承袭性使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文化经过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 沉淀于显意识和潜意识底层, 由此得以保存流传下来, 从而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4. 交融性特征
旅游文化的交融性特征是指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冲突、 交流和融合。 历史上, 中原定居农业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交融不断发生。 汉、 唐、 明是中原地区与西域及边远地区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 尤以唐朝为盛。 唐朝时的绘画、 歌舞、 服饰、 器具大多带有西域文化的风尚。 少数民族乐器传入内地, 并且沿用至今。 唐时胡舞龟兹曲风靡长安, 形成了 “洛阳家家学胡乐” 的情景。
中国文化不仅在内部各族之间的相互融汇、 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 而且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 先后受到了中亚游牧文化、 波斯文化、 印度佛教文化、 阿拉伯文化以及欧洲文化的影响。 文化交流促进了洲际、 国际、 族际的文化认知,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使整个文化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还给后人留下数量巨大、 价值极高的文化遗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