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于发现鲜活新闻

善于发现鲜活新闻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者职业以报道新闻为己任,也就是说,报道新闻是记者的职责所在。记得1995年9月27日,家乡广梅汕铁路通车。结果,《揭阳日报》于1995年10月7日,以《铁龙联四海 潮汕变通衢——在川部分潮籍专家谈广梅汕铁路》为题,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同时加配编者的话和套题照片,使该新闻报道亮点特色更出彩。新闻记者怎样发现鲜活新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新闻记者要善于发现最有价值的鲜活新闻。这是记者的职业要求,也是记者的功夫所在。

记者职业以报道新闻为己任,也就是说,报道新闻是记者的职责所在。而想要报道新闻,首先必须有新闻可报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无新闻,自然就无法报道新闻。这是简单的逻辑和道理。

在基层新闻实践中,由于地域狭小而导致新闻资源相对贫乏,加上人手紧缺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新闻较少甚至无新闻的新闻荒。这怎么办呢?没办法,只好想方设法挖掘新闻,发现新闻。

首先是解放思想观念,调整新闻工作思路,拓宽新闻领域,使区域小地方也有新闻大舞台。俗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官俱全。我认为,基层媒体和基层记者,尽管活动范围具有局限性,但是潜在的新闻资源还是有的。各级党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各类人群,都有产生新闻的可能。我把工作思路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加强和各行业的沟通与合作,动员各界朋友多提供新闻线索,然后深挖细掘新闻源,努力把潜在的新闻资源发掘出来。同时根据地方实际,优化办报办台思路,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增辟新栏目新平台,让新闻有了滋生的好土壤和展现的大舞台。例如:在《普宁报》第一版,我根据不同时期的宣传重点,适时推出《乡镇场巡礼》、《发展新思路》、《计生动态》、《“三讲”动态》、《代表委员风采》、《巾帼风采》、《劳动者之歌》、《安全生产不放松》和《追踪改水》等栏目。在普宁电台新版《社会大观园》栏目中增设《专题播放》、《主题链接》、《采访札记》、《街头巷尾》、《听众评说》和《歌声传情》等小栏目,使这个新闻类专题节目平台更多姿多彩。

其次是热爱新闻事业,改进工作作风,敬业乐业,务实从业,主动出击,从基层、实际和群众中深挖鲜活新闻。中共中央八项规定指出:“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显而易见,一味围着领导转的新闻工作作风是不行的。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基层、生活和群众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鲜活新闻,记者只有践行务实之风,深入其中,多听、多看、多记、多问、多想,才能够慧眼识珠,发现它们。就像地质勘探者一样,记者要有拓荒精神,勇于深入到最艰苦的一线中去挖掘新闻“金矿”。我的新闻作品《三名村民合办电 一度农电五毛钱》、《这黑夜也该到头了——来自船埔镇两个“无电村”的报道》、《南阳:万众一心筑就致富路》和《汩汩清水进农家——普宁市农村改水见闻》等,就是主动、务实、深入“挖矿”的结果。实践表明:许多地方不是没有新闻,而是没有记者去发现新闻。

再次是加强理论修养,增强业务能力,防止能力不足,努力从看似平常的活动中抓出鲜活新闻。同样的新闻资源,同样的新闻线索,同样的新闻现场,同样的新闻素材,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不同的记者,其发现和报道新闻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理论修养不够,实践能力低下,那么,即使是好新闻,有时也会被忽略掉。如果学识较为渊博,新闻理论基础好,新闻敏感性强,新闻思维活跃,那么,即使是看起来比较平常的活动,也能从中抓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鲜活新闻来。记得1995年9月27日,家乡广梅汕铁路通车。正在四川读大学的我,想到邀请在川部分潮籍专家谈广梅汕铁路是条不错的新闻,于是与西南交通大学老乡学子陈东明一起采写一篇新闻稿件投寄到潮汕地区的媒体。结果,《揭阳日报》于1995年10月7日,以《铁龙联四海 潮汕变通衢——在川部分潮籍专家谈广梅汕铁路》为题,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同时加配编者的话和套题照片,使该新闻报道亮点特色更出彩。我的作品《一场充满掌声的报告》和《普宁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出现可喜变化(引题):晚上学理论 白天干实事(主题)》等,无疑是报告会、学习会这类平常活动的不平常发现之作。

新闻记者怎样发现鲜活新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这门学问艺术要精通,贵在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又用实践来提升理论,再用新理论来指导新实践,如此反复,不断前进。实践表明:新思路,新思维,新理论,新作风,往往容易发现鲜活新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