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在平叛作战的辛苦与对我们的欢迎,使我们深感所带来的节目太少,难以满足他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求。一种部队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张政委决心利用在昌都期间创演些新节目。他除了开会动员外,利用空隙时间,在下边不停地和同志们交谈、鼓动、出主意想办法。有一天,他拿了一期《解放军歌曲》找我谈话,问我能不能上个笛子独奏。他说他在收音机里听到过人家吹的《我是一个兵》,很好很动听,看看是不是这一首。我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战旗文工团胡结续同志编写并演奏的曲目,不算太难,从记谱方法上和我老师刘管乐的一样,我觉得可以试试。张政委说:“你可别没出息,我不是叫你试试,而是一定要上,当作任务来完成!”语气很重,好像有点逼我的意思。就这样我开始练习这支曲子,没两天就练熟并背了出来。同时给袁恒和(三弦)、王常新(吹笙)和王瑞莹(扬琴)抄了一份谱以便伴奏用。经过几天练习与合乐,在一次较小型的演出时,我们被排上了节目单。
第一次上台独奏,心里有些忐忑与紧张,总觉得嗓子眼儿堵着,气上不来,音色也不大对劲。可是没想到,在刚刚演奏第一句时下面就鼓起了掌,原来《我是一个兵》的前奏是模仿起床号音,这声吹出,就引起战士们的兴趣。台下有了反响,我也鼓起了勇气,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专注地演奏。曲终时爆发出一片叫好声,战士们要求“再来一个!”这一下真抓瞎了,对于加演曲目,事先毫无准备。只好上台鞠躬答谢,从头再演奏一遍。
首演的成功出乎预料,也有些侥幸。我自知这主要是赖于胡结续同志编曲,作品结构起伏跌宕,既发挥了笛子的技巧,又迎合了战士的“口味”。《我是一个兵》的歌,在部队中人人会唱,器乐作品用此作为主题,所以它音乐语言通俗易懂,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我只不过初步把这个作品演奏出来而已,还谈不上自己的发挥与创造。但从此进一步教育了我,部队文艺工作既然要“为兵服务”,就必须懂得战士们的情感,使我们的节目满足部队的需要,并不断研究如何让我们的演出受到部队欢迎。于是我又排练了我老师教我的《荫中鸟》、《卖菜》等曲目,自己也改编了《打靶归来》、《对花》,逐步丰富了上演的曲子。从而使笛子独奏成为歌舞晚会中,不可缺少的节目之一。
刘立武同志那时在团部兼任秘书,他为笛子独奏的上演叫好,还专门出了一期黑板报表扬我。我知道这是在张政委的授意下搞的,他的工作作风和方式就是这样的特点,总是在下边通过各种方式,鼓动新人出道,由此可见他在挖掘文工团员的潜力上所下的一番苦心。所以就在昌都不长的期间里,一面演出,一面排练,抓出一台崭新的歌舞晚会,在回拉萨的途中,一路演下来倍受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