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也谈大学教育

也谈大学教育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流大学经常活跃在国际高等教育、科研和学术前沿,彰显强劲的国际影响力。高度国际化的一流大学在推进留学生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即使是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可能将所有学科都办成世界一流学科,而是结合学科优势,培育特色专业,使之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产出更多的创新成果,成为同类院校的佼佼者,这样,也就形成了某一学科的一流水平。

大学是积聚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地方。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和大师,更要有大爱。卢梭在 《爱弥儿》中说:“教育需要爱。”大学的爱,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爱,这种爱,绝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迁就,而是有原则的宽严相济、情理相容的爱。一所有大爱的大学,是把学校的发展纳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用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引领师生共同发展和实现理想。这是大爱的本质体现,也是大学的根本宗旨。一所好的大学,能用心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质,能容纳性格乖僻的人存在,这种人或许不通人情,行为古怪,会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但他们没准会成为引领未来的奇人。一所好的大学,是充满民主自由之风、包容之度的地方,不抹杀个性,不迷信权威,但又最讲规则,培养的学生既有文化修养,又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积极、阳光,有抗挫能力,有感恩情怀。一所好的大学,也是一个纯净的地方,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教师能心无旁骛地钻研学问,教书育人;学生能聚精会神地搞好学习、成长成才。一所好的大学,必然追求真善美。大学的真,就是追求真理,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大学的善,就是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真理总是和 “善”联系在一起,追求真理的人必定是善良的人;大学的美,是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团结、合作、和谐的美。

一所好的大学,还很注意培养国际化人才,课程设置多元化,为学生提供多视角的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能熟练运用国际化语言,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较多了解,能以 “异域理解”“视角交融”的思维进行国际交流,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流大学普遍把国际化程度作为自身学术实力和办学水平的体现,把国际影响力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它们进行着广泛的国际交流、密切的国际合作,以原发性学术思想引发国际关注,以原发性学术成果引领世界发展的方向。一流大学经常活跃在国际高等教育、科研和学术前沿,彰显强劲的国际影响力。高度国际化的一流大学在推进留学生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在读研究生中,外国学生约占40%,哈佛大学的留学生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国牛津大学的留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4;剑桥大学的研究生中,留学生约占60%。这就必然要有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在英国的大学教师中,外籍人士约占20%,牛津大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中,外籍人员高达40%。[1]

学术性是高校的本质属性,学术活动是高校的基本活动,学术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学术发展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任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在于提升质量,提升质量的路径在于 “特色办学”,目标在于 “争创一流”。所谓特色,就是与众不同。然而,即使是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可能将所有学科都办成世界一流学科,而是结合学科优势,培育特色专业,使之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产出更多的创新成果,成为同类院校的佼佼者,这样,也就形成了某一学科的一流水平。[2]作为名校、名师,一般都要具备以下特点:学科贡献重大,学界认同广泛,学术声誉良好,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等等。以上这些铸就着一所大学、一个学科的辉煌。

中国大学从产生之日起就播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种子,践行 “兴学强国”“以学报国”的办学理念,把学术自由、独立自主与国家富强、人民福祉相结合,这是中国大学得以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负责人对我国大学发展提出过一些中肯的建议:第一,资金问题,平均分配不利于建设一流大学;第二,特色问题,大学是奠基在特色之上的,耶鲁的保守性与斯坦福的冒险性便是两所大学的突出特点;第三,人才创新能力问题,耶鲁大学莱文校长多次提出,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不能忽视创造性和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3]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提升社会贡献度的价值所在。应把批判性思维教育贯穿于培养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理念应该是 “授人以渔”,而非 “授人以鱼”,学生接受教育应以创新为基点,解答没有人成功解答过的问题。

总之,大学具有立德树人、传承创新、探索未知、引领文化的诸多品质和功能,它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为建设一个和谐、文明昌盛的社会而努力贡献力量。

2013年12月

[1] 谢和平:《国际化视野 国际化人才》,载《光明日报》2013年9月30日第16版。

[2] 林新宏:《现代大学该如何追求卓越》,载 《中国科学报》2012年1月16日第7版。

[3] 洪成文:《外国同行如何看中国高教》,载 《光明日报》2012年10月30日第13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