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她的小
女儿四岁上幼儿园。她母亲却在那一年离职到省城进修。我呢,自然也就既当爸又当妈。早晨起来,我给她穿衣服,她不要,要自己穿。有时候睡过了头,为了上班不迟到,我就呵斥她几声,夺过衣服给她穿,让她快点洗脸。她呢,一边洗脸一边哭,弄得我手足无措,心烦意乱。好不容易把她送到幼儿园门口,她的脸色总算变了过来,不让我再往里送,跟我说“再见”。这让我多少有些宽松。
晚上,我接女儿回家。她会把白天学到的东西一一说给我听,做给我看。我听她唱歌,看她跳舞,从中分享着她的快乐,也就忘记了早上起床的不愉快。要说女儿还是挺懂事的,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我还发现她很少提起她母亲。夜里睡不着时,便让我给她讲故事。说实话,我没多少故事讲给她听。她很失望。我想弥补我的不足,要女儿睡进我的怀里。她却不肯,抱着一个布熊独自慢慢睡去。
最难熬的是双休日。女儿不上幼儿园,我却养成了周末写作的习惯。父女俩的生活发生了矛盾。女儿语出惊人:“爸,我觉得无聊。”我赶紧放下手头的笔,跟她谈话,揣摩她的心思。我知道她在深深地思念她的母亲。她知道千里之外的母亲,没法回到家里来与家人共度周末。但她只是回避这个话题。她不跟我谈她的母亲。为了让女儿从沉重的思念中走出来,我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骑上自行车,带上女儿去郊游。以后,女儿也学着关心我,在我午睡时给我盖上毯子。
妻子每月回来一趟,住上三五日,又匆匆赶往省城学习。在这三五日里,她和我一样,分享着女儿欢歌喜舞的快乐。只是在临行时,女儿先是不依不饶,可看到母亲的焦虑,就改变了态度,只是再三追问她的归期。等到了车站,母女俩调换了角色。这回是母亲难分难舍,女儿的再三催促。女儿对她母亲说:“快点,车走了,赶不上就会迟到了。老师要不高兴的。”每回这样,倒让妻倍感惭愧,觉得欠女儿的太多。
送走了妻,女儿回头对我说:“爸,我给你唱一首新歌。”她唱的歌,大意是说幼儿园就像家一样好。但我想,女儿之所以给我唱歌,是不是安慰我,鼓励我呢?听着女儿的歌,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家搞得比幼儿园更好。
别小看她的小。她不但能感受到自己的爱,也能感受到别人的爱。她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在奉献着爱。
总之,女儿已经学会了理解父母。而做父母的就更要主动理解自己的孩子。
(2000年10月发表于《当代家庭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