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德才兼优、光彩绚烂的“鲜花”,被老师们垂青、被同学们羡慕、被家长们喜爱。而那些学习有困难、行为有缺点的“小草”,甚至有些被称为“杂草”的后进生,得到的却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骂。这样的生态环境只能让那些“小草”在自卑中放弃希望,在周而复始的错误中黯然枯萎。其实,他们更需要加倍护理和培养。如果尝试用真心呵护、细心发现、耐心除虫、恒心浇灌,“小草”也会如同“鲜花”一样夺目灿烂。
第一步 给予阳光给温暖
后进生中有的属于“学业不良型”,有的属于“表现不良型”。论“学业”,他们不会比爱迪生小时候还差,论“表现”,他们更不可与“犯人”相提并论。面对极具可塑性的学生,如果我们总是冷脸、冷言、冷眼,怎么会换来他们生机盎然的学习兴趣?冷脸胜似寒风,只有微笑是阳光。亲切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是由内至外真情流露出来的无限关爱,是在课堂上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畅饮知识的乳浆。
刘语总是记不住字形,听写的时候错误很多,可是他有一副金嗓子,唱起歌来声情并茂。我对他说:“来,小歌星,你把这些难记住的字编成歌词给大家唱出来。嗬!原来你不仅唱得好,写歌词也是一把好手呢,老师可比不过你!”
陈亮上课的时候总是跑神,我趁他溜号的时候用他造句、作文章。“乌鸦有反哺之情,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亲要会表达感恩之意。老师那天在街上看见陈亮,他手里拿着一串新买的诱人的冰糖葫芦,他的第一个动作是塞进妈妈的嘴里。”听见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事情,他一下坐得端端正正,脸上浮现出不好意思的笑容,眼睛再也没离开过我的目光。
这种阳光般的温暖来自于老师的豁达与宽容,耐心与冷静,诙谐与机智。
第二步 捉虫施肥找症结
就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样,后进生的困难表现得也各有不同。有了如沐春风的温暖,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得通过细致地观察发现,分析不同“小草”中的不同“病虫害”,对症给药。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只简单地来一个“鼓鼓掌”或是一句“有进步”了事。为什么“鼓掌”呢?“有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只有使旁观者觉得言之有理,受教育者觉得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才能出现我们期待的“教育疗效”。
期中考试我出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罗文交了白卷,并且把“妈妈”两个字用钢笔狠狠地涂抹掉。忍住怒火,询问情况。原来他没有享受过母爱,难怪他性格孤僻、作业拖拉。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教室,我向罗文道歉,并对他说:“你还有妈妈,愿意关注着你,关心着你,看着你快乐健康地生活,看着你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那个人就是我!”我和他的眼睛里,都是满满的泪水。后来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了这件事情,题目是《感人的一幕》。医治他的“病虫”,需要的是和风细雨的关心和督促。
其他的办法还有:小步走,放大镜看闪光,自己填写作业跟踪记录,给以力所能及的任务,限定完成时间,等等。惊蛰的是春雷,化雨的才是春风,只有充满爱的“肥料”才能让“草儿们”重新挺起腰杆。
第三步 雨露滋润盼成长
后进生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转变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而不是像江湖医生,开个处方便撒手不管。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时时关注发展,及时调整方案,有春燕衔泥的“勤、艰辛、恒心”就能滋润后进生的心田。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故态复萌,多次反复,都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有用满腔热情反复抓,抓反复,不达目的不罢休。孩子的心是清纯的,老师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舞的手势、一句关心的话语都是甘甜的雨露,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滋润,必然会盼来成长的脚步。
总之,我们的教育并非只是为了制造伟人精英,更多的学生是普通劳动者,还有些需要引导的后进者,给予其前进的力量,给予其自信,可能比仅仅获取多一点知识更为重要吧!所以,摒弃偏见,让爱的阳光温暖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成长,小草会和鲜花一样光彩灿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