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玉田(张炎号)以《春水》一词得名,用冠词集之首。此词深情绵邈,意余于言,自是佳作。”绵邈是绵长悠远,填词要做到情深韵长,有遗于言外的不尽之意。作诗填词怎样才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呢?无论怎样的高手,也不能在短小固定的诗词篇章里,写尽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更不能写入每个读者的心里。因而,写情之妙在于使句中有余意,篇外有余情。所以词人要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这种言情状物不直说,不说尽的作品从表面看,“语不得已”,从效果看,可收“苦不堪言之功”。至于创造绵邈含蓄之美的方法与技巧,胡兆麟说:“用赋不若用此兴,此兴意有含蓄也。”用此兴就是用形象说话。笔者以为作诗填词不能用叙述的语言,要用形象的语言,就是要将作者之意寓于形象之中。此外,绵邈含蓄之美的创造还与用笔之法有关,诗词的语言贵“曲”。施补华认为,杜甫的《月夜》一诗,最富含蓄之美,所以意在言外,妙在“无笔之曲”,所以这诗意余言外,令人回味不尽。
张炎的《南浦·春水》一词正是深情绵邈意余言外之佳作,全词如下: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全词分四层:开头写西湖春水,绿波粼粼,轻燕低飞,鱼戏圆浪,一派溶泻春光;二层写池水,春日郊游,池塘放舟;三层写溪水,幽溪出谷,和云伴花,远去多少无情的岁月;四层写对友人雅聚的怀想。结句表现了作者的不尽之思,仔细体悟作者的幽情隐思意余言外,如丝缕绵绵不尽。面对溶溶春水,自然想到美好的境界及某种失落的惆怅。这种隐情幽思恰好被春水所唤起,并随之涌动,一种绵邈之情遗于物外,余味无穷。这首咏物词,作者写得不粘不脱(即不死在题上,又不离题),遣词造句工巧、辞美律严,并巧翻前人典故,被人称道:“深情绵邈,意余言外。”这在宋词中是常见的。姜白石的《暗香》、《疏影》是咏梅的名篇,其幽独、落寞之情,意余言外。史达祖的《双双燕》也是咏物的杰作,词笔从旖旎的春光写到春闺思妇,再转到天涯游子。作者凭借如春燕牵系的感情的线,一边几多美好的寄托,另一边几许美好的期盼,可小小的燕子却不解人意,但读者的情思被牵得那么远,在这无限的联想中,又会产生多少悲欢,使人余思袅袅不绝如缕,引人于恍惚之境也。
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春水》这首词,它主要向我们展示了写景、体物、用典、遣词等方面的功力和技巧,这些对于初学词者,是不无裨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