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步入1949年的门槛,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反动派已成强弩之末,败局已定。
中国共产党出于实现和平建国的真诚愿望,向国民党政府发出了举行和平谈判的信息。然而,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中共中央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这等于关闭了国共和平谈判的大门。鉴于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反共反人民反民族的战争立场,为了彻底消灭他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向全军指战员发出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命令的第一条是: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1]
这里“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四个副词,就是运用了词语排比方式,不仅主旨鲜明,而且语言干净利落,斩钉截铁,气势磅礴,字字千钧,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
透过这些词语,我们似乎听到了在毛泽东的笔端,凝聚着全中国人民祈盼和平的肺腑之声,蕴涵着誓与国民党反动派血战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定信心和巨大无比的力量。亿万中国人民对发动内战、把人民推向战争深渊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仇恨,似乎刹那间爆发出来。正是在毛泽东主席的命令之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蒋介石国民党的老巢南京,并向尚未解放的广大地区发起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无往而不胜。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阐明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时,明确指出:
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而不顾那些共产主义敌人的无知的和卑劣的敌视、污蔑、谩骂或讥笑;对于这些,我们必须给以坚决的排击。[2]
这段话中的“敌视、污蔑、谩骂、讥笑”,也是一种词汇排比的形式,它简洁凝练,准确概括了阶级敌人对共产党人的固有态度,反映了广大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艰苦的斗争环境。
恰当运用词汇排比,能够明显增强说话的中心意思,增强语言的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