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人行》

《三人行》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完茅盾先生的这一个中篇,我非常感动:这大约是因为书中所写对于我是太熟悉的缘故吧。茅盾先生以1931年至 “九一八”事件前后作为背景,写出了在那个 “旋风似剧变”的时代中,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以及有一部分人是怎样克服了他们的困难而向前迈进。但在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现实不会自行变好的。他们内心是纯洁的,理想也很高,爱憎也强烈,但却不深刻。书中的许多便是这样的人。今天,新与旧的斗争是达到顶峰了。

读完茅盾先生的这一个中篇,我非常感动:这大约是因为书中所写对于我是太熟悉的缘故吧。书中有我自己的身影,也有我周围的朋友们的身影,我相信,还有着更多的青年们,必定也能在这书中找到他们自己的身影。所以,这本书虽然是写在十多年前,但在今天谈来,却仍是十分亲切的。

茅盾先生以1931年至 “九一八”事件前后作为背景,写出了在那个 “旋风似剧变”的时代中,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以及有一部分人是怎样克服了他们的困难而向前迈进。在当时,升学与就业的问题,恋爱问题,妇女解放问题,以至政治的腐败,社会的丑恶与黑暗……这一切使青年们万分苦恼,他们不能再埋头于书堆中,他们非常不满意这样的现实。但在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现实不会自行变好的。青年们切身的苦难,非要他们自己解决不可!

但是,由于青年们出身不同,环境及阶级意识影响着他们。于是,身历暴风雨中,就显出了坚强与脆弱的不同。结果,有的前进了,坚定地走上了自己该走的路。有的却堕落了,另成了时代洪流的渣滓。

这里,茅盾先生写出了三种不同的青年。

青年之中,有的是非常坚强的。他们敢于面对现实,经得住现实的鞭策。他们的爱与恨都非常强烈。他们明确地认识到世界是在改变着,他们要 “闯出一个局面来”,并且确信着他们的希望是会实现的,书中的云便是这样一个青年。他出身乡间,世世代代受着官僚和地主的压榨。他的父亲 “原为不识字而受尽了镇上绅士地主们的侮辱,自始便打算要儿子争回一口气”,于是勤苦工作,以血汗换来的钱供给他读书。他知道为什么他们会这样穷,他痛恨一切喝血的地主与官僚。有一次,他不得已去向 “一个地主”兼高利贷者借钱,因为受不住那家伙的冷眼与侮辱,和他顶了嘴,结果竟被诬为一 “××分子”而被捕了,后来虽被释放,却已弄得倾家荡产。但是经过了这一次打击,使他更坚强起来了,他更明了地认清了 “这花样翻新的世界有些地方根本不对”,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他认为应该走的路。

另一种人,也是不满意现实的,但却不追究根本的原因,只一味将一切痛苦归于 “命运的播弄”——但他并非宿命论者,却又不敢鼓起勇气去克服这所谓的 “命运”,换句话说就是无勇气与现实搏斗。他们内心是纯洁的,理想也很高,爱憎也强烈,但却不深刻。他们的圈子太小了,广大的受苦人民他们是不会去爱的。书中的许多便是这样的人。他多愁善感,他闹恋爱,但经济的困难与家庭的束缚使他屈服了。他太感情用事,老欢喜从小事上找出大道理来。最后,他因为同情一家被土豪压榨得到了末路的穷人,而一时愤慨去和那土豪拼命,结果打蛇反被蛇咬,他被打死了。但由于他的死,也启发了别的人—— “先死者的血,后死者的教训”!

还有一种人,虽然也不满意现实,逃避现实!他们自己却不承认是在逃避,反自以为 “超然”。他们只会空嘴说白话,他们只会冷嘲,只有等待。他们等着别人造好了天堂让他们去坐享其成,书中惠就是这样一个青年。他是少爷,他聪明,有教养,但他只会冷嘲。他觉得 “一切都应该改造,但谁也不能被委托去执行”。他过惯了有秩序的清洁的生活,他怕流血,“只希望革命的烽火一举就会把明天和今天割分为截然一个天堂一个地狱”。而现实终究是逃避不了的,现实的鞭策使他越变越坏,结果他发狂了。

书中所写的,就是这样三种青年,他们都是不满意现实的,而且都憧憬着一个合理的社会。所以在方向上说,他们是一致的,然而却有了各自不同的结果。

今天,新与旧的斗争是达到顶峰了。“凡是一个人,站在这样旋风似的剧变中,他多少总得受点影响,他不能向前就一定要落后。他要站在原地方不动,是万万不可能的!”

以 “羊夺”笔名发表于 (昆明)《观察报》副刊1948年6月2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