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基层媒体人致敬

向基层媒体人致敬

时间:2023-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有一个很打眼的书名:《我这样当基层记者》。泳成大哥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印象中的广东媒体人当是个个衣着光鲜,时尚高端的报道财经、地道的靓仔们,可泳成大哥头戴草帽、肩背挎包、大凉鞋踩进香蕉地却演绎了另一面的广东媒体人形象。不变的,我想当是像泳成大哥这样常年扎根基层的耐力,常年笔耕不辍的热情,以及常年对新闻事业包含的情怀。

钟 倩

某日接到一个陌生的“广东揭阳”来电,依然是听不懂的广东潮汕话,依然是执着而认真的语气,让我对阔别多年的川大同学的毕业后生活充满了好奇。

放下电话,开始如电影闪回一般地回忆陈泳成。大学四年,大家对他的称呼最熟悉是“泳成大哥”,一是因为他面相显老,再一个是因为他真的比我们年龄大。对于我们这些从高中一路读书上来的同学们来说,泳成大哥可是“混过社会”的,种过地,受过苦,挨过饿,自然要比我们多一份老成持重。四年的懵懂岁月,彼此留下的记忆不甚清晰,单单记得他一口浓郁得几乎听不懂的广东普通话,加上一副比任何人都认真的神情。那个年代,从广东考到四川来读书的学生并不是很多,所以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泳成大哥的形象就成了我心中对广东人的基本印象。

毕业便天涯,相忘于江湖,一转身竟是十七年!十七年后,当厚厚的一大摞书稿快递到我北京的办公桌前的时候,真是把我吓了一跳,读罢不觉自叹不如。媒体人,尤其是像我这样的电视人,天天忙着追新闻,忙着赶日播,日日忙碌,却也如猴子掰苞米一般,无闲静思,无所收获。而勤奋的泳成大哥还能够不忘初心,笔耕不辍,著书立说,让我辈不仅自叹不如,更是自惭形秽。

本书有一个很打眼的书名:《我这样当基层记者》。是的,在自上而下号召“记者下基层”活动红红火火的时候,一部来自基层记者自己的声音当是一份最朴素的样本。我供职的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算是离泥土最近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了,我所在的《聚焦三农》栏目是农业频道唯一一档日播新闻栏目。因此,像书中描述的那些下乡、蹲点、纪实、体验、维权,可以说是我们共同的从业经验。《梅价大跌是何因?》、《早春农事忙》和《解救被拐八年孩子》等等,书中的许多文章内容也是我们常年关注的内容,在我读来尤其觉得真诚、亲切。

泳成大哥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印象中的广东媒体人当是个个衣着光鲜,时尚高端的报道财经、地道的靓仔们,可泳成大哥头戴草帽、肩背挎包、大凉鞋踩进香蕉地却演绎了另一面的广东媒体人形象。多年的三农新闻报道的经历让我知道,做记者不容易,做对农报道的记者更不容易,那么,像本书作者那样,常年扎根基层做对农报道的记者更是最最不易。

我和泳成大哥成长于中国新闻的“黄金时代”。在我们就读川大新闻系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东方时空》推动新闻语态改革,《南方周末》大声疾呼为弱者发声的时代。那个时代,新闻系是最热门的专业,报社电视台是最让人羡慕的工作单位,一个包含新闻理想的孩子,毕业后可以顺利供职于报馆电视台,不用拼爹,没有潜规则,有的只是一腔的激情与满篇的著作。而当下新闻人的境遇呢?前段时间有报道说,某省一位高考状元,原本立志填报北大新闻系,结果前来采访她的八批记者全部规劝她不要报考新闻系!看完新闻,我在哑然失笑之余,暗自相信这则报道是真实的。是的,当传媒进入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报道者,当社会处于高速变革之中,记者不再是无冕之王。电视人、报人、媒体人当思考自身的重新定位与规划。

有变的,就有不变的。不变的,我想当是像泳成大哥这样常年扎根基层的耐力,常年笔耕不辍的热情,以及常年对新闻事业包含的情怀。除了致敬之外,更献上一份深深的祝福。

(作者:中央电视台CCTV-7《聚焦三农》制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