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批判性思维也就是通过质疑否定旧知和创造新知的能力培养过程。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品质在于公正思维。提问教学法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书本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西方国家,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已贯穿到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流教学方式。利用时政新闻材料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在于求真求证。求真就是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求证就是寻求证据来判别事物的真假。批判性思维也就是通过质疑否定旧知和创造新知的能力培养过程。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开创人之一的罗伯特·恩尼斯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活动。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品质在于公正思维。它必须以毫无偏见的态度来对待所有观点,仔细聆听、适当肯定、礼貌地提出不同意见,用准确的知识来公正评判他人的观点,展示良好的人格气质和形象品位。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必须摆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对个人知识的局限性有清醒认识,避免妄自尊大和自我中心倾向。

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者,其共同特点是:思维开阔,有较强的好奇性和自信心,求知欲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强,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存偏见,以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信息、观点,正确分析、评价他人和自己的信息、观点;以一种有序的方式处理复杂问题,对每一步骤有所预期。好的思维者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利用反馈了解自己什么地方出了错,哪些因素导致错误的产生,毅然抛弃错误策略,改善思维过程,进行自我矫正。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人们只有在批判思考的时候,才会产生质疑和有根据的判断。批判性思维在知识深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让人受益久远的智力资源。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信息的选择,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具备判别、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促进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三、怎样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问教学法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扩散性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会扩展出一系列答案,然后梳理这些答案,选取最佳答案。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把原来由教师传授与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之间思维与思维、智慧与智慧的交融过程,使学生在这种思想的相互激荡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求证问题,这对大学生智能的提高意义非凡。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看似离奇古怪,但创新的火花往往就在这里面迸发。学生的某些观点看似荒诞无稽,却往往蕴含着真理,经得起理性的推敲和论证。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学生讨论,教师参加;或教师讨论,学生参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书本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西方国家,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已贯穿到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流教学方式。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有以下方法:

(1)教师故意设置一些知识性错误,让学生发现并指出错误。当学生指出错误后,教师还可追问:“为什么错?”不过,教师在设置知识性错误时,一要根据教学内容,二要把握难易适度。若难度太大,学生发现不了;太容易,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发现错误,不需分析就能说出为什么错,这就达不到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教师可将学科中的某个研究课题设计为几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分别布置给各学习小组,让学生经历自己查找资料、交换看法、反复论证、达成共识的工作过程,每一小组的工作进展都关系到研究课题的最终完成,教师只在学生感到困惑或产生分歧时适当点拨。上述工作基本上都在课外进行,只在教师布置任务和最后展示结果时才在课堂上进行。

(3)演讲辩论赛。就同一对象相互对立的观点展开激烈辩论。在准备辩论阶段,学生要研究辩题,把握论点,查找资料,收集论据,分析敌我,预设辩论时的各种可能性,从不同视角对所有观点和论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做出理智的判断。参加辩论者以开放的胸襟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换位审视,作为旁听的学生,亦可以从辩论双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中得到某些启示。

(4)论文研读。首先让学生共同阅读一篇有争议的论文,然后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 “保卫论文”派,此派必须从作者的立论基础、论证过程和结论等方面说明文章正确。另一组是 “攻击论文”派,此派必须找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如论据不足、论证疏漏等来说明文章不正确。然后让两派在课堂上交锋,这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不仅有利于思维锻炼,还可以扩大学术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5)论文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提出研究的课题,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教师能做的,就是与学生共同讨论:什么样的课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学术问题?让学生的研究工作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在思考的严密性、论证的充分性、表述的清晰性方面得到锻炼。

(6)利用时政新闻材料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事件发生,都会成为公众议论的话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新闻材料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空间。例如,2010年发生在河北大学的撞人事件就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有的谴责撞人者凭借权势肆无忌惮,有的提出应依法给撞人者惩罚,有的希望给被害学生公平正义,等等,批判性思维竞相涌现。

实践证明,经过有效训练,学生在视野的开阔性、认识的深邃性、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并在沟通交往、悦纳异己、接受挑战方面更加理性、包容,显示出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同时也彰显了现代大学的学术性、民主性和协作性。

参考文献:

[1]姚利民:《国外对教学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研究及启示》,载 《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第5期。

[2]朱新秤:《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载 《高教探索》2002年第2期。

[3]罗仕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途径》,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4]吕书会:《论高校德育课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5]薛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路径探析》,载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

2015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