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了忘却的记念》警句分析

《为了忘却的记念》警句分析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 “记念”可谓 “忘却的记念”。“忘却”和 “记念”并列,看来似乎矛盾,其实是用反义词进行对比,构成富于哲理的警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鲁迅声称 “要将他们忘却”,就是要化悲痛为力量,进行战斗,为死难烈士报仇,实现先烈的遗愿。这段话充分表现出鲁迅对同志的关心和惦念、对敌人的愤恨和谴责。

1.(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①这并非为了别的,②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③至今没有停止,④我很想借此算是耸身一摇,⑤将悲哀摆脱,⑥给自己轻松一下,⑦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这是一个由七个小分句组成的四重复句,可这样分析:并列 顺承 因果 顺承 顺承 解说

① ︳ ② ︳︳︳ ③ ︳︳ ④︳︳︳︳⑤︳︳︳︳⑥︳︳︳︳⑦

这个多重复句就是对文章标题 《为了忘却的记念》的解释,说明作者写纪念文章正是为了 “忘却”。这种 “记念”可谓 “忘却的记念”。“忘却”和 “记念”并列,看来似乎矛盾,其实是用反义词进行对比,构成富于哲理的警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1931年2月7日,柔石等五位革命作家英勇牺牲,一年来,“悲愤总时时袭击我的心”。总是悲愤,无济于事,反易消沉。鲁迅声称 “要将他们忘却”,就是要化悲痛为力量,进行战斗,为死难烈士报仇,实现先烈的遗愿。

2.……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是不愿,或者不屑载这件事,只在 《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不敢”、“不愿”、“不屑”用词十分准确、精练,反映了当时具有不同政治倾向的报刊对待革命作家被杀害一事所持的不同态度。同情的,慑于反动派的威压,“不敢”载;中间的,避免引火烧身,“不愿”载;反动的,视革命者如寇仇和草芥,“不屑”载。《文艺新闻》是倾向进步的报刊,也只隐约其辞地透露一点信息。由此说明,在白色恐怖下禁锢得比罐头还严。

3.天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这段话充分表现出鲁迅对同志的关心和惦念、对敌人的愤恨和谴责。“原来如此!……”短短四个字包含着千言万语和种种复杂的感情。除了如一般参考资料所分析的那样表示出作者震惊、愤怒、仇恨和对死难者的思念痛悼之外,我认为联系上下文来看,还有这层意思,即五位烈士的牺牲既在作者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何以说在意料之中?因为作者在上段文字中说柔石“他向来看得官场太高,以为文明至今,他们才开始了严酷”。作者对反动派要下毒手是估计到的。何以说在意料之外?因为这段话中省略号前正写着惦念他们的狱中生活怎样,省略号后笔锋一转,写出忽然得知他们被害的可靠消息,想不到敌人的暴行来得这样快。这样写,表明敌人比原先估计的还要狠毒和凶残,大家必须丢掉任何幻想,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85年9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