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徐爹爹是很偶然的。2007年的春节前后,他老人家患上了肠梗阻,被一辆平推车送到了我们科,这一住就是十多天。在那之前,老实说,我们科室没几个人听说过他,毕竟平日里不在一个科室,而且大多数人是在他退休后才开始工作的。但十多天愈后出院,他却跟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关于他的故事,也因此渐渐被我们知晓。
徐爹爹大名徐立,是眼科退休已久的老教授,老人家曾是我院建院伊始的第一位眼科医生。1957年从以前的湖南医学院毕业后,除了曾经脱产从事过两年中医,他把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湘雅二医院。按理说,像他这样的老教授,度过一个丰裕的晚年怎么着都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极大的出乎我们意料,就是这么一位本该有着衣食无忧的幸福晚年的可爱的老人,居然以一种我们难以想象的简朴方式生活着!
老人家总是那几件年代久远、式样古老的衣物。天冷时会多添一顶同样古老的帽子,时常挎着个即将分辨不出颜色的红挎包。拐杖呢? 则是他自己变废为宝动手做的: 废弃雨伞的柄,别人家装修后多出来的不锈钢管,用过的输液瓶塞。后来不知是谁送给他一柄四个小脚的拐杖,这副拐杖应该算是他全副家当里最值钱的那件,于是他难得“奢侈”地从此拄着它走上走下。
如果仅仅是这样,他顶多也只是一个节俭、可爱的老人罢了。
事实上,真正让我们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的,是他瘦弱外表下那颗伟大的心! ——谁曾想! 他那么“苛刻”地对待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住、舍不得玩,却把毕生的积蓄,都无偿捐献给了贫困学生!
第一次听到关于徐爹爹故事的人,都无一例外地绽放过自己难以置信的表情: 始惊讶,后敬佩——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博大的胸怀、这样崇高的精神和这份割舍的勇气的! 很惭愧,我就没有。虽说钱财号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之物,可是当活着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很爱它的呀。
当许多人用困惑、用不解、用怎么也想不通的语气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他却不愿意多谈,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就像今天的小白菜价格又涨跌了几分一样,简直不屑一提。他照样过着他简朴的生活,拄着他“昂贵”的拐杖四处“漫步”……
来来去去间,他不知不觉的成为了我们科室的一部分,每天必来报个到点个卯,不然便极难安心。每天,他乐呵呵的来,逐个跟每个上班的人打打招呼,看看他曾经住过的床位后,又乐呵呵的,坐也不坐,水也不喝便离开了,毫不在意听过他故事的那些人洒落的目光。
每次目送他略带蹒跚的背影,总让我想到天边那轮西下的夕阳——褪去了所有的燥意,只是温润柔和慈祥地注视着大地上发生的一切。
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或许便是我们可以预见到的许久以后的未来。只是,我不知道,当我迈入老年之后,是否也能修炼成那份怡然的心境和德艺双馨的情操?
(陈倾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