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晚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始终保持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并且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名篇佳作。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于1962年1月30日。此次会议即中共历史上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共讲了六点内容,公开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和《毛泽东文集》收编了其中的第一、二、四、六点内容。其中:
第一点是讲此次会议的开会方法。
第二点重点阐述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毛泽东认为:我们工作中的是非对错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实行民主集中制。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唯一方法,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民主生活,没有真正的民主集中制,就不可能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方法。毛泽东指出: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在集中正确意见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在我们国家,没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而没有高度的集中,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没有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巩固,政权会不稳定。因为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开的。
第四点内容是讲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毛泽东认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过程,说明经过胜利与失败的比较,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
在第六点内容中,毛泽东讲到了团结全党和全体人民的问题,实际就是在党内党外发扬民主的问题。他指出:要使全党、全民团结起来,就必须发扬民主,让人讲话,党内党外都是这样。只有充分发扬了民主,才能把党内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我们事业的发展就会顺利得多。[9]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1963年5月毛泽东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核心是讲认识论的问题,可以说,是《实践论》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扩展。
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他指出: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10]
毛泽东此时强调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旨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以便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相关联的,是毛泽东在1963年12月到1965年间,反复多次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例如他在1963年12月13日为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加强相互学习,克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中,有《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一段文字;1964年9月25日在写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有《向群众的实践请教》一段文字;1964年12月13日在修改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增写了《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一段文字;1965年重读自己的《长冈乡调查》时,写了《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的一段批语;1965年在李达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上写下了《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段批注。这些文字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不断升华的反映,也是他的哲学思想更加密切地联系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的表现。这表明毛泽东的晚年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国务活动、党务活动异常繁忙,他依然辛劳勤勉,励精图治,艰辛开拓,笔耕不停。所著文章无论鸿篇巨制,抑或精悍小品,均是他潜心探索的结晶。这些作品无疑是后人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们具有彪炳千秋的精神遗产的价值。
毛泽东的文章有着令人爱不释手的巨大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简直就是一种神奇的魅力。它体现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包容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是“文”与“道”的交相辉映和高度统一。然而,要问毛泽东一生写了多少篇文章?确实很难回答。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即便与职业作家相比,他也属于多产作家中的佼佼者。我们欣喜地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部门已经陆续出版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著作选读》《毛泽东论文艺》《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外交文选》《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早期文稿》《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文集》等多部著作,可谓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透过这些凝聚着毛泽东的思想与智慧的精神产品,我们不难想象,毛泽东的一生中,用于读书、思考和写作的时间,占去了一大半,写作是他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他倾其心智写就的著作如汩汩甘泉,绵绵不绝地滋润着他深深热爱着的中国人民的心田。他的著述成果,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挥了不朽的作用。他的著作所承载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将成为他的事业的继承者们和他的崇拜者们永远取之不竭的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这淳朴的歌词,这熟悉的旋律,将在中国大地上永远地传唱下去;毛泽东笔耕一生的著作成果,也必将鼓舞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为建设自己的新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1]《毛泽东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下册,691页。
[2] 同上,693页。
[3]《毛泽东著作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390 —392页。
[4]参见《毛泽东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下册,714—716页。
[5] 同上,717—719页。
[6]同上,720—744页。
[7]《毛泽东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下册,756—798页。
[8]《毛泽东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下册,807页。
[9]《毛泽东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下册,814—838页。
[10] 同上,8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