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校《袁了凡文集》后,一直觉得了凡为政实践的东西也很丰富。如果把了凡为政实践的东西提炼、归纳、总结出来,一定是很有意义的。于是接着就有了“了凡先生为政五风十论”的专题讲座。以讲座讲稿为主题素材进行创作,于是有了《了凡处:了凡先生为政的五风十论》这本书。
为什么叫《了凡处》呢?所谓“处”有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悟理之地,处的一个含义就是地;第二层意思是行道之处也算一个“处”;第三实干践行之处也算一个“处”;最后的“处”是在“心”上。了凡作为一个官员,曾在宝坻做过县令,无论是云谷山的栖霞寺还是天津宝坻,还是了凡最后回到他的家乡,都是了凡完善其思想的地方。以栖霞寺而论,在“天开岩”下,了凡跟云谷禅师无言相对静坐三天三夜,悟到了真正的义理之身,打开了智慧,真正从内心解决了如何面对过去。因为在了凡法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层面,就是你怎么面对你成长的来路,即你的过去是怎么走过来的,你的家庭因素怎样影响过你;你的老师、你的家族怎么曾经在培养你的同时,又可能束缚了你。就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比如说家庭给过我们一些滋养,但又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包袱和一些锁链,使你突破不了。从这两个方面,怎么去悟它。所以,了凡处,可以是外面的“处”,实际上了凡最妙之处,在心上。心处了凡,处处不凡。一旦在心上了凡,而又不脱离世间,则作为一个官员,其内心、家庭、学习、为文、治政,处处是了处。
所以,这本书以此为一个因由,把了凡为官系统归纳为“五风十论”,包括他的自律、家风、学风、文风和政风。
近年来,中央大力提倡领导干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在2013年到山东曲阜,包括2014年肯定贵州孔学堂的工作,2014年在第五届国际儒学联合会上,他对儒家都有新的评价,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我们经济发展之后大家可能都普遍感觉到,整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之后,人心、精神这个层面上有很多问题。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但有一点,对于中国自身的某种传统的割裂,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过程中,所有的官员实际上都是知识分子。官员自身既是官员,也是学者。官员的学习是终身的。比如宋朝的寇准曾经做过宰相,有一个成语叫“不学无术”,就是讲的寇准。据说他19岁已经通了《春秋三传》,已经可以对《春秋》做出系统的训诂和解释。但是大家还是觉得他学问不够。可见中国传统的官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我们现在的官员体系里,官员的人文素养缺乏整套的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结构里面,修身正心的体系,是主流的体系。所以《了凡四训》里面系统地讲了了凡从出生到成长的因由。本书想从了凡的为官之道、从政之道来看了凡的实践主张,以期给我们当下如何为政,提供一个传统优秀官员的借鉴。
如果说《了凡四训》更多从理上揭示了一个人从内心所谓的悟道,他证到了人生的价值,证得了到底该怎么去做事情,怎么去做善事,或者怎么去为官,怎么去做丈夫,怎么去做儿子这样一个典范。那么他在内心完成了这些论证之后,他在实践上又是怎么做的?这就体现在了凡更丰富的文本《袁了凡文集》里。
我为了整理了凡先生为政的五风十论,把《袁了凡文集》又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从《宝坻政书》里选了5篇,其他的五篇是从前后的整个文集体系里挑出来的,共10篇文章,来作为我们本书的主题。所以《了凡四训》是理论,《了凡处》是实践认知,彼此是实和理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对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