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当前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 “文学是一面镜子”,这样比喻没有什么不对,但有人完全按 “镜子”的本义来理解文学,认为反正有什么就写什么,现实中有的就是真实的。另一种论调认为:反映论已经不能说明文学的本质问题,因为它只解决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而忽视了作家的主观作用云云。于是,有人就干脆提出口号,说什么 “自我表现”乃是“新的美学原则”。这后一种论调产生的原因颇为复杂,但其中原因之一,有人把反映误解或者曲解为照镜子,把反映论误解或者曲解为 “镜子说”了。因此,有必要对此议论一下。
从古以来,说文学是一面 “镜子”的人确实不少。古希腊的柏拉图,古罗马的西塞罗、贺拉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莎士比亚,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莫泊桑,浪漫主义大师雨果,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乃至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都先后发表过有关 “镜子”的著名言论。除了柏拉图是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把文艺看做是对 “理念”的摹写的一面 “镜子”之外,其余的人则基本上都认为文学是反映生活的“镜子”。就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而言,生活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文学是意识形态,是第二性的,首先有生活,然后才有反映生活的文学。古往今来有哪一部文学作品不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仅仅是什么“自我表现”呢?从这个角度看,把文学比喻做 “镜子”,说明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是正确的。
然而,历来的 “镜子说”,其具体内容却又不完全一样。仔细分析一下,大体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按 “镜子”的本义理解,把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完全看做是机械的、“纯客观”的,作家真正成了柏拉图所说的 “像旋转镜子的人一样”了,外界有什么,就依样把它摄入镜中。这完全忽视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看法后来被自然主义发展到了极端。他们强调 “忠实”地摹写客观事物的琐细的现象,不去反映事物的本质,把文学真正看做一面不折不扣的镜子了。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另一种看法,是取 “镜子”的比喻义,既承认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像一面 “镜子”,又强调了这 “镜子”的特殊性,即作家的能动作用。如雨果所说,文学 “应该是一面集中的镜子,它不仅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们集中起来,凝聚起来,把微光化为光明,把光明化为火光”。别林斯基更明确地说:“镜子把它对面的东西反映出来,但它自己视而不见,对它来说反映出来没有,是无所谓的。这一问题重要与否只有对于人才是存在的。”这里明确地指出了人毕竟不同于一面真正的镜子。因此,他提出作品应成为 “理想的镜子”、“正确的镜子”。雨果和别林斯基都十分重视作家的主观作用,强调应集中地反映生活,要把作家的理想带进作品中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反映论的原理科学地辩证地阐述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文学的本质。马克思早在评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就说它是 “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后来列宁则说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这里说得更确切、更深刻。显然它不只是那种仅能机械地照出表面现象的东西,而是渗透了作家的评价和爱憎在内,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来的东西了。
毛泽东同志也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句话的内涵既确切而又丰富。它包括了三个要点:一是文学是观念形态;二是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三是这种反映要通过作家的头脑。文学是观念形态,是第二性的,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社会生活是客观因素,作家头脑是主观因素,文学是主客观因素矛盾统一的产物,而反映是指能动地反映,是创造,不是机械地照抄。社会生活经过作家头脑的加工改造,渗透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塑造成为艺术形象,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这显然已非原来的自然形态的生活,而是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带普遍意义的文学作品了。这些论述完全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是科学的,能够真正把文学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
话说回来,那种本义上的 “镜子说”,虽然在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关系这一点上有一定道理,但它毕竟带有机械唯物论的烙印,而马克思主义的 “镜子说”,是建立在反映论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我们用反映论来科学地解释文学创作,既看到文学创作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源泉,要对生活进行正确反映,同时又看到了作家对生活的认识、体会、评价,强调了作家思想、感情的重要性,强调了作家对生活素材要进行选择、集中、概括甚至虚构,这也就是典型化的过程。这样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主观与客观矛盾统一过程的产物,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体。这中间当然就有作家的 “自我表现”在内,它与反映客观生活并不是对立的。但谁要认为可以脱离生活,单凭 “自我表现”就去写作,那必然把文学搞成无源之水,成了 “心灵”、“天才”的产物。谁要认为 “反映”就是 “照抄”,必然忽视作家的思想感情,那只能说纯粹是一种误解或曲解了。
总之,哲学的反映论是文学理论的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当然,文学艺术的所有一切问题,光靠反映论的基本原理是不能全部解决的。然而,这条根本原则却是不能动摇的。
发表于 《云南日报》1982年8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