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发表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奋斗》的书面报告和针对该报告所做的《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
报告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国家经济状况,阐明了实现经济状况根本好转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经费的大量调整。接着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力争在3年左右时间内争取实现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毛泽东提出必须做好以下8项工作: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土地改革工作;巩固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巩固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物价的稳定;在保障有足够力量的情况下,谨慎做好人民解放军的复员工作;有步骤地谨慎地做好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改革,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有步骤地帮助失业者就业,继续认真地做好灾民救济工作;认真团结各界民主人士,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学习问题,克服统一战线中的关门主义倾向和迁就主义倾向,认真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坚决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务、恶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全党整风活动的指示。[3]
书面报告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经济工作的重要纲领,为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是针对上述工作任务所提出的战略策略思想和总方针。毛泽东认为:在我们取得伟大胜利的形势下,要完成土地改革,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做斗争,我们面临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面前还有许多困难,特别是要在全国实行土地改革,会有许多反动势力反对我们。为此,全党都要认真谨慎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团结起来,还要团结少数民族。总之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主要敌人。
毛泽东最后指出: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决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这样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地主阶级、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就孤立了,帝国主义就孤立了。这就是三中全会的路线和党的战略方针。
从毛泽东的讲话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党的工作方针,他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战略战术灵活地用在了经济工作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