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时局,审时度势,在适当时机提出合理的政治主张,是毛泽东确定文章主题的又一个特点。《论联合政府》《不要四面出击》就是这样的文章。
《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政治报告,是毛泽东政治智慧的结晶。文章的重大贡献就在于提出了改组国民政府、成立多党联合政府的重大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毛泽东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审时度势的结果,也是毛泽东向国民党发起的主动政治攻势。
从国际形势上看,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反法西斯战争形势迅速发展。从国内形势来看,国民党在政治上日益腐败,导致民怨高涨;在军事上连遭败绩,既丧失国土,又失去民心。于是,举国上下改组国民党、成立多党联合政府的呼声日益强烈。毛泽东顺应民意,在1944年9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他提议召开多党派会议就成立联合政府问题进行讨论。随后在接待美国特使赫尔利时,又将改组国民党、成立联合政府问题,确定为与赫尔利谈判的中心议题,并准备以此作为中共七大政治报告的新主题。
1945年年初,国民党的总体力量尚大,但是政治上军事上继续走下坡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力量不断壮大和发展。人心向背明显地有利于共产党,以致中间派力量逐渐倾向于共产党这一方。时局的变化,为毛泽东明确提出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于是在1945年2月3日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毛泽东阐述了自己的策略思想:“去年九月提出联合政府是否错了?不提,别人将提,我们反而被动。提了,蒋介石至多不理我们,我们反而主动。提出联合政府是原则的转变。以前是你蒋介石的政府,我为人民。九月以后是改组政府,我可参加,实行联合政府的原则,抗战期内搞联合政府。”
毛泽东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立足抗战大局,符合人民意愿,具有远见卓识。
毛泽东还估计了联合政府的三种组成形式:第一种,以蒋介石为主,希腊式;第二种,以我们为主,波兰式;还有第三种可能,即蒋介石与我们合作的政府,这要看政府设在什么地方,若设在重庆蒋介石的刀尖上,则本质上仍然是蒋介石的政府,独裁加若干民主,这样的政府我们也要,因为可以宣传,可以做工作,但不要幻想。只要成立联合政府,一切要由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商决。这样他们的文章就不好做,我们的文章就好做。
可见,毛泽东为了实现联合政府主张,真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然而,一贯独裁专制的蒋介石对中共联合政府的主张没有理睬。
蒋介石的态度,丝毫没有动摇毛泽东的坚定信念。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隆重开幕。次日,《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向代表散发。会后,《论联合政府》的单行本在重庆发行,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称赞: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讲得头头是道。
尽管在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未能就成立联合政府问题达成协议,但是毛泽东的主张却赢得了天下民心。这就使共产党在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国民党陷入被动的地位。
《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倾注了毛泽东的极大精力。而这个主题的形成,更是毛泽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具有超凡政治智慧的体现。今天,我们读起这篇文章,仍然被它深邃的主题、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所吸引。
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中,不要树敌太多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他总是善于根据不同时期的革命任务,审时度势地确定文章主题。
《不要四面出击》是1950年6月6 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章主题突出,语言简洁,反映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缓解矛盾,突出革命的中心任务所采取的重要战略策略思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面临着极其艰巨的历史重任和复杂多样的矛盾。
一方面,要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由于国民党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烂摊子,革命胜利后必须实行社会经济改组,因而造成工人、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失业现象增多,民族资产阶级也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在广大农村,尚未实行土地改革,农民还要交公粮,负担相当严重。
另一方面,要在广大农村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推翻地主阶级。这就使得我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等各种反动势力的斗争非常激烈。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异常复杂,要对付的敌人很多,必须处理好与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针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尖锐激烈的斗争,毛泽东凭借丰富的领导经验和对革命形势的准确把握,审时度势地确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重大战略主题。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他阐明了不要树敌太多的思想。他明确指出:
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对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10]
“不要四面出击”的主题,旨在收紧拳头,集中力量完成中心任务。这与毛泽东历来主张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抓主要矛盾”等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异曲同工,一脉相承,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斗争智慧和善于利用矛盾、缓解矛盾、最终解决矛盾的策略思想。正是由于共产党遵循了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的正确主张,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才能够顺利进行,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
毛泽东的文章主题,就是毛泽东的某种思想、某种意图、某种观点的集中体现。实践说明,文章主题不是现成的,需要作者付出艰辛的思索,特别是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功夫,从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中提炼和概括。仔细推究起来,毛泽东提炼和概括主题的艺术手法与文章主题一样,变幻莫测、神奇多样。这当中,有我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1]《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卷,1004页。
[2]《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卷,1004页。
[3]《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卷,660页。
[4]《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卷,1102页。
[5]《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二卷,447页。
[6]参见《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5—18页。
[7]《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卷,109页。
[8]《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卷,109页。
[9]《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四卷,1374—1375页。
[10]《毛泽东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下册,69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