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晚上,仰望星空,心情很不平静。想起远在“天府之国”四川的潮籍恩师,我不禁提起笔来,试着抒写恩师对潮汕的乡情厚意。
三年前的今天下午,我第一次到达成都火车站。当时,眼前一切都显得特别陌生,再也寻不到一点乡音,似乎有一点孤独感。
坐着学校的接送车进了校园,感觉就不同了。车子在大礼堂前面空旷的迎接新生处停了下来,一大群举着各种牌子的人群围了上来。忽然,我看到一块高举着的牌子上写着我的名字,便走了过去。举牌的高个儿小伙子用潮州话问我:“你是陈泳成吗?”
“是。”异乡听潮州音格外亲切!我大声地回答,声音显得有点激动。他告诉我说,他叫谢镇锋,是揭阳人,在学校读计算机科学管理系,他是按学校里潮汕老乡会的传统做法来接我的。我问他:“老乡的传统做法哪来的?”他说:“这与在校潮籍老师有关。”
原来,四川大学有两位潮籍教授,一位是杨希都教授,另一位是尤力教授。与四川大学相邻的成都科技大学也有一位潮籍教授洪大章。他们都是六十年代前后到四川工作的。他们长年以四川为家,但时刻不忘家乡的山山水水,人情风俗,对潮汕地区有着一股眷恋之情。
自从1985年两所大学面向全国招生以后,他们总要在新生到校报到之际打听有无潮籍学子。如果有,他们总是主动热情欢迎,帮助潮籍学生报到、购买东西、安排生活等。渐渐地,一年又一年,潮汕学子多了,他们教导学子们要团结友爱,亲如兄弟姐妹,弘扬潮汕精神。已在校的要热情迎接刚到校的老乡,并为新的老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到成都求学的潮汕学子能体会到在遥远的异地他乡有个温暖的潮汕之家。
“天府之国”的这个“潮汕之家”,有许许多多的欢声笑语,也有许许多多的深厚情谊。每学年的迎接潮籍新生会和欢送潮籍毕业生会,潮籍老师总是和学子们欢聚一堂,互相鼓励与支持,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1994年开始的每年一届的“工夫茶”杯潮篮联谊赛,每一届都得到潮籍教师的鼎力支持。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赛场指导,既当嘉宾又当普通观众,自始至终为潮篮健儿喝彩。今年5月举行的第三届“工夫茶”杯潮篮联赛进行的当天,西南交通大学的郑凯锋教授,在接待水利部客人的过程当中,还挤时间专程到赛场看望、慰问,使每一名潮籍学子都感激不尽。6月29号晚上,洪大章教授和夫人蔡嘉琪高级工程师,按往年的惯例,设家宴为毕业的潮籍学子饯行,叮嘱学子们要全心全意为振兴潮汕的经济服务。
记得去年广梅汕铁路全线通车前夕,成都潮籍教授都热心畅谈铁路通车对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我和另一位老乡陈东明把他们的真知灼见整理之后寄到潮汕地区,后来被几家新闻单位采用。《揭阳日报》在1995年10月7日头版头条位置配上照片和编者的话,用《铁龙联四海 潮汕变通衢》的红标题登出。我想,“铁龙联四海”正好道出了教授们的潮汕之魂。
到成都求学的莘莘学子,有许多都没有在课堂上直接听过潮籍教授的课,但大家在心里和行动上都是把潮籍教授当恩师看待的。今天中午,我从电话里得知,有不少在潮汕工作的年轻人,不忘昔日在成都求学的美好时光,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都纷纷写信、寄贺卡、打电话对潮籍教授们表示慰问祝福,有的还寄上贵屿中秋月饼呢。
今夜,繁星闪闪。远在成都的恩师自然听不到我的心语,但是,我相信不朽的潮汕魂能永远把我们紧紧拴在一起。
祝愿恩师健康长寿,生活美满!
(发表:1996年9月17日晚揭阳人民广播电台《静夜知音》栏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